近日,曾備受關注的曹操墓有了新進展。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發布曹操高陵(俗稱曹操墓)2016-2017年度考古發現,披露了包括高陵內外夯土基槽、神道、東部建築、南部建築在內的五大陵園的主要結構。該發現稱,此次發掘又得出了不少顛覆性的新結論。考古發掘確認了高陵陵園及相關建築遺蹟的存在,也說明高陵並非如文獻記載的完全「不封不樹」,地面建築只不過是有計劃的拆除了。更重要的是,基本確認找到了曹操的遺骸。另外,曹操主墓旁邊發現了一個小墓穴,專家認為,或是曹操長子曹昂的衣冠冢。
曹操高陵全景,早期盜洞開口情況
「這些證據都證明曹丕未遵循曹操『不封不樹』的遺囑,將父親薄葬。」主持此次發掘的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員周立剛告訴「紅星新聞」記者。
據考古隊之前公布的信息,在曹操墓墓室內發現三具遺骸,專家鑑定認為:其中的男性可確定為曹操;而另兩位女性身份未知,一名50歲左右,一名20歲左右。而據《三國志﹒魏書﹒后妃傳》記載,曹操夫人卞氏是合葬進曹操墓的,而卞氏死時70歲左右。這一直是個不解之謎。
如今,謎底有望被揭開。
3月9日上午,位於安陽縣西高穴村旁的高陵已被藍色圍擋擋住,大型工程車輛正在忙碌。現場工作人員稱,在建的是一個博物館,「兩三年後才能竣工。」
如今的高陵被藍色圍擋擋住,內部正在忙碌
地面建築遺蹟存在:「曹丕未遵循薄葬遺囑」vs「禮制需要,與薄葬無關」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此次發布的高陵最新考古發現稱,M2大墓東側各有9個南北走向的方形柱礎,自西向東延伸。從布局和尺寸看,這些柱礎不屬於東部建築的柱網,而是將建築分成南北兩區,且兩列柱礎向東延伸形成一條通道。這一通道位於墓前地面上,與墓道位置相對應,「根據上述特徵判斷此處應為高陵神道。」
周立剛介紹,此次發掘揭露的遺蹟,確認了高陵陵園及相關建築遺蹟的存在,這些建築遺蹟的發現也說明高陵並非如文獻記載的完全「不封不樹」,「肯定有地面建築。」
據《三國志·魏書·武帝紀》記載,建安二十三年,已至暮年的曹操下令: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規西門豹祠西原上為壽陵,因高為基,不封不樹……但目前的考古發掘卻發現上千平方米的地上建築遺蹟,周立剛稱,這也說明曹丕並未遵循曹操薄葬的遺囑。
對於上述推斷,曹操高陵曹操墓發掘領隊潘偉斌研究員提出了不一樣的看法,「不封不樹」的真正含義是在地面上不封土,即沒有墳丘,不樹立石碑,而與地面建築無關。
潘偉斌研究員認為,曹操高陵地面有建築是文獻中明確記載的,在發掘曹操墓時,就已在M2墓的東面和南面發現有大量柱洞,這證明了這些地面建築的存在。而地面建築是禮制的需要,與薄葬也沒有關係。
「出現這種情況,可能與曹丕的忠孝有關。」周立剛介紹,正是這種心理,使得曹丕在曹操過世後,為不讓父親的墓葬過於寒酸。
對此,潘偉斌根據對曹丕的《終制》推測,曹丕主動毀掉曹操高陵地面建築,主要是防止後代對曹操墓的盜掘,而非「為不讓父親的墓葬過於寒酸」。
此次發掘進一步確定了高陵的規模,「這種規模與洛陽的東漢帝陵陵園遺址相比明顯較小,說明陵園在當時顯然不是按照帝王的規格修建。」周立剛介紹,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已發現並認定的東漢諸侯王墓葬中,都未發現陵園遺蹟,相比之下高陵有墓園建築的情況就顯得比較特殊,這可能與曹操在東漢晚期的特殊地位有關。
根據墓葬規模和出土文物,潘偉斌指出,經過專家們一致認定,曹操高陵是按照帝王一級進行安葬的。關於東漢諸侯王都未發現陵園遺蹟,潘偉斌認為,這種判斷是不準確的,據他了解,東漢的帝陵和諸侯王的陵墓,都有陵園存在。
地面建築群遺蹟證實:曹丕曾下詔「毀陵」
「雖然此次發現高陵有龐大的地面建築群,在現場卻幾乎沒有發現建築的殘存。」周立剛告訴記者。
這也導致此次發掘出土的文物很少。除了南部發現一塊較大的繩紋板瓦殘片之外,僅在部分柱洞中發現有少量碎小的繩紋板瓦和筒瓦殘片。另外,考古人員在外圈南基槽附近發現有較多的板瓦、筒瓦殘片及部分捲雲紋瓦當。
「這說明拆除不是報復性的,而是有計劃進行的。」周立剛介紹,如果是報復性損毀,現場會遺留大量的建築殘片,「但在高陵並沒有。」
而柱礎上夯土層柱洞的形狀,也能從側面證實這個推斷,「柱洞都是橢圓形的,這說明當時在取柱子時,發生過挖掘、撬動等行為。」
這也證實了史書上關於「高陵毀陵」的相關記載。《晉書·禮志中》記載,黃初三年,曹丕下詔要求「高陵上殿屋皆毀壞」,目的是「以從先帝儉德之志」。「這些都反映了陵園並非自然廢棄或者報復性毀棄,而是在官方的主持下,有計劃地對地面建築進行了拆除。」
「出於對父親曹操的尊重,『毀陵』後曹丕不大可能在陵園內留下大片殘垣斷壁,應當會進行清理活動。」周立剛認為,這些拆下來的建築材料可能存放在高陵的其他地方,或者被用到了其他的建築上,「這有待進一步的考古發現揭示。」
主墓北側數十米遠的小墓穴:「或是回填的棄墓」VS「或是長子曹昂衣冠冢」
周立剛介紹,此次發掘始於2016年11月,是為配合當地高陵保護展示工程的建設,「發掘工作是去年5月結束的。」
在2009年的發掘中,考古隊員曾在高陵墓中發現一大一小兩座墓穴,即較大的曹操主墓(M2)和距其北側數十米遠的較小墓穴(M1)。
周立剛繪製的發掘平面圖,M1位於M2北側
周立剛介紹,通過發掘,他們確認了M2即高陵陵墓位於陵園中心位置的推斷,並且排除其北側不遠處的M1與M2的同時性。
「M2墓道中心大體處於陵園南北中部位置,說明陵園是以M2為中心修建的。」周立剛說,「M1墓葬內,後室自上而下全部為夯土填實,沒有真正的墓室,也沒有發現葬具和墓主人的遺骸,加上兩處墓室的早晚關係,可能表明修建陵園之前M1被有意進行了清理回填,被廢棄。」
但在潘偉斌看來,M1是衣冠冢的可能較大,它與M2屬同時代。他回憶,最初的發掘中,他們在M1的墓室西南角發現了一個深七八米的長方形窨井,而在窨井底部也曾發掘出與M2墓室一模一樣的青磚。
M1墓室底部發現的窨井
「眾所周知,曹操墓的磚是專門為修曹操墓定製的,無緣無故的這些磚不可能跑到M1里,這也說明M1和M2是同時代的建築。」
而對於「棄墓」一說,潘偉斌也不認同,「它裡邊光大的盜洞就有七個,如果是被棄的墓,裡邊肯定不會有很多陪葬品。」潘偉斌告訴紅星新聞,盜墓賊也不是傻子,「如果盜不出東西,他們肯定不會二次上門,而前前後後盜七次更能說明,M1里陪葬品的豐富,不可能是一個棄墓。」
潘偉斌推測,M1應是曹操長子曹昂的衣冠冢,「曹昂死於與張繡的戰爭中,最後也沒有找到屍首。」史料記載曹操臨終時曾說,自己一生唯一對不起的就是長子曹昂,「曹操說,如果到陰間遇到曹昂,曹昂若問『母親安在,我將何以作答』?加上曹丕如此孝順,他不可能容不下對自己政治地位沒有絲毫威脅的哥哥。」
潘偉斌說,「雖然M1墓主人的身份目前不能確定,但這都從側面證明它不是棄墓,極有可能是一個衣冠冢,特別重要的是,在M1墓的前堂底部,出土有一把鐵刀,與曹操墓內出土的鐵刀完全相同。」
M1墓道底部出土隨葬鐵刀
墓內共三具遺骸:除曹操外另兩人或為曹昂、曹丕之母
自2009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進行搶救性發掘以來,高陵陸續取得了不少考古成果,當地政府也正在緊張進行展示保護工程,籌建曹操高陵博物館。
「在這種情況下,高陵今後的考古發掘,不可避免地要與博物館的建設同時進行。而這種諸多謎團待解的狀態,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成為高陵博物館的看點,吸引公眾繼續關注。」在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周立剛如是說。
據他透露,截至目前,考古人員共在高陵陵園內發現一男二女三具遺骸。其中,男性遺骸比較完整,判定為60歲左右;另兩具遺骸分別為老年女性和年輕女性,但因年輕女性的遺骸不完整,是否女性仍有待認定。此前曾熱傳的DNA鑑定,目前也沒有結果。
這一直是個不解之謎。
曹操像
據《三國志﹒魏書﹒后妃傳》記載,曹操夫人卞氏是合葬進曹操墓的,而卞氏死時70歲左右。潘偉斌告訴記者,在最初的發掘中,他們發現M2的主墓有二次下葬的痕跡,「史書記載,曹操死十年後,曹丕的母親卞氏死亡,這應該是曹丕葬卞氏留下的遺蹟。」
潘偉斌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事實上曹操墓內所出土的三具人骨骨架均不完整,根據出土的頭骨判斷,他推測三具遺骸身份極可能是曹操、曹昂之母和曹丕之母,「年齡大些的是曹丕母親,年齡小些的是曹昂母親。因為曹昂的母親劉氏早死。」
3月9日,記者在安陽高陵看到,高陵已被藍色的圍擋擋住。圍擋內大型工程車輛正忙碌著。據現場的工作人員介紹,在建的是一個博物館,「兩三年後才能後才能竣工。」
周立剛介紹,建成之後的曹操高陵博物館南北跨度將達近120米,「是個大型的單體建築。」而對於高陵的下一步發掘,周立剛稱,為配合博物館建設,兩三年內應該不會有任何大的發掘動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