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顯龍總理何晶今年3月份在教練的陪同下“掌舵”,在濱海灣水域開船追風逐浪。(何晶面簿)
作者
張麗蘋
你是否也和紅螞蟻一樣,仍在苦惱每個月該存多少錢,才足夠退休後不愁吃不愁穿,有尊嚴地生活?
紅螞蟻今天在面簿上猛刷這兩天鬧得沸沸揚揚的馬國男男性愛新聞時,突然畫風一轉眼前一亮。
在面簿上以日轉幾百篇文章著稱,卻一向惜字如金的李顯龍總理夫人何晶,今天罕見地在轉發《紐約時報》一篇題爲:爲退休存款的人快有援手了(Help Is Almost Here for Retirement Savers)的評論文章時,洋洋灑灑寫下652個字的反思與心得體驗。
何晶在帖文內不但給大家“傳授”兩招經驗法則(Rule of Thumb),還爲那些沒有公積金的人民請命,也給政府和廣大民衆抛出兩大問題,呼籲大家認真想想對策。
位于麥士威路45號市建局中心東翼的中央公積金服務中心(CPF Maxwell Service Centre)(海峽時報)
上個月下旬,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助理教授黃國和領導的研究團隊得出的調查結論顯示,年滿65歲的新加坡單身老人一個月需要1379新元才能應付基本開銷,並且讓老人“享受有素質且獨立自主的生活,包括社交活動”。“1379”瞬間成了網民議論紛紛的“真字”。
不過何晶夫人今天給出的存款法則卻不是一組絕對數字,而是一個比例,全文如下:
“若要在退休後不愁吃不愁穿,一個放諸四海皆准的存款法則就是,存夠你退休前最後一份工資的三分之二數額。
前提是假設你退休後已經無須再支付孩子的教育費,工作生活所需也相應減低。但這筆數額依然包括房租和夥食費等等。
在新加坡,我們多數人到了退休年齡時都已經是屋主,擁有自己的房子(無須再償還貸款)。因此到時花費在房屋的費用主要是水電費、雜費、産業管理費、維修費和房産稅。因此,退休後若有相當于最後一份工資的50%存款,就不會錢不夠用。
幾年前展開的一項簡單調查顯示,本地收入最低的40%人群,如果一直以來都有每月按各自繳交率貢獻公積金存款,退休後應該就能享有相等于最後一份工資三分之二的收入,甚至更多存款。
今天,我假設這應該會以公積金終身入息計劃(CPF LIFE)每月入息的形式發放,其余的則來自公積金終身入息以外的個人存款來源。
在收入最低的40%人群當中,面臨最大挑戰的就是自雇人士(個體戶)和自由業者(freelancers),他們應該都沒有足夠的公積金。再來就是那些沒有一技之長的非熟練(unskilled)工友,他們的收入一般都按日薪計算。
縱使他們當中有許多人不斷提升自己,最終轉正爲全職員工,不再是日薪或自雇人士,但這些人在工作初期階段只有很少的公積金,因此到了退休時,公積金戶頭裏,以及個人儲蓄戶頭裏很可能不會有足夠的退休存款。
這是一群跨時代的過渡人群。比他們年輕的一代受教育較高,也得到更好的技能培訓,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機會。
問題是,隨著零工經濟(Gig Economy)的起飛,自由業者和自雇人士的數量很可能又會再次增長,這個群體的人數在上世紀60年代之後已經開始縮小。但替代60年代洗衣婦人,就是今天隨傳隨到可送貨載人的司機。
因此,我有兩個問題想問政府和廣大社會。
第一個問題就是,我們要如何照顧好那些受教育不高,無法享有我們今天觸手可及的工作機會的老一輩國人?本地65歲及以上的人士當中,只有約半數,甚至少于半數的人完成了中學教育。他們當中只有少過5%受過高等教育。
建國一代配套也好,立國一代配套也好,可以幫到這群人,尤其是在醫療保健服務方面。這些配套可以在福利計劃如社保援助(CHAS)計劃的津貼以外,支援到這群人。
立國一代國人比起建國一代,享有較好的教育和工作機會,也享有其他更好的社會架構,如住屋計劃和公積金儲蓄計劃。
然而我們的社會需求是動態的,隨著壽命的延長會有所增長。一個例子就是失智症(dementia),以及它給家中看護者和普遍社會空間所帶來的影響。在這個環節上,家庭、鄰裏以及一般公共空間和服務都必須提高意識,接受更好的訓練來應對和支援這種情況。
第二個要問政府和社會的問題,是一個長期的問題,不是一個一次性跨時代的問題。
隨著新經濟的出現,傳統雇傭模式很可能會消失。新的工作將被創造出來,但是新的營業模式例如共享經濟服務卻不會聘請大量員工。一個例子就是呼叫私召車服務的Apps和服務,所有的自由業司機全都直接與顧客聯系。
我們應該如何保護這些新的自由業者,幫他們爲退休存款作准備呢?因爲日後這群人再也沒有一個叫“雇主”的單位會幫他們繳交雇主公積金。
在一個價格(以及相應收入)按價低者得(bidding)的形式來定價的經濟體裏,我們該如何制定雇員公積金繳交率?
我們越早解決這個問題越好。
我很高興看到全國職工總會正在激活一個勞工運動的概念,讓所有的員工都涵蓋在概念下,而不僅僅只是涵蓋那些在公司上班的員工。職總已經開始在不同領域與自由業者合作,來制定公平的雇傭合同。
下一步很顯然的就是,爲自雇人士、和家庭式企業家等,計劃籌備並執行一套退休計劃。”
何晶夫人畢竟是淡馬錫控股首席執行長,平時又“飽讀詩書”,經常刷面簿分享各式各樣文章,涉略面廣,涵蓋了美食、旅遊、文化、地理、動物、時尚、社會、曆史、生物、航空等,視角的高度當然與大家不同。
李顯龍總理夫人何晶(聯合早報)
大部分國人擔心的,是公積金(CPF)在自己退休後,夠不夠應付退休生活,到時拿不拿得出來,諸如此類的實際考量。總理夫人卻是預見到日後可能繳交CPF的人會越來越少,有相當一部分自由業者甚至不會有CPF,退休生活可能成爲一個社會問題,而提出她的擔憂。
總理夫人今天的帖文不可不謂言之有物,社會經濟架構的轉變今時不同往日,確實牽一發動全身。
紅螞蟻在想,三分之二也好,一半也好,這是否意味著從今天起,大家都要勒緊褲腰,將至少一半工資存起來,學總理夫人穿拖鞋、努力爲退休作准備呢?
畢竟65歲退休後,到預期壽命結束的95歲還有30年的時間,每個月如果要有尊嚴的活著,現在就要忍痛少用點、多存點、克勤克儉。
然而,有多少人會爲了退休後能過得好點,現在就省吃儉用,少喝品牌咖啡、少去旅遊、少上餐館、少買名牌包包,甚至不買車不買房?真的不好說。每天工作都那麽辛苦了,還要過得像“苦行僧”似的,活著還有樂趣嗎?
年輕一代在價值觀上更認同“月光族”的生活方式,及時享樂,畢竟人生只有一回,不將錢花光往自己身上“投資”,多走走多看看增廣見聞,哪能換到更好的工作、更好的機會、更高的工資?這永遠是個“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
總理夫人喊話呼籲大家認真想想對策,究竟有多少人想得出來或有時間去思考,或許只有老天和時間才知道。
上回當了疫苗兼Medisave代言人,這回又當CPF代言人,總理夫人可謂用心良苦啊。
【更多好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