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總理李克強於北京時間5月31日上午啟程前往德國,對德國進行正式訪問並與德國總理默克爾舉行總理年度會晤,其後赴布魯塞爾舉行第十九次中歐領導人會晤,並訪問比利時。中國駐德國大使史明德表示,在中德建交45周年之際,李克強德國之行對中歐及中德關係具有重大意義。中德兩國將以訪問為契機,探討「一帶一路」及第三方合作等重大議題,並對外發出推動經濟全球化、貿易自由化和投資便利化的信號。
2016年6月13日,李克強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與德國總理默克爾共同主持第四輪中德政府磋商。中新社
「旋風之訪」
飛行10小時 直接趕赴活動現場
日程安排一直持續到北京時間凌晨3時
如同以前歷次出訪一樣,李克強本次對歐洲的訪問也是一次行程密集的「旋風之訪」。當地時間5月31日下午,李克強將在10小時長途飛行抵達德國後直接趕赴活動現場,日程安排一直持續到北京時間凌晨3時。6月2日當天,李克強將密集出席中歐、中比的數十場活動直至夜間,隨後啟程回國。
綜合中新社、北京《新京報》報道,訪德期間,李克強將會見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同德國總理默克爾舉行中德總理年度會晤。兩國總理還將共同出席中德創新論壇,並同工商界人士進行交流。同時,兩國領導人將就德國及歐盟履行《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第15條、中歐投保協定談判、「一帶一路」及第三方合作等重大議題深入交換看法,也會深入談及國際形勢和地區熱點問題。
此訪期間,李克強將出席多場以創新為主題的活動,還將簽署一系列合作協議,涵蓋創新、經貿、新能源、互聯互通、中小企業合作、金融、旅遊、教育等諸多領域。從中歐關係等地區和全球性問題,到「中國製造2025」對接德國「工業4.0」等經濟舉措,再到與比利時首相共同出席吉利-沃爾沃新車展示會,以及「駕照互認」等便民政策,都是總理此次訪歐的重要議題。
此前的多次會面中,李克強曾在家鄉款待默克爾,在歐洲「反客為主」宴請歐盟領導人。而在本次出訪期間,德國、歐盟領導人都為李克強安排了私人宴請和小範圍會談的特殊外交禮遇。比利時首相也在異常緊湊的日程安排中特別加入宴請環節,款待到訪的中國總理。
這些安排既體現出德方、歐方、比方領導人與李克強總理的個人友誼,更反映出雙方對發展雙邊關係的高度重視。2004年以來,歐盟連續位居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中國也多年保持歐盟第二大貿易夥伴地位。據德方統計,2016年,中國已超越美國成為德國在全球範圍內最大貿易夥伴,德國也是中國在歐洲第一大貿易夥伴。比利時作為歐盟創始成員國和歐盟總部所在地,也是中國在歐盟內的重要合作夥伴。
經濟全球化
中國駐德大使:良性競爭非壞事
共同維護多邊主義 打造中德合作「升級版」
中國駐德國大使史明德近日接受採訪時表示,在中德建交45周年之際,李克強即將展開的德國之行對中歐及中德關係具有重大意義。他表示,中德兩國將以訪問為契機,對外發出推動經濟全球化、貿易自由化和投資便利化的信號。
綜合中新社、北京《新京報》報道,「作為全球性貿易大國,作為同舟共濟,合作共贏的合作夥伴,中德將以訪問為契機,對外發出推動經濟全球化、貿易自由化和投資便利化的信號。」史明德說。
引人注意的是,在全球化這一議題上近期各方表態可謂「遙相呼應」。德國總理默克爾近日公開表示,保護主義和孤立主義短期或有些許甜頭,但中長期將削弱本國創新能力和發展潛力。而歐盟則發布《駕馭全球化反思報告》白皮書,強調全球化趨勢不可逆轉,明確反對保護主義。比利時外貿官員亦公開表示,當今世界越來越多的地區不再相信自由貿易及國際合作,但希望這一態勢不會持久,也希望歐盟和中國不受這種思潮影響。
近年來,中德雙方務實合作廣泛深入,同時,在合作中,競爭性一面亦有所上升。對此,史明德指出,各方應予理性看待。「首先,中國經濟人均水平、生產效率、產品質量、創新能力等,均落後於德國。」其次,就算中德在某些領域差距有所縮小,但只要是良性競爭,並不一定是壞事,反倒有利於激勵雙方企業注重創新,加大研發投入,提高產品質量,造福兩國人民。
「心有多大,中德合作的舞台就有多大。」史明德認為,世界擁有足夠的市場空間承載中德共同發展,兩國不僅要創新兩國合作的體制機制,更要突破思想觀念的制約,創新合作理念,以開拓進取的精神,打造中德合作「升級版」。
經貿關係
與1972年相比,目前中德一天的貿易額相當於建交之初的一年半
德國學者:中德雙向市場准入料有突破
對於李克強此次訪德,德國各界人士表示,德方非常重視此次訪問,預計此訪將推進雙方在投資保護和市場准入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並凸顯德中兩國在氣候變化等全球治理領域的合作潛力。
中新社報道,今年是中德建交45周年。45年來,兩國經貿關係有了天翻地覆的發展。據中國駐德國大使館經商處提供的中國海關統計數據,2016年中德貿易額為1512.9億美元。與1972年時的2.7億美元相比,目前兩國「一天的貿易額即已相當於建交之初的一年半」。
「德國連續30餘年保持中國在歐洲最大貿易夥伴地位,中德貿易占中歐貿易總額比例接近三成。」中國駐德大使館經濟商務處公使銜參贊王衛東說,根據德國聯邦統計局數據,2016年兩國貿易額接近1700億歐元,中國首次成為德國全球最大貿易夥伴,「中國在德國全球貿易戰略格局中的重要性進一步提升」。
「這種重要性還將繼續保持上升勢頭。」柏林德國經濟研究所國際經濟學研究部主任克里斯蒂安·德雷格分析,中國是以汽車工業為代表的德國產品的最重要市場之一。反之,德國也是中國商品在歐盟國家當中最大的市場。克里斯蒂安·德雷格認為,多年來德國國內實際上面臨投資不足的困境。來自中國的投資,將有助於增強經濟動能、穩定就業崗位。
在德國波恩大學政治學與國際關係學終身講座教授辜學武看來,中德關係不管在質上還是在量上都在向縱深方向發展。他預計,雙方將有望進一步夯實經濟合作基礎,「尤其是在雙方投資保護和市場准入方面應該有新的突破」。
辜學武亦認為,中德兩國合作領域今後有望向社會、安全、政治等領域推進,「尤其是在維護自由貿易和捍衛《巴黎協定》的進程中,中國和德國是天然的『盟友』」。
成果可期
李克強訪歐老友記有望結新成果
李克強在歐足跡遍布多國,不止一次到訪德、比
李克強在歐足跡已經遍布多國,德國、瑞士、比利時等目的地更是不止一次到訪。2013年,李克強就任國務院總理後的首次出訪,四個目的地國家中就包括瑞士和德國兩個歐洲國家。作為歐洲的「常客」,此番李克強訪歐的「老友記」能否結成新碩果備受矚目。
中新社旗下微信公眾號「國是直通車」報道,李克強的訪歐之旅時常帶回合作大單。如2015年訪歐時,與比利時、法國等國簽署數百億美元的大單,更是為中歐在產能合作等方面規劃出路線圖。
如今恰逢歐洲多國大選年,英國脫歐等事件為歐洲一體化發展再添不確定性,而中國正在大力倡導基於國際合作的「一帶一路」建設,此次李克強訪歐會為「老友記」寫出什麼樣的新篇章備受矚目。
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歐洲與歐亞所副主任姚鈴指出,近年來,歐盟內部矛盾叢生,歐盟的自主性也受到一定的質疑。針對很多事務,歐盟成員國以及歐盟委員會、歐洲議會和歐盟理事會展示出不同的態度,內部事務的不一致性也影響其外部的戰略合作。
以中歐投資協定談判為例,中方倡議加快步伐,歐洲議會和歐盟商會也提出希望年底前結束核心文本的談判。但姚鈴稱,如今歐洲政策形勢、選舉政策形勢仍不明朗,需要等德國9月大選後才能確定。
將出席吉利-沃爾沃新車展示會
6月伊始,李克強將對比利時進行正式訪問。觀察人士指出,李克強總理此訪將拓展中比全方位友好合作,促進中比關係再上新台階,「歐洲心臟」將澎湃中國動力。
中新社報道,中比關係堪稱「政經雙熱」。比利時是最早參與在中國投資、最早向中國輸出先進技術、最早向中國提供政府貸款、最早同中國建立產業投資基金的西方國家之一。如今,中比官方稱雙方關係「正處於歷史最好時期」。
此訪期間,李克強和比利時首相米歇爾將共同出席吉利-沃爾沃新車展示會,見證簽署一系列雙邊合作文件。吉利與沃爾沃合作已成為中比之間企業合作的縮影,近年來,兩國企業相互投資日趨活躍,索爾維化工、貝卡爾特、優美科、必佳樂等比利時知名企業在華業務不斷擴展,中國吉利集團、海南航空、華為、中興、工商銀行、中國銀行紛紛在比安家落戶。
雙方合作,碩果纍纍。沃爾沃根特工廠自中國吉利接手後煥發新的生機。對此,中國駐比利時大使曲星提及一組形象的數字:該廠5300名當地員工以每分鐘生產1輛汽車的速度將年產量推升至25萬輛的歷史高位。
新聞背景
總理年度會晤機制下的中德關係大事記
今年是中德建交45周年,也是中德總理年度會晤機制建立13周年。
2004年5月
中德雙方宣布建立兩國總理年度會晤機制。
2006年5月
默克爾首次訪華,雙方宣布建立中德戰略對話機制。同年9月,時任總理溫家寶訪德出席中德總理定期會晤。
2010年7月
默克爾訪華,決定建立政府磋商機制。
2011年6月
時任總理溫家寶訪德,與默克爾共同主持首輪政府磋商。2012年8月
默克爾訪華,並與時任總理溫家寶共同主持第二輪中德政府磋商。
2014年7月
默克爾訪華。訪問期間,雙方簽署了一系列合作協議。同年10月,李克強總理應邀赴德主持第三輪中德政府磋商並對德進行正式訪問。
2015年10月
默克爾訪華。雙方決定加強發展戰略對接,推動「中國製造2025」和德國「工業4.0」攜手,並就拓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合作、探索三方產能合作等取得共識。
2016年6月
默克爾訪華並與李克強總理共同主持第四輪中德政府磋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