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真功之一「開合拉氣」 悟玄機——太極真功入門之道
所謂「開合拉氣」,就是以太極樁為基礎形架,雙手撐抱於胸前,在意識的誘導下,意念放鬆,外靜內動,感悟兩手間磁石般吸斥力的變化,即所謂「氣感」,有推之不動,拉之不開的感覺,越覺越妙,並通過這種感覺體悟腰脊上下牽拉,周身束放縮脹的內在感應,也即內在勁力(或稱內氣)在體內的自然運行的變化,使身體的質量提高而密度加大,從而感悟「胸中腰間開合」的奧妙,所謂「放之則彌六合,退則藏之於密」。
由靜到動,內外導引,合一而融,動而猶靜,靜而亦動,靜動交變,從而再達外動內靜,靜而仍動,動靜和融的真靜之境界,為健身養生和太極拳的真正內功訓練奠定堅實的基礎。
太極妙道,一氣貫穿,全在胸中腰間開合。欲入妙道,先需得法。法者入道之門。眾妙法門,何止千萬,然其正者乃一,惟得之正者乃入正道。開合拉氣,雖只一法,但法簡效宏,見微知著,通玄入奧,太極妙道盡存,窺一斑可知全豹,老少咸宜,健武皆適,武練尚需文養,文練亦可武用,所謂「文以強身,武以禦敵」。為使太極真功(包括正道養生)愛好者避偏途,入正道,今簡述「開合拉氣」法而引之,以助登堂入室,早得太極真藝真技。下面作以簡要介紹:
一、要領:虛領頂勁,含胸拔背,沉肩墜肘,松胸實腹,提襠塞尾,氣沉丹田,頂膝坐胯,足心含空,五指微屈,虎口圓撐。
二、要求:首先進行放鬆的誘導,由自然呼吸逐漸過渡到逆腹式呼吸,按練功的說法就是先做好「三調」,即調身、調息、調心,做到身正、息穩、心平;然後做身體放鬆的調試,由頭開始逐漸下松,一直松到腳下,再由腳下依次上松,直至松到頭頂,反覆調試愈松愈好,以全身通透為佳。自感全身松暢後即可進行開合拉氣的訓練。
特別提示:本法雖名「開合拉氣」,只是沿用舊說,在意不在「氣」,氣不過一種內在感悟,並無玄虛,只要習者感氣不而求氣,人人能得,所謂「不氣而氣」,即感悟到身,氣不求自明,不求而自得,皆純任自然,絕無虛妄、玄虛之虞,信也有,不信也有,所謂「氣」只在得法,功到自然成。習者只能從松上找感悟,萬萬不可想氣、運氣、引氣、導氣,否則極易出偏而誤入歧途,所謂「走火入魔」,皆虛妄之為。
三、動作:以太極抱球樁(亦稱太極樁、混元樁或渾圓樁),熟練後可產生多種自然形變。操演時先自然站立,雙臂松垂,引頸、拔背、拉腰、長身,先行「三調」放鬆,然後兩腳開立,略寬於肩,屈膝下蹲,同時兩手從腹前提肘沉肩,雙臂環抱圓撐,上提至胸前止,掌心向內,掌指相對,距七寸許,拇手指齊鼻,沉肘略低肩,雙臂撐圓如抱球,雙臂外撐內合,頭正項豎,脊直身端,目視掌指間,要做到骨撐、筋伸、肉鬆、勁縮,手勁縮於肩而達腰,腳勁縮至胯而合於腰,保持要領和要求。以上為靜樁,即外靜內動的內意開合訓練,待靜樁掌握後,便可轉入動樁訓練,即由內意開合轉為外形開合,以形合內,內外合一而練。
四、凝神調息:息穩心平身自松,身松息微神自凝,斂神意注通陰陽,氣機升降自開合。意注眉間神居祖竅,不即不離不無意,丹田鼓蕩周身貫,膨脹縮合立體圓,即所謂「形圓、意圓、氣圓」。隨呼吸調整,漸入松靜,一氣貫穿,周身內外脹縮。神凝祖竅意注兩掌間,掌雖不動,掌間自有磁石般兩極變化的吸斥感產生,自吸自斥,吸斥等力,吸之不能開,斥之不能合,謂之意念開河;同時吸氣時,腰部拔伸向兩端牽拉,身體放長,呼氣時,身脹肩沉氣自落丹田而鼓蕩。開合拉氣,感之在掌,動之則在胸脊,此即「胸中腰間開合」之謂。
初始開合,隨意念輕重而輕重,輕重由掌及臂而身,繼而隨息深淺而輕重,終而脫息脫意自輕重。即隨著凝神調息的深入,調息而忘息,凝神而神遊,似有若無,若即若離,感而不感,不感而感,形神合一,神入神室,氣入氣竅,精神氣乃一,物我兩忘,天人合一,玄關洞徹,所謂「空穴來風」,功境自現,前人所謂「不在身內求,不在身外得」意即指此。若動式開合,則兩臂外撐,形張而意收;兩手相合,形攏而意張,所謂「開中有合,合中有開」,亦開亦合,亦合亦開,開即是合,合即是開,此之謂也。
五、效驗:功後周身通暢,精神飽滿,身體如鑄,輕盈不滯,氣感充盈,勁力殷實,筋骨強壯,卻病延年。功後練拳,全身通透,束身而起,脹身而落,神凝內聚,一氣相連,身如灌鉛,整體如鑄,不僵不滯,內外一如,物我兩忘,動無不動,靜無不靜,意動形隨,周身相貫,易筋洗髓,入微入妙,玄奧難言,功者自驗。
太極真功之二「動之入微」登堂奧——太極拳真功修煉之道
太極拳運動內外相合,左右相顧,上下相隨,螺旋運轉,連綿不斷,循環無端,外柔肢脈,內暢氣血,陰陽互運,剛柔相濟,文以強身,武以禦敵,內外兼練,性命雙修,然而,太極拳之奧,乃是動之入微。為使太極拳同好求得真功真技,拙作《「開合拉氣」悟玄機——太極拳真功入門之道》已發表於2005年《武魂》第8期,今作乃是上篇之續篇:「太極拳真功修煉之道」,後篇還有「瞬變瘦瘠易陰陽——太極拳真功應用之道」與同好共研。
上篇的「開合拉氣」講的主要是求取內在感應,以開合拉氣為引子,求得太極拳內在之整勁,並把握太極拳以腰運身和胸中腰間開合之要竅,為今後練拳打下堅實基礎。今述「動之入微」乃是太極拳真功真技實修之法門,以微入道,以微求正,以微求變,以微求活,以微求奧,登堂入室,進而求取太極真功。
太極拳的特點雖是鬆柔圓潤,外柔內剛,擰裹旋掩,連綿不斷,循環無端,然其精奧卻是動之入微。「微」乃是小、少、細、精、巧、深、奧之意,在太極拳運動中,微是指:微小、精微、精妙,細膩,微而妙,妙而精。微與單純的慢不同,若單純求慢,則慢易滯,滯而僵,僵而拙;不慢則快,快則易滑似流水,囫圇吞棗而找不到感覺。微即慢中求精、求細、求活、求變,微則敏而不僵滯笨拙,能動之入微,則能體精入奧。太極拳無論健身還是練武,不入微難知其奧,不入微難達其效。太極拳運動只有入微才能入妙,才能細微變化於內而人不見人不知,即便在搭手時也難以使對方感之己方變化。
太極拳只有變化人莫知方可謂入道,即「人不知我,我獨知人」。太極拳欲入微,亦尚需先宏觀把握,即「先求開展,後求緊湊」,要由大而小,由開而合,由外而內,由身而心,所謂「開展緊湊乃縝密」。那麼,太極拳微在何處求?答曰:均整、協調、平衡。所謂「均整」就是:上下、左右、前後、內外,一氣貫穿,周身一家;所謂「協調」就是:上下、左右、前後、內外,同步運轉,無一不合,連貫無間;所謂「平衡」就是:上下、左右、前後、內外,用力均衡,不偏不倚,無過不及。那麼,微又從何處悟?答曰:矛盾中求中和。
所謂矛盾,即是「陰陽變化」,陰陽具化,則是上下、左右、前後、內外、進退、屈伸、輕重、沉浮、鼓蕩、開合、虛實、剛柔、鬆緊、化打等等等等,所謂中和,即是「對立統一」,皆本陰陽互動互生,爭衡而制,相生相剋,沒有生剋,就沒有變化,失去變化就沒有生機。
太極拳只有動中求微,微中求變,變中求妙,才能妙中入奧,所以說,太極拳要在微妙變化中多體悟、找感悟、細思悟,要在微中求均整、微中求協調、微中求平衡。太極拳只有精微細緻、細膩熨貼,才能在運動中感悟到氣血、勁力內運精奧;太極拳只有入微才能入奧,才能微中見精,轉換摺疊不留痕跡;太極拳只有體會入微,才能感之入深,動作才能細膩熨貼,精微巧妙,幽密深邃;太極拳只有動之入微,才能變化於內,人不知我,我獨知人;太極拳只有動之入微,才能微妙之處見神奇,微觸即應,微感即動,微動即化,微動即打,化打合一,化打無形。技之有別,不在花樣不在奇,唯在精微細緻而已,細微之處方見真功。技藝之絕,亦莫過於精微巧妙。所以說,欲求太極真功,唯求動之入微。欲求入微,先求開展,後求緊湊,由大圈到小圈,小圈到無圈,無圈而圈即是入微。
入微的精髓,述之有三:首先,是周身的整合,也即貫穿,內外合一,無處不撐合。撐而不合則散,合而不撐則軟。所以拳論謂之「開中有合,合中有開」。周身若能整合,則能有如球充氣,一孔入而壓力均等,微動即感,感而即應,應則有度,不多不少,恰如其分。其次,是和中而濟,也即腰胯爭合,以腰運身。腰胯不爭,軟而無力,腰胯不合,周身俱散。腰身一體,同軸而連,唯胯兩側,各具一軸,力可活變。腰胯爭合,則能勁運周身,此乃謂之「依中而行,本中而運,由中而發,和中而濟」。
所以拳諺又說「別看太極柔,剛勁腰中求」。腰不能無胯,無胯則無爭,無爭則無功,腰動之功,爭合自中,氣自內運,勁自貫穿,動之入微,合之細膩,定胯腰擰,腰擰胯搓,腰動一分,拳打一寸,勁自內運,一氣貫穿,動之不見形,周身一家,內勁渾然,勁出透敵,化打合一。其三,是意之馭形,形意合一,意之所動,形之所趨,意形相隨。意動入微,形之入妙,微而自大,無內無外,意動形隨力自出,力出則有氣,有氣則有勢,力氣不二,氣勢乃一,氣充勢宏,勢大力大,氣勢渾然,神威自顯。神依形而存,形依勢而威,氣與勢和,力與氣合,形神若一,內力自生,氣勢旺盛,神威彰顯。所謂「志愈大而心愈小」,靜心平氣境乃幽,心意入微震寰宇,形神意氣合,終可達「其大無外,其小無內」之境。
太極真功之三「瞬變鬆緊」易陰陽——太極真功應用之道
太極拳是陰陽轉換的運動,也是能量積聚和激發的運動。太極拳雖要求放鬆,以慢練柔練入道,但太極拳運動卻是松中有緊,柔中寓剛,柔外而內剛,鬆緊相變,剛柔相濟的運動。太極拳真正的功夫不是綿軟鬆柔,而是「綿裡藏針,棉裡裹鐵」。綿軟只是太極拳的外象,鬆柔只是太極拳積柔成剛的訓練方法和手段。所以拳論有云:柔中無剛其速不疾,剛中無柔摧逼不捷。
儘管太極拳練柔練松,然其應用不是不要剛緊,練鬆柔雖能舒筋活血潤肢脈壯臟腑,極富健身作用,但鬆柔不是為鬆柔而鬆柔,鬆柔乃是為了在實戰中更好地發揮剛緊的作用,這正是太極拳武學的核心,也是被常人所忽略的和被所謂的太極拳家所淡忘了的拳學內涵。因此,太極拳訓練和應用必須要鬆緊交變,松不是為松而松,松是為了緊,而且是為了更好地緊,緊則堅骨壯形,勁力堅剛而無堅不摧,松中要寓緊,緊中也要有松,鬆緊不僅要漸變,而且還要瞬變,更要漸瞬突變。所以說,太極拳松不能無緊,緊也不能無松,松則柔,緊則剛,鬆緊合一剛柔濟,虛實鬆緊變,剛柔鬆緊系,有松無緊稀打愣——懈晃;有緊無松直巴愣——僵硬。拳中只有不松不緊,不緊不松,才能陰陽相濟,而達到拳論所述「似松非松」之功。
太極拳只有做到了「似松非松」,才能鬆緊瞬變,鬆緊無常,虛實不露,剛柔不定,化打不分,敵不知我,我獨知人;只有「鬆緊瞬變」,才能在交手中贏得戰機,化打如意、有效制敵而立於不敗之地,而不是一味地鬆柔粘化走圈連隨而失去戰機。交戰中只有鬆緊交變才能知順逆而為用,有所謂「慢松慢緊力推山,瞬松瞬緊炸力崩,漸瞬鬆緊鬼神驚」。
瞬變鬆緊陰陽易,陰陽易變蘊玄機,鬆緊漸瞬人不曉,玄機奧妙非能語,蓄能釋能只一瞬,鬆鬆緊緊自無敵。鬆緊訓練實際上就是自身能量的轉換,不論內家外家少林武當,能量的轉換無非是加大自身鬆緊的空間和縮短鬆緊的時間,以便在瞬間發揮出最大的能量作用於敵而制敵而已,也僅此而已!太極者勁由內換,鬆緊由外而內,以內引外,內動外發,勁不露形,勁瞬間而已。
所謂「瞬變鬆緊」,亦不過「發勁似放箭」之功。拳者為拳,惟實為真,太極不能無柔,太極亦不能無剛,無柔則硬,無剛則軟,惟有軟硬兼施方謂真技,所以說,太極真功不離「剛柔相濟」,皆賴鬆緊相系,更在鬆緊瞬變,松要松在自己身上,緊要緊在對方身上,松則柔,緊則剛,瞬則快,不快不能後發先至,不快無以制敵,慢絕不能制快!不動乃靜不為慢,靜以待變,變則一瞬,用則疾而能「後發先至」。
太極拳慢中求快,慢中見快,乃是穩中求快,快中求快,快上加快的更快,快慢轉換而無間,變化不留痕跡,化打合一贏敵只在一瞬,所謂「不招不架一下兩下,一犯招架十下八下」。與敵交手非同兒戲,瞬息萬變,敵不由己,慢不得也軟不得,「練用有別」不可不知,萬不可虛,更不可玄,玄虛和想像在真正的交手中只能一敗塗地。
關於太極拳真功之道,筆者已述兩篇,入門、修煉只是基礎,惟有應用乃是關鍵。太極拳無論怎麼特殊,絕不能脫離自然規律而行之,各種運動都要符合人體生物運動力學,更要受運動規律的制約,人之與物惟不同者,乃為人是有思維的動物,人之一切運動要受思維的控制,所謂「知行若一」,也即「形意合一,形神不二」。
太極拳儘管講究螺旋弧線運動,但並不否認直線運動,所謂「方圓互用」,方圓之運更不能離鬆緊而為,因為,人之一切運動皆賴於肌肉筋腱的鬆緊運動帶動骨骼運轉而生,離開鬆緊(包括思維與形體)人不可能產生任何運動!所以說,鬆緊才是人體運動的核心、力量的源泉,鬆緊即是拳中陰陽的具化,更是人體能量轉換的樞紐。古往今來,「拳學無玄虛,真功本無秘,松則蓄能,緊則釋能,鬆緊之變惟熟而已」,所謂的「氣血經絡」乃是自然之事,無須刻意而為,自然順遂即如意,惟有鬆緊需功力,鬆緊之功亦需入細入微,細則精,精則巧;微則瞬,瞬則奇,奇則難御,出奇制勝自然歸,所以說,太極拳應用之道,惟瞬變鬆緊方知其道之奧之妙。
太極拳道不離陰陽,陰陽不是具體,乃是一理,陰陽理論乃是自然規律,陰陽非死物,陰陽運動互為其根、互動互生,陰陽運動在於轉換和變化,陰陽於人於拳於事皆同。陰陽理論指導實踐需要具化和泛化結合,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上就理論而理論,但具化亦不能生搬硬套,更不能與具體劃等號,拳中的進退、屈伸、虛實、剛柔、化打、吞吐、鼓蕩、開合、輕重、沉浮、鬆緊、上下、左右、前後、內外等等,皆可陰陽釋之,但在各項陰陽矛盾之中,惟有鬆緊才是人體運動的樞紐,鬆緊可以使人產生任何形態的運動變化而進行能量轉換,所以說「鬆緊」才是拳中陰陽的具化。
鬆緊乃是人體運動的動力之源,一鬆一緊一屈伸,一鬆一緊一虛實,進退、化打寓剛柔,一鬆一緊一太極,一鬆一緊自運化,松則俱松,緊則俱緊,松中有緊,緊中有松,鬆緊相系,鬆緊瞬變,鬆緊不離,鬆緊則無欺。拳之鬆緊與常人理解之鬆緊截然不同,拳之鬆緊務須符合拳勢要求,鬆緊皆要自然撐合不失彈性,有撐無合則散,有合無撐則軟,緊要不失之中,松要不失之撐,撐要沉,沉不失之拔,松沉圓沉不離「弓」(即身備「五弓」的弓,也即所謂的「掤勁」);緊則是周身的脹縮,脹也緊縮也緊,脹縮形不拘,爭撐合一而融,不脹不縮自然松。
拳之緊乃是要求我們要在間架撐合不動形的情況下能自然內在地脹縮,亦不能失之「掤勁」,一氣貫穿,緊而不僵,鬆緊交融,動之入微,松長緊短只一瞬,鬆緊交替漸瞬而變,慢松慢緊能量增,瞬緊瞬松瞬釋能,心到意到不看經,體認透晰自然明,「運勁如抽絲,蓄勁如張弓」仍是訓練過程抑或基本功以形成定勢定型的習慣,「發勁似放箭」才是終極運用所求,待「不蓄而發,不發而發」方入聖明。太極拳鬆緊訓練,要由形而意,由意而形,形復歸意,形意合一,變之入疾,用之則速,所謂勁由內變,換勁不動形,變形勁不變,學者詳辯,自能入道。
所謂「形無形意無意,無意之中乃真意」,無形乃純,無意乃真,靈機一動猶如火燒身,化即打,打即化,出手便是。「鬆緊」於拳,摸得著,看得見,通俗易懂易學易會,人人可明,人人能做,只要我們依規而行,不丟要領,因勢而運,隨機而變,定能運之自如。拳者若能明得此中理,能在運動中瞬變鬆緊而不見其形,遇敵自不懼,一鬆一緊自運化,自能體悟太極拳真功應用之道的奧妙。
更多運動相關知識,請多多關注粉絲團「運動大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