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新加坡,我總是驚歎而又向往。
驚歎于如此微小的疆域竟然能成爲一個國度,向往于這個以華人以主要人口組成的國度,到底會與我們有怎樣的不同。從阿杜,蔡健雅到孫燕姿,林俊傑,從小聽過那麽多的歌聲都來自與這個小小的城市,而在規劃與建築的學習中,新加坡又似乎是一片遙遠他鄉的理想國。所以便乘著空閑,去新加坡進行了九天的建築之旅,來探索這個城市之國。
新加坡當代建築的數量豐富,品質高度,個人覺得是令人震驚的。擁有大量的優秀當代建築,同時也大多擁有極高的施工與維護品質。出發前小編標記了七十個希望前往的建築,最終前往了當中的五十多個,並最終選出了當中的四十一個與大家分享。
交通類
樟宜機場
地址:Airport Blvd
設計:T3航站樓:CPG集團(整體),SOM公司(屋頂),伍德赫德公司(室內);T5航站樓:KPF
在新加坡看到的第一個也是最後一個建築,同時也是世界上比較著名的優秀機場案例。目前擁有四座航站樓,同時在建第五座航站樓及中央的”Jewel星耀樟宜”景觀溫室綜合體。
由于航班班次的原因我主要參觀了T1與T3航站樓。樟宜機場常年擁有極高的口碑,在我的直觀感受來看,主要有著兩個方面,一個是飛行流程的便利性,一個是候機環境。從便利性上將,樟宜機場的T1、T2、T3號航站樓連接爲了一個整體,中間利用小型輕軌設施與地下通道串聯,乘客從進入機場到航站樓的設施被控制在較短的距離內。而環境上,T3航站樓采用了可調節的自然采光屋頂,同時在室內運用大面積的綠植牆面與瀑布設施來達到較好的環境效果。
旅遊建築類
濱海金沙酒店建築群
地址:Bayfront street
設計:莫西薩夫迪
准確的來說這是一個酒店度假綜合體,除了酒店以外還有商場及賭場設施,自己的藝術館,甚至水上的LV旗艦店也可以算是這套度假綜合體的一部分。(主入口其實是通過水下通道與商場相連。
濱海灣金沙酒店:
整個酒店的亮點,當然是屋頂上的無邊際泳池了,景觀效果很好,可能幾乎所有的遊客都是爲了泳池來住這家酒店的吧。巨大的船型屋頂平台連接著三座塔樓,上面除了無邊際泳池還有餐廳酒吧觀景台等一系列的設施,並種植大量的樹木,營造花園體驗。同時利用屋頂空間的水平交通功能,又將健身房,spa,酒廊的功能布置在塔樓的頂端,便于到達。而建築靠下幾層的空間漸漸張開,如圖人字的造型,爲下面的公共空間提供了通高的中庭,視覺效果極爲震撼。
金沙購物商城
半地下的商業綜合體,擁有標准購物商城的功能,以及一座大型賭場。綜合體朝向海灣一側的弧形玻璃窗帶來了柔和的自然光,同時室內的水系也別具特色。
藝術科學博物館
視覺沖擊力極強的蓮花造型,同時整個花瓣又是一個漏鬥,結合下面的景觀水池達到了雨水收集的環保目的。不過展廳的室內空間就比較平常了,總的來說主要凸顯的是外觀。
LV旗艦店
設計:Peter Marino
之前也談到了,與金沙的購物商城通過水下通道相連,外形簡潔,在水上的效果是個很好的賣點,樓上的陽台也比較舒適。只是陽光太強,所有的窗戶全都拉上了窗簾,可惜了這麽好的景觀。
Helix Bridge 雙螺旋橋
地址:Helix Bridge
設計:Philip Cox
一個很花哨的景觀橋,鋼構的韻律感很強,結合燈光的效果,晚上非常漂亮,但由于沒有完整的頂棚,所以白天並沒有遮陽或者避雨的功效,純粹是一個景觀裝置。
濱海灣花園
地址:Marina Gardens Drive
設計:Grand Associates(景觀) wilkinson eyre(冷室)
作爲一個通過填海得來的人造景觀區。看起來漂亮顯然是濱海灣花園的主要目的。這個花園,給我的第一感覺其實是 小 。習慣了國內幅員遼闊的各大公園,這個花園確實是太小巧精致了點。花園內最主要的亮點就是兩個冷室以及人造樹。
要解釋一下是,由于新加坡地處熱帶,實際上比多數植物的生長環境都要熱,所以我們這邊的溫室到那裏就變成冷室。兩個冷室的曲線造型與外露的混凝土骨架是一大亮點,雖說有人覺得造型像bra,但我覺得還好,反而是結構的韻律與力量感讓人想到了紮哈與卡拉特拉瓦。人造樹實質上也是兩個冷室的冷卻塔,同時利用爬藤植物與科幻造型帶來景觀功能。上面還有屋頂餐廳與遊覽步道。
Mariana Barrage 濱海灣大壩
地址:Marina Gardens Drive
設計:未知
這座建築的整個設計邏輯與後面會講到的南洋理工大學藝術設計與媒體學院十分相似,旋轉對稱兩個大坡道引導人們從地面走到屋頂的空間,還有些類似太極的構成邏輯。中間件圍合著的庭院布置著水景與公共活動空間。大壩的這個建築由于空間比較寬闊,所以綠色屋頂的坡道非常的柔和,很多人在上面放風筝,同時建築空間也非常開放。
濱海藝術中心(榴梿劇院)
地址:Raffles Avenue
設計:Michael Wilford & Partners,DP Architects(DPA)
像榴梿殼的表皮可以說完美的結合了新加坡人民的一大愛好,産生了很強的話題感。不知是新加坡是空氣比較好,還是清潔平凡,立面上面看起來非常幹淨(後來在高層上觀察屋頂上的灰塵還是比較多)。內部的公共空間比較簡潔,突出建築外殼的結構感。
Parkroyal onPickering
皮克林賓樂雅酒店
地址:Upper Pickering Street
設計:WOHA
一座很有意思的綠色酒店,幾層的綠植很豐富,雖然不能走到綠化區,但綠植的豐富程度很不錯。裙房屋頂的泳池和活動空間綠植與水景的結合得非常不錯。同時一條小路穿梭在小瀑布與植被之間,很有探索感。一層公共空間的吊頂與牆面設計也很特別。運用了很多橫向線條,但摸起來也還是挺幹淨。
Oasia Hotel
地址:Sinaran Drive
設計:WOHA
靓麗的紅色鳥籠,綠植沿著網狀的外立面逐漸生長,同時一個大開口也爲空中的公共空間提供了可能性。很好奇這個紅配綠的模式(其實也不是太撞色)未來的生長過程,隨著藤蔓的逐漸生長,對建築立面的掩蓋能達到哪個程度,是個很有意思的問題。
克拉碼頭
地址:River Valley Road
設計:SPARK思邦
克拉碼頭的老建築很著名,同時運用幾個很科幻的巨大遮陽傘,給公共空間提供了遮蔽,夜晚的燈光比較放飛自我。同時這裏也是重要的酒吧餐飲一條街。
MICA Building老警察局
地址:Hill Street
設計:未知
以前英制時期的警察局,如今改造成爲了文化類辦公設施,同時刷上了彩虹色的窗戶,讓這座老建築有了新的活力。似乎人民群衆對于這種彩虹配色的東西一直都很喜聞樂見,這應該又是一個網紅建築
Henderson Waves亨德森波浪人行橋
地址:Telok Blangah Hill Park
設計:RSPArchitects Planners & Engineers
波浪般的金屬外殼遊離在木質的橋體一側,同時也利用金屬外殼所遮蔽的空間來做休息的座椅,形成了一些逗留空間。整座橋橫跨在城市快速道路上,串聯起了兩側山丘公園的空間。
建築改造類
說實在的,到新加坡前只是對這裏的高端住宅與綠色建築比較感歎。但完全沒想到這裏還擁有這麽多高水准的建築改造項目,且距離非常近。多數基于是英據時期的行政建築加以改造後所打造的公共文化建築,國家博物館與美術館,亞洲文明博物館及維多利亞劇場,都表現出極高的設計水平與施工完成度。
新加坡國家博物館
地址:Stamford Road
設計:Henry McCallum
作爲一個國家博物館,新加坡國家博物館果然好小。畢竟一座城市的曆史文物不會有太多,不過新加坡國家博物館在布展上確實展示出較高的水平。在建築上,主要是基于原有建築並向後擴建。利用玻璃房子來將新舊的建築空間拼合在一起。主要的封閉展示空間至于下部,使得公共空間的部分顯得更加開放明媚。同時啞光鋁合金,玻璃以及黑色人造石材的簡潔與原有建築裝飾化的門頭窗框實現了極佳的對比效果。
維多利亞劇場
地址:Empress Place
設計:W Architects,T.Y. Lin International
很偶然造訪的建築物,一座簡潔而優秀的改造建築。似乎是地處熱帶的關系,新加坡在傳統建築的改造上很喜愛利用玻璃屋頂將原有建築的庭院封入室內,從而創造涼爽避雨的室內空間。非常有趣的是透過中庭屋頂的玻璃剛好正對著鍾塔,配合屋頂的金屬質感對比強烈。建築兩邊的陽台也利用玻璃封入了室內,分別作爲附加交通空間與酒吧區。
亞洲文明博物館
地址:Empress Place
設計:GreenhilLi
依然沿用了在古建築庭院加金屬盒子的方式,讓現代建築的簡潔與古建築的裝飾化手法形成強烈的對比。金屬盒子的展廳如同漂浮著,同時利用幾個空中連橋來連結兩側的建築空間,手法幹練與低調。
新加坡國家美術館
地址:1 St Andrew’s Rd
設計: Studio Milou
基于原有的新加坡最高法院及市政大樓改造而來,主要的公共空間區域免費開放,參觀展廳內需要門票。公共空間的改造可以說是令人驚喜。利用玻璃屋頂的加建將兩棟建築的空間融合爲了一體,在兩座建築之間利用獨特的穿孔鋁板屋頂營造出新的出入口。
利用獨特的樹叉狀造型柱支撐起整個屋頂,同時穿孔鋁板獨特造型的陰影投映在古建築的牆體上,産生出別樣的質感,如同在巨大熱帶樹木的樹蔭之下。屋頂空間被改造爲了水景花園,同時增加了餐廳酒吧的功能。而水景所覆蓋著的恰恰是東北側建築大廳的玻璃屋頂。水波被投影到建築的牆面上,爲固定的形體帶來了運動的效果。西南側的建築內部則把樹枝狀的支撐與原有的穹頂結合,帶來別樣的建築視覺感。
公共服務設施
新加坡國家體育場
地址:Stadium Drive
設計:DP事務所
世界上最大的大跨度超薄穹頂建築,場館運用了獨創的伸縮座椅和可移動屋頂設計。由于新加坡處于熱帶,所以體育場如何降溫就成爲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新加坡國家體育場的方式便是利用可移動屋頂來將其完全轉變爲室內,並通過空調設施降溫。爲此所做的技術努力以及營造出的建築形象也可以說是令人驚歎的。
新加坡國家圖書館
地址:Victoria Street
設計:楊經文
標志性的綠色建築,同時也是綠色建築大師的代表作。從外觀來看總覺得像是曲線版的邁耶作品。純白的建築外立面,大量的遮陽板與玻璃幕牆。同是每隔幾層布置的花園也提供了不錯的公共活動空間。
[email protected]
地址:Bedok North Street
設計: ONG&ONG Pte Ltd
一個比較樸素,但是很全面完善的社區活動中心,內部包含了體育館,遊泳池,圖書館,商店,診所,舞蹈室,健身房等等。一層架空,成爲社區活動空間。在建築立面上選擇了綠化以及白色的織物織物裝飾帶,看著很舒服。
碧山公共圖書館Bishan Public Library
地址:Bishan PI
設計:LOOKArchitects
也是一個設計樸素但是有趣的作品,主要的亮點是外面彩色的飄窗以及內部的玻璃體塊空間。藍綠兩色的搭配看起來非常清爽,同時突出的體塊穿插又爲個人或者團體提供了半私密的閱讀空間。
黃廷芳醫院Ng Teng Fong General Hospital
地址:Jurong East Street
設計:HOK
這其實是有三座醫院組成的超大醫療綜合體,曾獲得新加坡最高級別的綠色建築標志白金獎。醫院的公共空間利用空中連廊與周邊的幾個商業綜合體相連,同時連橋所在樓層也是對公衆開放的食閣及商業空間。
醫院的最大亮點在于其造型豐富的種植陽台區域以及結合垂直綠化所獨特設計的病房上。同時很有意思的是醫院一層的康複公園(JurongHealth Mobility Park),這裏布置著一些日常公共運輸工具,如地鐵公交計程車等,用于殘疾或腿腳不便的病人聯系如何上下這些公共運輸工具。
Khoo Teck PuatHospital
邱德拔醫院
地址:Yishun Central
設計:LDI
一座超大型綠色醫院,建築形象屬于比較標准的方盒子造型,在外立面上幾個層次的遮陽板品質感很高。但最值得誇耀的還是它在醫院綠化以及微生態系統塑造上所作出的努力。和新加坡多數公共建築一樣,采用了一層架空開放的模式,同時在地下一層,一層以及群樓的頂層設置了較大面積的公共花園。頂層的花園主要供病人休憩散步,一層的花園則是爲兩側的診室以及餐廳提供森林般的休憩空間。而地下一層的花園則更多的是在利用生態水池來養殖大量的魚類,同時布置了水景瀑布等作爲觀賞需要。經醫院方面的統計,在生態水景內棲息的魚類超過了一百種,同時醫院院區內觀察到的蝴蝶也達到了三十種。
新加坡城市規劃展覽館
地址:45 Maxwell Road, The URA Centre
設計:未知
其實從建築的角度來說它在新加坡並不算特別出彩,但作爲研究新加坡城市規劃來說就非常值得一看了。同時這裏也是新加坡市區重建局,宜居城市研發中心等多個城市規劃部門的所在地。有很多規劃資料與公示的建設項目,所以有比較高的探訪價值。
商業與辦公
vivo city怡豐城綜合體
地址:1 Harbourfront Walk
設計:伊東豐雄
整體商業空間與造型手法來說並不是很讓人驚喜,施工品質也只能算一般。但從連廊屋頂的造型中還是能窺見到一些伊東老師愛用的手法,也看得到伊東與妹島作爲師徒之間在建築設計元素上的互通性。
The Star Performing Arts Centre星商業文化綜合體
地址:1 Vista Exchange Green
設計:Aedas
結合商業與表演設施的綜合體,據說是由于投資方有教會的存在,所以在建築外觀上結合了諾亞方舟的意向。幾個弧形玻璃的設計也確實比較有視覺沖擊力與象征感。一層的空間相當開放,利用原有的高差做出了看台空間。而樓頂上設置劇場和戶外觀演空間的方式在國內也比較少見。
DUO雙景坊
地址:6 Fraser Street DUO Tower
設計:奧雷·舍人事務所
作爲張曼玉的前男友,哦不,作爲庫哈斯重要的前合夥人,以及央視大褲衩的項目負責人,奧雷舍人在營造項目氣勢上的能力還是很強的。DUO雙景坊的的兩座塔樓利用圓弧的平面造型,以及幾處體量的切割挑出,産生了強的圍合感以及雕塑感。蜂巢的立面造型無功無過,韻律感倒是很強。一層景觀中大量運用了看起來比較原生的石塊(或者人造石,未確認),和精致的玻璃大廈形成對比,平添了一點自然的氣息。
The Gateway – 新門廣場
地址:152 Beach Rd
設計:貝聿銘
貝姥爺在1990年的作品。在貝老的官網上查了一下,發現八九十年代他的事務所在新加坡做了大量的辦公樓設計,很多看著中規中矩的大廈氣勢都是他的作品。算是貝老的純商業化設計吧。不過新門大廈在造型幾何感和設計時間上都與香港中銀大廈非常接近,不知道是否彼此啓發。
烏節路
新加坡最著名的商業街,上面的幾個綜合體也很有特色,比如ION Orchard Mall的樹枝遮陽棚,以及唐城綜合體非常有時代特征的仿古風格。街道的尺度比較寬闊,所以在滿足車行的同時也留足了步行與綠化的空間。晚上偶遇街頭的表演,寬闊的路面以及台階就構成了很好的城市舞台。
住宅類
The [email protected] -達士嶺組屋
地址:No. 1C, Cantonment Road
設計:ARC Studio Architecture、Urbanism
宏偉的組屋住宅建築群體,七座超高層的住宅塔樓撐起了連廊形式的空中景觀平台。上面是可供遊人買票參觀的空中花園,而在下面的樓層間還有供住戶使用的空中平台。能把安置房性質的組屋做到城市熱門景點的水平,這個思路很值得借鑒。
馨雅軒SOLAPIS住宅
地址:Paya Lebar Cres
設計:未知
也不知道自己是什麽原因就瞎轉到了這裏,一個比較高品質的聯排住宅,建築風格比較簡約。整個住宅的核心是中間的帶狀泳池,成階梯布置這幾段不同深度的遊泳區。只是兩側的住宅隔著泳池相對布置,客廳以及窗戶面對面布置,在隱私性上完全失敗。導致一層客廳的外面,大家幾乎都把窗簾拉上,阻擋了視線,但又有了種莫名肅穆的感。
Sky Habitat晴宇
地址:9 573909, Bishan Street 15
設計:摩西薩夫迪
薩夫迪垂直城市或者說垂直社區概念的一個重要實踐作品,時常在他的演講中見到。空中的三個連廊爲兩個花園和一個泳池。連廊花園那層還有一個公共活動室,可以滿足一些聚會活動的需要。這座住宅的陽台造型已經外部樓梯也是一大亮點。
D’leedon住宅
地址:3 Leedon Heights
設計:紮哈哈迪德
紮嬸很火的一個住宅作品,爲了協調住宅的功能,因而在造型感上也比較收斂,把自己的斜線曲線的做法和住宅本身的功能也算是比較好的結合在了一起,至少不算過于超脫世俗。不過部分房間由于出現了斜牆面,不便于刷漆,住戶還是多少有些怨言的。下面的景觀紮哈風格還是非常明顯,但有些構築物也過于裝飾化了。
The Interlace住宅
地址:Depot Road
設計:奧雷舍人
前夫哥的住宅力作,看似簡單的體塊搭接,但卻獲得了非常強的視覺沖擊力(同時結構成本應該相當高)。不知爲何,總覺得有那種共産主義理想社區,或者是學生時代課程設計的感覺。庭院中的公共活動設施也非常齊全,泳池,活動室,燒烤區,商店等等。另外很好玩的是兒童遊樂設施也運用到了主體建築的構成模式,蠻有意思。
nouvel 18
地址:18 Anderson Rd
設計:讓努維爾
可以說很有賣點了,直接把讓老師的名號寫在了小區的名稱中,多少有種香奈兒5號一般的自信在裏面。一黑一白兩座公寓塔樓,說來像是讓努維爾交出的一份標准答案。似曾相識的細節,以及比較簡單的植物運用,以及一些出于商業需要的手法克制。
résidence
地址:Ardmore Park
設計:UNstudio
表皮 表皮 表皮,重要的事情說三遍。構成感極強的表皮,但並不代表著這只是個粗淺的裝飾手法。UNstudio在運用表皮樣式的同時似乎也在探索室內空間對應的改變,可惜沒有入內,這次無法深入的探究這個問題。
sculptura ardmore
地址:Ardmore Park
設計:未知
名字裏對于“雕塑”這個單詞稍加改動,顯然很有自我表現欲。玻璃裏面和遮陽板倒是平常,不過挑出的幾個遊泳池就非常酷了,産生了旋轉般的動態感,讓人驚歎。
吉寶灣映水苑Reflections At Keppel Bay
地址: 29 Keppel Bay View
設計:丹尼爾裏伯斯金
新加坡真是建築大師的實驗田,尤其是在住宅項目項目上,能夠高品質的呈現這麽多大師的作品,實屬難得。裏伯斯金在這個住宅群中依然延續著極強的個人風格,如同刀鋒般的塔樓形態,很有標志性。同時在屋頂和連橋上也入鄉隨俗的布置了大量樹木綠化,上面的框架使得屋頂在滿足綠化功能與使用的同時,也保持著建築的形態的視覺沖擊力。
只是有一棟的核心筒地址對形態有些破壞,不知道在方案設計過程中是否有什麽限制條件影響。而在多層住宅部分的設計中,則運用到了裏伯斯金曲線與幾何的兩種模式。加上園林景觀與公共建築,基本上把個人風格中的幾個主要形式都展現了一下,很值得愛好裏大師的同學品味一番。
宗教類
AI Islah Mosque
地址: 30 Punggol Field
設計:Formwerkz Architects
一座開放且現代的清真寺,對于清真寺傳統的建築空間已經裝飾模式進行了多個層次的解構。將傳統清真寺的穹頂改爲了屋頂花園的景觀涼亭,室內則用挑高空間的帶狀天光來營造神聖感。幾個層次的屋頂花園以及下沉空間裏綠植的設計確實讓建築的形象更加溫和。
外立面的紋樣也確實對于傳統的伊斯蘭紋樣進行了不錯的诠釋,又增添了一點現代感。唯一的問題似乎是出現在材質上,外殼的所有造型是利用空心的纖維石膏板打造的,在強度和耐久性上並不能讓人滿意
教育類
LASALLE College of the Arts
拉薩爾新航藝術學院
地址:1 McNally St
設計:WOHA事務所
一座非常不正經的學校設計,整個空間氛圍讓人覺得很像一座商場綜合體什麽的。建築是一個外高冷內狂熱的氣質。外立面采用小開窗做出比較封閉的立面效果,同時又比較少見的黑色。而內部空間是一個玻璃的山谷,幾何構成感很強。幾個連廊的穿插以及內部的樓梯設置也頗爲自由。
School of Arts
位置:Prinsep Street
設計:WOHA事務所
又一座綠色學校,牆面綠化豐富。學校位于非常市中心的地址,故而在功能上結合了多種市民文化設施。下面的樓層對公衆開放,主要是劇場美術館這些,同時使用了新加坡很少見的混凝土模板,産生了粗狂的山谷效果。而上部則是學校的空間,不對外開放。
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
地址: 8 Somapah Rd
設計:BenvanBerkel
說來新加坡確實很小,很多大學都是是國內高中的尺寸像。像科技設計大學主要就是一整棟連在一起的教學樓,以及宿舍與運動場。科技設計大學在立面設計上比較年輕態,像集成電路一般的幾何線條,配搭飽和度極高的紅綠色彩,以及牆面山幾種綠植搭配,確實很符合一所新建大學的氣質。另外成龍在國內購買的幾個小的古建也陳列在這裏,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看一下。
南洋理工大學
地址:50 Nanyang Ave
南洋理工大學算是新加坡最大的大學之一了,這真是一句沒有底氣的話,畢竟新加坡的土地實在太小了。南洋理工大學擁有特色豐富的宿舍樓與教學樓,同時也有一些明星建築。
藝術設計與媒體學院
無需多講和上文中的濱海灣大壩的設計是一個邏輯,但是作爲教學樓來說更加封閉,同時景觀設計及施工也更加精致。唯一的缺憾是建築的綠色屋頂與室內空間沒有必然的交通聯系,不能很好的成爲學生的活動空間。
The Hive NTU學生活動中心
設計:托馬斯
托馬斯確實是天賦過人的藝術家,這個建築讓人完全感到一種非新加坡的感覺。脫離了現代與精致,給人一種原始神秘的氣息。淺褐色的混凝土表皮,肆意垂下的植物,傾斜變形的柱子以及牆上難以名狀的圖案,讓人感覺像是在哪個史前文明的遺址裏。
內部層層疊疊的陽台又顯得很具有南洋風情。建築平面非常的放飛自我,有人說像大腸小腸,有人說像單細胞生物。不過從目前來看,室內的有效使用面積還是相對較低的,可能在未來會有擴展改造,把公共空間轉換爲室內使用空間的考慮吧。
教學樓
教學樓保持著比較強的新加坡特色,玻璃雨棚下開放的公共活動空間,大面積的陽台以及牆面種植的植物。公共空間的植被數量也令人驚歎。
宿舍樓
這套宿舍樓平面呈對稱的人字形,也是首層架空,且很好的結合了水系景觀,同時還布置了涼亭、燒烤區等設施在公共空間裏。
後記:
之前有在分享會上用“精致的現代主義”來形容新加坡的建築。“現代主義”是指新加坡在當代建築的風格上,多是現代主義的風格,同時也展現出極強的現代感,而精致則是指設計語言上的精巧與施工工藝上的細膩。甚至讓人覺得新加坡的建築語言有些單一,既無粗野主義,也無鄉土建築。這一切都蘊含著新加坡獨特的國家情況、文化背景與經濟條件的原因。而同時新加坡作爲一個綠色生態宜居的理想城市樣板,非常值得探索與學習,但也不能複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