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應該每周都要約上三五個好友來體育城學習、逛街、看球,還可以嘗試室內攀岩、健身、玩水上活動,每一次都能找到新鮮的玩意。這簡直就是每一個體育愛好者的dream place!”
不知不覺,新加坡體育城“遊記”已經接近尾聲,Vincy也發出了這樣的感歎。此前,我們跟著她一起看了約70個足球場大小的體育城全貌、也對體育博物館有了大致了解。
今天,我們將爲大家介紹新加坡體育城的購物中心和體育館。
第四站:加龍威商場
營業時間:10:00—22:00
加龍威商場門口↑
在加龍威商場,運動用品專賣店、運動娛樂場所、潮流服裝店、餐館、咖啡廳、生活超市一應俱全,還有室內攀岩中心(適合成人及5歲或以上兒童)、戶外水上遊樂場、日式溫泉水療中心等特色場所,這是一個獨特的帶有濃厚體育氛圍的購物中心。
室內攀岩中心↑
這裏的運動用品專賣店有10多家,你可以買到各種專業的運動裝備以及運動器材(包含戶外運動用品、智能可穿戴裝備、運動眼鏡、各類運動服裝等)。
在美食廣場上,有近30家來自中國、馬來西亞、印度、泰國、法國等地的餐館與咖啡廳,還有大量的當地美食。
娛樂休閑場所,可以玩手遊、桌球↑
此外,商場內有一家名叫Rendezvous CWAL的商店,專門售賣電動踏板車、滑板、電動獨輪車等工具,店裏也提供租借服務,你可以提前在網上預定,價格約100rmb/小時,騎著它,你就可以在體育城穿梭自如啦~
對隊長來說,最最最最興奮的就是來到了新加坡首屈一指、擁有最多數量球衣以及球鞋的足球商店——WESTON CORP。在這裏,全世界各國聯賽、俱樂部、國家隊的球衣幾乎都有,還有兒童、嬰兒球衣,一些足球藏品等等。
正門區域↑
各俱樂部專區↑
因爲店裏大部分都是男生,所以當我一個女生穿著巴薩球衣在裏面晃悠的時候,是十分引人注目的。很快,店員小哥哥就過來問我需要找點什麽,我爲了緩解尴尬,就問了一句:“Can I take photo here?”他非常爽快大方地說了句“Sure!”,然後和我簡單地介紹了一下這裏的布局就走了,我才可以肆無忌憚地在那拍拍拍。
我在店內看到的唯一一個有單獨專區的俱樂部就是——曼聯↑
估計老板是曼聯球迷吧:)
臭美一張↑
臨走前,我在門口拍了幾張照,然後回看照片的時候,發現另一個店員小哥哥在對著我的鏡頭比“耶”,每一張都在
,太好笑了。這一天下來,真的是遇到了很多好玩的事情,認識到了不少有趣的朋友。
很開心給我比
店員小哥↑
第五站:新加坡室內體育館
從商場其中一個門口出來,對面就是新加坡室內體育館。這個體育館建于1989年,隨著體育城的建立這裏也進行了翻新,其外形爲錐形,內部爲無柱結構。
因此場館內舞台的布置可以靈活多變,可容納的觀衆人數也隨之變化,最多能夠容納12000人。
自建起,體育館舉辦過各類體育賽事,如美國職業摔跤、亞洲青年運動會開幕式;曾迎來了無數大牌明星,如張學友、周傑倫、林俊傑、五月天、Big bang、Super Junior、EXO、Taylor Swift、Lady Gaga等曾在這裏舉辦演唱會;以及上演馬戲、魔術、音樂劇與戲劇等其他表演。
目前,體育館與國家體育場分工合作,根據體育賽事、演藝活動以及其他表演的規模及需求,分別承接活動。
遊玩感受
我之所以特別喜歡新加坡體育城,是因爲它讓我看到了體育的另一面,擁有無限的可能性、可以融入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這個地方,我不會覺得自己是一個遊客,只是來參觀一個地方,可能是因爲我喜歡體育,所以我能和這個地方傳達出的理念産生共鳴,我能感受到這裏所營造的濃厚的體育氛圍、所提倡的一種休閑、健康、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
近兩年,“體育+”這個概念很火,剛好最近在做的一個項目就是以“體育+”爲主題對體育跨界融合進行探討,所以最近也學了不少行業知識。
“體育+”,是一個橫向的跨界融合和縱向打通産業鏈的一種加法。體育裏有它自身的産業鏈,圍繞著體育上下遊去布局,這個産業鏈其實是很長的,在做體育的同時,還能夠讓關聯産業做增值,就是跨界去讓關聯産業做增值。(來自北京大學國家體育産業基地副主任何文義的解讀)
可以說,新加坡體育城集合了“體育+商業”、“體育+娛樂”、“體育+曆史”、“體育+教育”等多個産業的融合。國內的一些體育中心,給我最直觀的感受是,周邊的基礎設施不夠完善,這和早期建設時的規劃有很大的關系。
即使後期建設了配套的室內籃球館、羽毛球館、遊泳館,但這些都是收費場所,沒有供群衆使用的免費運動、娛樂場所。
在新加坡體育城,像羽毛球館、遊泳館這些專業的運動場館同樣也要收費,但它有免費的戶外籃球場、沙灘排球場、巨型囯際象棋場、兒童遊樂場、圖書館、博物館、商場等,這就給群衆提供了很多選擇,除了體育,還可以讀書、逛街。
目前,國內各地紛紛開展體育旅遊産業,打造體育小鎮,雖然體育小鎮和體育中心是兩種不同的存在及運作模式,但從一個體育愛好者的角度出發,我覺得,無論是建設體育小鎮還是體育中心,最需要考慮到的就是“人”,古話說得好,“以人爲本”。
在前期規劃、設計上,要充分了解到體育愛好者以及普通群衆(對體育不太感興趣的人)的需求。體育愛好者對體育小鎮的接受度會比普通群衆高,二者的需求自然是不完全一樣的。
因此前者會是帶動體育小鎮消費的主要群體,那麽該如何做到吸引其他普通群衆前往體育小鎮?如何兼顧二者的需求?這是值得思考的命題。
突然想起高中背政治時最順口的那一句:從群衆中來,到群衆中去。以上就是新加坡體育城帶給我的最大感受和啓發。
最後再次感謝各位的厚愛,先拜拜了!再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