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來新加坡旅遊的小夥伴很多,
大家PO出的朋友圈大同小異,
總是那些個經典打卡景點。
其實新加坡是一個充滿藝術氣息的城市,
許多街頭散落著壁畫。
有本地畫家的作品,
也有國際大師的傑作,
懷舊、風趣、驚豔各種風格,
妙趣橫生,各領風騷。
葉耀宗本土風情與懷舊之作
葉耀宗,是新加坡頗有名氣的壁畫藝術家。
談起與壁畫的“初戀”,他說那是一次看到立陶宛藝術家紮恰雷維奇(Ernest Zacharevic)的壁畫《女孩與幼獅》,感覺很震撼,認爲自己也可以嘗試一下。
結果,他一畫就畫出了名堂,短短兩年,便爲新加坡街頭添了20多幅壁畫。
《媽姐》
《媽姐》是葉耀宗的第一件作品,畫在牛車水附近艾弗頓園(Everton Park)老店屋外牆。
《媽姐》創作于2015年,葉耀宗萬萬沒想到,這幅壁畫竟迅速躥紅,好評如潮,許多社團與公司陸續上門邀畫。
葉耀宗成名之作《媽姐》,巧妙將壁畫融入現實場景。
《雜貨店》
葉耀宗的另一幅壁畫《雜貨店》也在艾弗頓園,葉耀宗說,從刨椰子機、舊式餅幹桶、鹹魚、切冰等,都讓他畫出記憶中的小時候。
乍看之下,這裏像是開了一家舊式雜貨店,原來是葉耀宗的壁畫《雜貨店》。
最靠近的地鐵站:歐南園站(Outram Park Station)
甘榜
新加坡東部新邦勿洛(Simpang Bedok)一棟洋房的圍牆,漆上了20米的壁畫,洋溢著昔日甘榜風情。
畫中景物與畫周圍的樹木虛實交錯,別致景觀吸引路人駐足欣賞。洋房主人通過朋友介紹,邀請葉耀宗在圍牆上繪制壁畫,花了六天完成。
洋房圍牆繪上甘榜風情,不仔細看,難分哪些是實景,哪些是畫中景物。
《鄉情》
新加坡福建會館配合2017年福建文化節,邀請葉耀宗在天福宮後方40米宮牆,繪制壁畫《鄉情》。
壁畫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主題是“過番下南洋”,第二部分重點在天福宮早期的“遊神賽會”,最後一部分反映新加坡的發展。這是葉耀宗畫過最長的一幅壁畫。
最靠近的地鐵站:直落亞逸站(Telok Ayer Station)。
《咖啡故事》
在新加坡蘇丹門(Sultan Gate)A.R.C CAFE的外牆上,一副約12米長的壁畫《咖啡故事》吸睛無數。
這幅壁畫由葉耀宗用一個星期,每天手繪12個小時完成。
通過三個不同的場景,生動呈現了新加坡咖啡的發展史:穆斯林帶來的西洋咖啡,到本土衍生發展的南洋咖啡,再到跟隨世界潮流的現代精品咖啡。
由于場景栩栩如生,人們在壁畫前擺出各種造型,看上去一點也不違和,銜接得恰到好處,如同身臨其境。
如今,這幅壁畫俨然成爲咖啡愛好者和遊客拍照集郵勝地。
葉耀宗的其他壁畫包括:滑鐵盧街(WaterlooStreet)51號的《奧迪安戲院》、獅城大廈(Plaza Singapura)的《獅城大廈記憶錄》,以及中峇魯(Tiong Bahru)的《中峇魯巴刹》。
Ernest Zacharevic作品
立陶宛藝術家紮恰雷維奇(Ernest Zacharevic),因在槟城畫了壁畫《姐弟共騎》而聞名于世。2013年,他也曾于新加坡畫下幾幅壁畫。
《女孩與幼獅》
這幅壁畫在維多利亞街(Victoria Street)橫巷惹蘭古坡(Jalan Kubor),畫中女孩以拱門爲枕頭,構圖非常巧妙。
《女孩與幼獅》有趣之處,就是女孩巧妙地以拱門爲枕頭。
維多利亞街還有紮恰雷維奇的其他壁畫:《探出窗口的男孩》(Boy Peeping Out of Window)、《坐在購物車裏的小孩》(Children In Shopping Trolleys),以及《攀爬的男孩》(Boy Climbing)。
《探出窗口的男孩》
《探出窗口的男孩》盡顯藝術巧思。
要尋找這些壁畫,可從維多利亞街與惹蘭蘇丹(Jalan Sultan)交界處,沿著維多利亞街行走(往阿拉街Arab Street方向),在橫巷惹蘭克拉巴(Jalan Klapa),便可找到這三組壁畫。
最靠近的地鐵站:勞明達站(Lavender Station)。
另類風格之戰
這幅壁畫在如切台(Joo Chiat Terrace)與艾弗烈路(Everitt Road)交界處,畫中兩人騎在油漆漆出的馬匹上,你拿拖把,我拿油漆刷,要來一場馬背對決,畫面趣味橫生。
最靠近的地鐵站:友諾士站(Eunos Station)
描繪兩人馬背對決的壁畫,妙趣橫生。
文化區巷子裏的壁畫
牛車水
牛車水的史密斯街(Smith Street)、水車路(Kreta Ayer Road)與碩莪巷(Sago Lane)等,也看得到反映本地風土民情的壁畫。
最靠近的地鐵站:牛車水站(Chinatown Station)
牛車水的壁畫展現紅頭巾的刻苦精神。
甘榜格南
充滿穆斯林風情的甘榜格南(Kampong Glam)與亞拉街(Arab Street),也揮灑著風格迥異的壁畫。
在那一帶的蘇丹門(Sultan Gate)、哈芝巷(Haji Lane)、阿裏哇街(Aliwal Street)、幹達哈街(Kandahar Street)與惹蘭槟榔(Jalan Pinang)等,都可尋覓壁畫。
這大概是社交媒體上出現次數最多的壁畫了吧!它可是哈芝巷最大最顯眼的壁畫,出自目前定居新加坡的哥倫比亞手繪家:Didier Jaba Mathieu
在看完紮恰雷維奇的壁畫後,繼續沿著維多利亞街走,就能來到這裏;或者搭乘地鐵到武吉士站(Bugis Station),然後步行到此。
哈芝巷26號店屋的壁畫,出自揚名海外的新加坡塗鴉藝術家Ceno2之手。
小印度
在印族文化區小印度(Little India)與惹蘭勿刹(Jalan Besar)一帶,例如竹腳中心(Tekka Centre)、柏利利奧巷(Belilios Lane)、羅威路(Rowell Road)、巴弗羅路(Buffalo Road)與霹雳路(Perak Road)等,也有精美壁畫。
最靠近的地鐵站:小印度站(Little India Station)
小印度的街頭壁畫顔色鮮豔,讓人印象深刻。哈芝巷的壁畫風格偏向新潮和創意,而小印度的壁畫更傾向于自身民族的文化,也可以說是當地印度族群的生活寫照。
這幅壁畫名字叫“Traditional Trades of Little India”
(小印度的傳統生意)
最亮眼的小印度壁畫之一。
羅威路的壁畫引人駐足欣賞。左右兩幅壁畫分別由美國街頭藝術家El Mac與Tyke Witnes AWR所畫。
社區壁畫
名爲“社區創意”(Social Creatives)的社會企業,致力于推廣社區壁畫。自2008年成立以來,它與不同社群合作,在新加坡各處畫下超過150幅大小壁畫。
例如,循環路(Circuit Road)第56座組屋底層,就有一個梵高(Vincent van Gogh)社區畫廊。
2011年,在社區創意的帶領下,350名居民、學生和義工,經兩個星期努力,在柱子上仿繪12幅梵高名作,如《自畫像》、《星空》和《向日葵》等。
組屋底層的梵高社區畫廊,讓藝術走進鄰裏。
**信息部分來源聯合早報**
**圖片來源于新加坡報業控股**
有沒有被新加坡濃濃的藝術氣息所感染?
如果你還沒有去過這些地方
那可一定要親自去感受壁畫之美
踏上一場街頭塗鴉之旅!
對了,要是在這裏拍照上傳朋友圈,
相信紅領巾,絕對會羨煞旁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