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麽要去新加坡?
因爲她不僅僅只是一座城市。
新加坡的隱忍和努力,成功和痛苦,都給這個100%城市化的小國打上了迷人的玫瑰色。
新加坡作爲一個獨立國家的曆史很短,從1965年8月9日脫離馬來西亞成立新加坡共和國算起,不過45年的光景。但這不代表這就是個沒有曆史的國家。新加坡古稱淡馬錫,公元8世紀建國,屬印尼室利佛逝王朝。據馬來史籍記載,公元1150年前後,蘇門答臘的室利佛逝王國王子盤那乘船至此遇一猛獸,當地人告知爲獅子,王子遂賜名Singapura,即“獅子國”,新加坡乃其諧音。
如此算來,新加坡可謂曆史悠久。
(上圖爲日本占領時期死難人民紀念碑,位于新達城的斜對面)
新加坡先屬印尼室利佛逝王朝,後成爲馬來亞柔佛王國的一部分。1819年,英國人史丹福·萊佛士抵達這裏,通過一些不太道德的手段與柔佛蘇丹簽約設立貿易站,並最終將這個小小漁村引向亞洲四小龍之一,自然而然的新加坡也就淪爲了英國殖民地,並成爲其在遠東地區的轉口貿易商埠和東南亞的主要軍事基地。很多時候,手段的不道德和過程的不幹淨都不重要,結果往往超越一切成爲主宰,這一點在政治上表現得尤爲突出。史丹福·萊佛士最初出現在新加坡的形象是可惡的殖民者,但是,如今,他被新加坡人親切地稱作萊佛士爵士而立雕像于金融區最顯眼的位置,而且還是一黑一白兩尊。
然後日本人來了。
日本戰敗,英國人又回來了。
然後成爲自治邦。
順著正常的思維發展,新加坡接下來的方向必然是獨立。但事實恰恰相反,1963年9月16日,新加坡再次並入馬來西亞。此次合並異常短暫,僅僅2年不到的時間。
在馬來穆斯林風俗中,如果丈夫對妻子說三次“塔克拉”,就代表徹底休妻,從此再無複婚可能。新加坡的獨立之路看上去多少帶有這樣的色彩——在討論將新加坡“驅逐”出馬來西亞時,馬來西亞國會上、下兩院在同一天三讀法案,等于宣布“塔克拉”三次。
在李光耀的回憶錄裏,他寫道:“一些國家原本就獨立,一些國家爭取到獨立,新加坡的獨立卻是別人強加在它頭上的。對新加坡來說,1965年8月9日不是什麽值得慶祝的日子。我們從沒爭取新加坡獨立。”
很奇怪的理論是不是?那麽多的地區拼死拼活鬧獨立,新加坡卻甯願成爲人家的一個邦而不是主權獨立的國家。但是,李光耀同志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新加坡不過一城一池,包括水在內幾乎所有資源都依賴鄰邦;雖然國家小得可憐,卻擁有來自中國、印度、馬來西亞、印尼等其他國家地區使用多種語言的外來移民;新加坡居民以華人爲主,周邊卻有1億多馬來穆斯林——
《紅樓夢》裏王熙鳳說大有大的難處,但是好歹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以一城建國的新加坡,退潮時,國土面積只有647平方公裏,沒有腹地可言,連飲用水都是來自馬來西亞的柔佛州,雖然簽了幾十年的供水合同,但人家一不高興就拿水來說事來點小威脅,搞得人要多憋屈有多憋屈。
人在高壓之下必有勇夫之爲,國家亦如此。當發現靠山山倒靠人人倒之後,新加坡的崛起幾乎成爲一種必然。
因爲別無選擇。
雖是一城,卻有國之風範;雖是小國,但漫步新加坡街頭,從金融區到濱海區,從牛車水到小印度,從紅燈區到聖淘沙,她的包容有著讓人感動的力量。
在新加坡,我們住在皇帝好友Mr.good家。吃過早飯,刷卡進地鐵站。
新加坡地鐵上的座位有兩種顔色,墨綠色的是給“有需要乘客”預備的,淺綠色的是給普通人預備的。Mr.Good說在淺綠色座位上你可以不讓座,但是如果你坐的是墨綠色的座位,就需要隨時給有需要人士讓了,不然會遭人譴責。
我倆搭乘MRT EW線在Raffles站下車,穿過Raffles酒店,然後開始城市觀光。
Your Singapour!喜歡這個口號,充分表明了這是一座開放的城市。
魚尾獅(the Merlion)。其實,魚尾獅並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他們是幸福的一家四口,爸爸在聖淘沙,名氣最大的是位于金融區的媽媽,媽媽背後是小獅寶寶,還有個大寶寶在新加坡的某座山上。
新加坡人口太少,所以政府號召要“好好做人”,一家四口魚尾獅便是此背景的産物。
上圖爲新加坡的標志和象征——魚尾獅媽媽,身高8米,體重40噸,由雕刻家林南先生(也有翻譯成林浪新的)和他的兩個孩子共同完成于1972年5月。
魚尾獅前永遠都是人山人海,建議站在下面的台階上拍照,可以有效避開人群。
濱海藝術中心(The Esplanade),與魚尾獅隔河相望,是新加坡第二代地標建築,宛若從中劈開的大榴梿,故得名——還是大榴梿。
財富噴泉由四根高達13.8米的青銅巨柱共同頂起一個青銅圓環,直徑達21米,整個噴泉占地1683.07米。其設計取意于佛教和印度教的曼荼羅思想,巨環的壇場象征完整與圓滿,乃無盡的力量源泉。根據風水說,新達城處利于聚財,噴泉周圍地面有12生肖圖案,據說繞著噴泉走三圈會帶來財氣。財富噴泉周圍有五棟建築物,上面分別用英文標出1-5的數字,代表人手的五個手指,位置也是按照手掌型布置,寓意爲將財富盡握在掌心的意思。
1998年,財富之泉作爲最大的噴泉被收錄至吉尼斯世界大全。
然後就是聖.安德烈大教堂(St.Andrew’Cathedral)。教堂位于city hall隔壁,建于1856年至1861年間,由Ronald MacPherson上校設計,印度囚犯勞工建造完成。教堂通體潔白,有著令人炫目的聖潔感。據說此效果是由于使用了Madras Chunam(一種有石灰殼、雞蛋白和糖的混和物)的結果。
白襯衫和紅色波點裙的搭配還蠻適合在潔白的教堂前拍照的,度假感一流。
City Hall。這座落成于1929年的市政廳是遠東地區最古老的荷蘭建築。在市政廳前面有一塊指示牌,上面畫著新加坡市區的兩條徒步線路,可以參考。
市政廳隔壁是美術館,大門的設計很有意思,是一張凝固的漁網。
然後,我倆開始尋找傳說中的Raffles place(萊佛士登陸點)。
故事因此而生。
我們向一名三輪車夫打聽去處,對方很得意地說,你是要看白的還是要看黑的?
我們有些懵。問,白有何說法?黑又有何說法?
對方答道:白的就是假的了。
原來如此。于是我們開始真假萊佛士之行,不料繞了近兩圈,還是只看到一座白的。
瀑布汗——
轉出維多利亞劇院,眼前赫然一尊黑色雕像,繞到前面一看,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黑萊佛士是也。這裏也是當時真正的登陸點。
我倆搭乘190路公交車去著名的烏節路(新加坡部分無人售票車會分段收費,所以一定要注意在下車時也要刷一次卡,否則估計會被按最長路段收取費用)。
烏節路于新加坡,就像南京路之于上海,是購物娛樂一條街,而且吃食豐富,口味衆多。對任何人而言,這裏都堪稱一道盛宴。值得一提的是詹爺爺的榴梿味雪糕真的好好吃啊。
有人去烏節路是爲了購物,我們去的目的是蓋郵戳。烏節路郵局造型頗爲後現代,純黑色的外觀點綴著豔麗的紅藍色,非常的與衆不同。我們到達時已是午後4點半,郵局門上寫著周末4點下班。皇帝不死心,隔著玻璃門發現裏面仍然有工作人員,遂繞道後門,敲開門後跟對方說明來意,竟然破例給我們蓋了這枚寶貴的郵戳。
位于烏節路上的總統府
牛車水是新加坡的唐人街,當年下南洋的中國人在新加坡河以南一帶(也就是現在的直落亞逸街)定居,逐漸演變成了今天的唐人街。由于當時那兒的每家每戶都得拉著牛車到安祥山的史必靈路取水,故得此名。
新加坡雖然是個彈丸小國,卻有著極其強大的包容性,在這片迷你土地上,我們既可以充分感受到一個發達國度的現代化和便利,又可以輕易接觸到各具特色的中華文化、馬來文化、印度文化等,實在是堪稱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