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Unsplash
“優秀”、“頂尖”、“亞洲第一”!去百度輸入新加坡教育,八成以上都會和這些形容詞聯系在一起。新加坡教育全球領先,是全世界都公認的。在考察學生各項能力的PISA測試中,新加坡一直名列前茅。2015年更是拿下了科學、數學、閱讀三項第一,傲視群雄。
2015年PISA三項測試排名
然而,前不久,如此優秀的新加坡教育卻迎來了一次巨大的變革:
延續了近40年的中學分流制度(快慢班)將被取消!
舉辦了近50年的劍橋O水准(中考)將要停考!
從2024年起,在中學全面推行科目編班(Full Subject-Based Banding)。數學、英語、母語、物理、化學、生物、地理、曆史、文學等每門課的難度從低到高一共有三個級別,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點自由選課,進行走班制學習。
“都第一了,爲什麽還要這麽折騰?難道原來的教育制度非改不可?”
當我去PISA的官網上查詢了一下,並拿中國做了對比,發現新加坡不但優等生的比例遠遠高于中國,而差生的比例也低于中國,可以說,整體顯現出了高水平。
上半張圖是高水平學生的比例,新加坡(藍色)高于中國(橙色)。下半張圖則是低水平學生的比例,新加坡是少于中國的
然而,有一個數據又很有意思——學校引起的焦慮度。
對比會發現,新加坡的焦慮度不僅比中國高,還比日本、韓國等以焦慮聞名的東亞國家都高
我們總覺得我們的教育給了孩子太大壓力,可從這個數據來看,和新加坡學生面臨的壓力比,簡直小巫見大巫。
“爲什麽新加坡孩子的壓力如此之大? ”
前一段時間筆者去新加坡旅遊,恰好我的老師、同學有幾個在新加坡定居,本文將通過他們的視角,帶大家一起了解下真實的新加坡教育,探索一下這次改革的成因,以及新加坡教育對我們有什麽借鑒之處。
一、教育工作者的視角-精英教育催生的分流制度
潘老師,原來是國內名校資深語文老師,在新加坡做過一線老師,現在新加坡做研學項目,業余時間也爲新加坡的孩子開設華文課程和中華傳統文化課程。
初中時他的語文課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筆者上過的形式最豐富的課之一。他來到新加坡一晃已經快20年了。親身在兩國教學第一線戰鬥過,他爲我介紹了新加坡的教育制度。
新加坡的國父李光耀一直認爲,人的學習能力是有差異的,因此,新加坡一直堅定不移的走分層教學,目的就是因材施教,同時也能在其中選拔出精英。比如說,新加坡在小學三年級會有一個特殊的考試叫GEP(Gifted Education Programme),相當于從全國的孩子中選出1%,組成幾個天才班。
這些天才班會在新加坡最好的幾個學校設點,不但能享受到最好的師資,而且課程和常規學校的也不同,政府是把這個班的學生當作一種資源來看待。除了這個天才班,學校也在小學低年級就進行了快慢分班,把好的學生和差的學生分開。
GEP考試的介紹及試卷,截圖自新加坡家長Lil Bookworm的博客
除了政策體制,分層教育還體現在課程內容和評估方式上。比如,大家都知道新加坡是一個重視中英文雙語教育的國家。但是,新加坡的雙語教育並不是說簡單的“中英文都要好”。首先,英語作爲新加坡的官方語言,是每個公民都必須精通的,因此,在英語學習的評價標准上並沒有太多差異性,會有分層,但切得不是特別細。
而在中文學習上則不同,畢竟就算都是華人,也有人從小家裏說中文,有人說英文,不同家庭能提供的語言環境支持是不同的。一刀切的用同一個標准來評估中文學習就不合適了。因此,在中文學習上,新加坡的分層是非常豐富的。
比如說,如果孩子中文學得很好,新加坡政府提供了“雙文化”獎學金課程,讓學生可以去修讀比高級華文更深的內容,並提供孩子去中國大陸交流的機會,鼓勵學生報考如北大、清華這類中國大學。我自己的孩子剛剛拿到這個獎學金,他5月底和11月底都要去北京學習,費用也都是由政府買單。
新加坡某學中文課程的網站
如果孩子的中文學習很困難,那新加坡政府提供了一個華文B課程,這個課程只要達到基本的聽說就可以了。在新加坡,除了華文AB這類標准課程之外,還有很多源流(課程),比如普通工藝源流、普通學術源流、快捷源流、特別課程源流,雙文化源流,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選擇怎麽學中文。
近幾年中國大陸和印度來新加坡移民的人很多,這些學生的學習能力非常強,對于新加坡本土的學生造成了很大的壓力。用福建人的一句老話叫‘Kia Su’,就是怕輸的意思,因此分層制度使得整個教育環境競爭非常激烈。這兩年政府也在盡量做著改變,但畢竟是華人社會爲主的國家,基調很難改變。
新加坡社會的一個最大的優點就是公平。一個公平的社會在選拔人才的時候就需要一個量化的標准,那麽考試成績作爲一個硬指標來進行衡量也是大衆普遍都接受的。而且總體的教育質量還是比較高的,因此,雖說新加坡的教育環境競爭激烈,但是並沒有引起社會比較大的動蕩。其次,新加坡雖然應試壓力很大,但政府也一直在推動素質教育,並推出了各種政策和活動來作爲支持。
左圖是圖書館裏目前最火的“昆蟲桌遊”活動,看一定數量的書可以得到卡片,不同卡片有不同的技能,全國還會舉辦桌遊比賽。通過這樣的活動鼓勵孩子們多看書,圖書館也成爲了閱讀、遊戲、社交于一體的地方。 二、普通家長的視角-不僅是起跑線,全程都要往前趕
Robin和Ginny是我中學時代的同學,Robin大學在香港科技大學就讀,畢業後來到新加坡,從事計算機相關的工作,Ginny和他一起來到新加坡,當起了賢內助。目前有兩個孩子,大兒子寅寅在新加坡政府學校讀三年級。
一轉眼,這對小夫妻在新加坡也已經生活了5年了,從剛開始來到新加坡時的艱難到現在穩定工作和生活,其中的艱辛可以說是只有他們自己知道。短短5年,Robin的家已經從蝸居變成了“帶泳池和球場的豪宅”(雖然只是小區裏共用的)。然而換房子的主要原因卻不是因爲想改善住房,而是爲了寅寅讀書。
在小學報名階段當時,我們是以外國人的身份報名的,而作爲外國人是沒有選擇的,只能服從教育部的分配,在最後一個報名階段,哪所學校有空的學位就會被分配到哪所學校。
我們所在的學校一個班才20多個人,而通常學校一般是30個人左右,也就是說這所學校存在嚴重的招生不足。另外,學校的生源以馬來人居多,不是很重視教育,學習氛圍不濃,而且孩子回來說英語都帶著口音,所以這所學校整體的學習氛圍我們不太滿意。
民間出爐的學校排名
新加坡和國內一樣,學校之間的差異決定了孩子以後的出路,所以在拿到永居身份後,我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給他申請新的學校。
當時向幾所學校遞交了資料,其中也包括幾所名校,不過名校的學位十分緊張,希望很小,所幸我們心儀的一所鄰裏小學很快有了消息。因爲這裏離南洋理工大學比較近,附近的生源好了很多,不少是學校教授的孩子,華人比例也比較高。這所學校就是因爲出了一個全國最高分出名的,因此,整個學校的氛圍也是拼成績。
南洋理工大學
寅寅之所以能轉到現在這個學校,主要還是他在之前的學校成績不錯。學校對外宣稱是以先來後到的順序處理轉學申請的,但我們都心知肚明,就是看成績。
當時學校定了,可是住的地方離學校很遠。每天早上要很早起床,爲了讓他多睡會兒,每天早上都打車。新加坡的學校每天下午一點半就放學了,媽媽在家管著小的不能出門,因此爸爸每天中午吃完飯都要從公司出來去接孩子回家,然後再回自己的公司繼續上班,來回折騰。後來換了工作和房子,才穩定下來。現在早上只要把他送上公交車就行了,比以前省心多了。
對于“分層教學、因材施教”,我們作爲家長覺得,其實在新加坡,成績永遠是最重要的。
因爲新加坡的學校都會施行分班教學,就拿小學來說,2年級下分一次、四年級下再分一次,所以孩子在三年級和五年級都會進入一個新的班級學習,不斷的進行調整。可是哪個家長心甘情願讓自己的孩子去慢班?
新加坡一年4個學期,要進行4次考試,每次考試都有排名。現在政策改了,要求減少考試,而且不允許公開對學生進行排名。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那些考試還在,只是名字改了一下,而且分班還是按照成績來。家長們不知道自己孩子排第幾,就私下裏通過各種交流群來大致推測自己的孩子能排在哪裏。
家長們傳閱填寫的統計表,一點點勾勒出這一屆孩子的分數情況
我們現在分在學校的快班,接下去目標是去沖擊一下GEP,不行就回來老老實實讀學校的快班。GEP考試的內容其實就是英語和數學,考試分兩輪,第一輪相當于初賽,基本考察的還是基礎,第二輪就體現那1%的價值了。英語的詞彙量基本要達到小學畢業的水平、數學基本相當于奧數競賽的難度。也就是說,擺在家長面前兩條路:要麽孩子智商高,要麽孩子“雞”得凶。
不是第一類,那就只能乖乖去補習。就算不是以GEP爲目的,但爲了能一直分到好班,一樣要去補習。所以新加坡和國內一樣,補習班火到不行!
來看看新加坡孩子的補習節奏,完全不輸國內孩子!一個月補習費大約在2000新幣(10000人民幣)左右,但也有極個別特別誇張
寅寅目前的補習班不算很多,到目前只有英語網課、圍棋、數學這幾項。他的成績還算不錯,可畢竟還是個不懂事的小孩子,對于學習的重要性根本沒概念。他只是覺得上課多了,玩的時間就少了。
我本來還想給他報名其他的課,可是前一段時間,他們學校開了一個班,讓孩子回來問問家長的意見。他竟然完全不告訴我們!我知道後很生氣,就問他爲什麽瞞著我們,他哭著說因爲覺得上了那個班就沒時間玩了。
我當時心裏也特別難受,可是實在沒辦法。所以現在也都是找點偏玩的課程,哪怕玩也希望他玩得有質量一點,而不是整天拿著個小車‘滴滴叭叭’的在軌道上開來開去或者盯半天。
寅寅的圍棋課其實是在社區中心上的,有趣的是,上課的全都是華人孩子
後記:
亞洲新聞台曾經拍攝過一部紀錄片,在采訪一位被分在慢班的學生時,她說:“我很少跟直通車計劃(快班)的學生玩,他們認爲我們非常愚蠢,所以他們也很少跟我們講話。”
回國那天,去機場的路上,計程車司機跟我聊了很久。那是一位上了年級的老大爺,他很感慨的說:新加坡的生活成本很高,而且中國大陸有醫保、養老金,在新加坡統統沒有,所以如果孩子不爭氣,老人只好出來工作養活自己。
也許來自同齡人的壓力和長輩的壓力,才是之前焦慮指數背後的源頭。這種壓力不但讓年輕人喘不過氣,更向兩側“撕扯”著整個社會。
感歎新加坡政府的魄力,沒有安于現狀,而是痛定思痛的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將因材施教與個體多元化發展結合在了一起,堅定的推行素質教育。這種居安思危的進取精神,也許也是新加坡教育能一直處于世界領先地位的一大原因吧。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衆號“爸爸真棒”,作者姚爸,原標題《亞洲第一的新加坡教育地震了!是被“全球最焦慮”逼的麽?》。文章爲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轉載請聯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