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9年4月的一次中美貿易會談中,特朗普突然冒出一句題外話,認爲現在幾個大國的軍費開支太多,建議中國、俄羅斯和美國都消減軍費開支。在場的中國副總理劉鶴也表示了贊同的態度,認爲這是個好主意。
其實,中國早已用行動回答了特朗普提出的消減國防開支問題,鄧小平早就在中國的改革開放中說,要抓住難得的和平機遇,發展經濟。並且果斷實行了“百萬大裁軍”,這也是改革開放中最大的“成果”之一,不僅使中國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實惠,也樹立了中國永遠“不稱霸”的良好形象,只不過宣傳的比較少而已。
當然大國能否消減軍費開支小民沒有“發言權”,就新加坡能否也消減國防開支談一點個人看法。
軍費開支過多的負擔
新加坡的軍費開支約占GDP的5%左右,新加坡的年GDP3000多億美元,GDP的5%左右約150億美元,新加坡常住人口500多萬,有新加坡國籍的只有300多萬人,軍隊主要是保護本國國籍人的,按300多萬人口計算,每年人均僅僅國防開支高達約5000美元,折合成人民幣約每人每年3萬多元,也就是說,新加坡人每年用于國防開支高達三萬多元人民幣,十年就是三十萬。建國五十多年,這個數字更是驚人,當然十年前新加坡的GDP沒有3000多億美元,但是也不少了。這還不算人人必須要服兵役的負擔,特別是正在考大學的莘莘學子,必須中斷兩年的學業,這對拔尖人才的培養損失極大,筆者曾經建議過:對中學的特優生網開一面,實行豁免兵役的特殊政策,現在還沒有采納。
目前,新加坡有現役軍人7萬多人,如發生戰爭,能夠動員約20多萬人。在全世界,目前新加坡的人均軍費開支名列前茅,約在第四位左右,而這一地區軍事對抗並不突出。
另外,新加坡由于面積太小,原來只有500多平方公裏,經過多年的填海,現在也只有714平方公裏,軍事訓練演習不得不安排在外國進行,如澳大利亞、新西蘭、以色列以及中國的台灣地區等地方。
不但要“處處求人”,而且還可能引發“其他矛盾”,如新加坡的部隊多年在以色列進行軍事培訓,一直不敢“聲張”,深怕被“鄰居”知道,因爲“鄰居”都是“穆斯林”國家,與以色列“勢不兩立”。在台灣地區的軍事培訓,也引起大陸的“不滿”,曾經發生了“裝甲車被扣”的事件。最令人疼心的是,在軍事訓練中,還發生了幾起事故,有幾個年輕的軍人犧牲了,他們沒有犧牲在戰場,卻犧牲在和平環境中。
可以說新加坡目前基本上政治問題、經濟問題都不大,而“國防問題”、“外交問題”卻很費心。國防問題倒不是軍費的開支多少,反正新加坡“富裕”,錢不是“問題”。而主要是軍事培訓必須要“求人”,外交問題是“選邊站”,雖然新加坡一直在強調自己沒有“選邊站”,但是常常“被選邊站”,盡管新加坡一再強調,新美關系只是“朋友”,不是“盟友”,而中國很多人就認爲新加坡是美國的“小跟班”。
軍隊的主要目的
新加坡的這筆錢花的“值不值”? 首先從軍隊的主要目的談起,筆者認爲軍事開支的主要目的無非就以下幾種:
一是“抗擊外國侵略”;
二是防止“內亂”;
三是自己想“擴張”;
四是參與國際“維和”;
五是提高“話語權”;
六是“反恐”;
以及應對其他突發事件等等。
其中第二、第三的問題,基本上在新加坡不存在,“內亂”的問題,在“馬共”的存在時代比較突出,現在已經“翻篇了,一切都過去了”。
想對外“擴張”的問題新加坡更不存在,因爲新加坡是“被迫”獨立的。新加坡有兩個“國慶日”,一是在1959年,英國將政權“和平過渡”,新加坡從“殖民地”成爲獨立的國家。
二是在1963年,新加坡加入馬來西亞聯邦,1965年被馬來西亞“踢出來”了,不得不“獨立”,還會擴張“侵略”別的國家嗎?
四是參與國際“維和”,這個問題新加坡只是“盡義務”,出多出少可以量力而行,軍隊多就多出,軍隊少就少出,不影響新加坡的安全。
五是提高“話語權”,這對新加坡來說,只是“面子”問題,不值得花那麽大的“代價”來“買面子”。
六是“反恐”,現在雖然“恐怖分子”活動猖獗,但是殺雞不必要用牛刀,對預防“恐怖分子”不需要正規軍,只需要“反恐警察”就行了,所以沒有必要建立強大的“正規軍”,飛機、軍艦、坦克、裝甲車等等是用不上的 。
新加坡沒有“敵人”
新加坡的國防開支主要還是用于第一個問題:“抗擊外國侵略”。這個問題首先要分析:當今世界上,誰會“侵略”新加坡?
首先分析一下國際形勢,二戰後由于和平發展成爲世界潮流,地球成爲一個“地球村”,世界經濟越來越走向“一體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規模的世界大戰發生的可能性極小。
新加坡目前是全世界最安全的國家之一,500多萬人口,其中150多萬是“僑民”,這些人都是新加坡與世界各國人民的友誼“橋梁”;另外世界500強中許多企業,都在新加坡有投資,新加坡還是世界的金融中心之一。
我們的朋友遍天下,用在新加坡身上還是比較合適的,新加坡的護照免簽全世界第一位。如果誰“侵略”新加坡,一定會引起全世界的“公憤”。
雖然從局部上看,由于民族之間的矛盾,局部地區一直不得安甯,如“巴以的中東戰爭”“印巴戰爭”“敘利亞內戰”等等,但是這些地區戰爭對新加坡的影響也極小。
從全世界範圍來看,世界上三大軍事強國:美國、中國和俄羅斯和新加坡的關系都很好。
先說美國,新加坡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經過“和平演變”獨立後,新加坡還沒有建立自己的軍隊,所以新加坡多次挽留英國軍隊還駐軍新加坡,英國怕負擔太重,堅決要撤軍,新加坡只好讓英國軍隊撤回,不得已建立了自己的軍隊。後來由美軍“填補”了這一空白。現在新加坡還有美軍的軍事基地,而且美國在新加坡有大量的投資,多年是新加坡的外來投資第一位,所以不存在美國會“侵略”新加坡的問題,可以說不但美國不會“侵略”新加坡,甚至在其他國家“侵略”新加坡時,美國還會出面來“保護”新加坡。
再說俄羅斯,新加坡與俄羅斯的關系一直很好,在中國開展對越自衛反擊戰之前,1978年,鄧.小平特地出訪了新加坡,要東南亞的國家警惕蘇聯的對外擴張問題。李光耀明確回答,東南亞的國家不擔心“北極熊”,而是害怕“中國龍”,因爲“北極熊”離東南亞遠,而且不存在領土糾紛;而“中國龍”離東南亞近,與東南亞有的國家還存在領土糾紛。蘇聯“分裂”後,俄羅斯其軍事力量與前蘇聯已經不可同日而語,原來的制度、意識形態都發生了一些變化,原來的“東風壓倒西風”的“冷戰”,基本上已經不複存在了,俄羅斯與東南亞的國家也“相向而行”,不論從軍事力量和意識形態,以及地理位置等等方面來看,俄羅斯“侵略”新加坡的可能也幾乎爲0。
第三說中國
中國越發展、越強大,從國際上大環境來說,新加坡就越安全;同時從地理位置小環境上來說,新加坡就越“尴尬”。
新中關系在上層來說是非常好的,鄧.小平曾經說過:向新加坡學習;習.近平也說過:在新加坡學到的東西,比其他任何國家都多;李.克強在今年訪問新加坡時,三次感謝新加坡…
在經濟發展上,新中更是“雙贏”,改革開放以來,新加坡的原副總理吳慶瑞,曾經擔任中國的“特區辦”顧問;新加坡在蘇州、天津、重慶等地方,創辦了多種形式的開發園區;中國的許多大型企業,都有新加坡的股份…
可以說對中國的改革開放,新加坡是“功不可沒”的,所以在2018年,中國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時,李光耀被授予外國友人“友誼獎章”。
新中關系,筆者認爲是“母女關系”,港澳台是中國的“兒子”,新加坡就是中國的“女兒”,女兒在小時候就“抱給人家了”,長大又跟“黑老大”跑了,現在是“漂流在外”,想回娘家也回不來了。
周恩來曾經對李光耀說,新加坡是一個華人爲主的國家,爲什麽還要“反華”?李光耀回答說:“我如果和你們“同聲同氣”,鄰居就會把我踩死,那時周先生卻救不了我。”因爲周邊多次發生屠殺華人事件,中國都“愛莫能助”。
周恩來還說,新加坡大可不必擔心中國會“接管”你們,我們有那麽多人口、那麽多土地需要管理,何必還要增加一個新加坡來“增加負擔”呢?可見,中國是不會“侵略”新加坡的。
再說新加坡的“鄰居”
新加坡的“鄰居”,主要是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前面已經說過, 新馬曾經是一家,新加坡“白送”給馬,馬都“不要”,還會“侵略”新加坡嗎?
中國人很多不理解,馬來西亞爲什麽嘴邊上的一塊“肥肉”不要?這主要是由于馬國的“特殊國情”造成的,馬國人奉行的是“馬來人至上”的政策,華人雖然在馬國經濟上挑大梁,在政治上卻受“歧視”,是“二等公民”。
如果與新加坡合並後,華人的比例就會增加,“馬來人至上”的政策就會受到“挑戰”,甚至會出現在政治上也是華人“當家”的現象。就像中國的元滅宋、清滅明一樣,少數民族被漢族“同化”的現象。新加坡並入馬國,也可能導致馬來人被華人“同化”,成爲一個華人執政的國家。
另外,新加坡並入馬來西亞後,馬來西亞的領導沒有對新加坡領導的“任免權”。如當時馬國的首相東姑,想換掉李光耀,派他的人參加競選,沒有選上。反來害怕李光耀到馬來西亞競選馬來西亞聯邦的首相。後來又想把李光耀派駐聯合國代表,李光耀也不聽他的。新加坡還堅決反對“馬來人至上”的政策,這也受到馬來人的反對,使民族矛盾激化。加上當時的馬共影響較大,所以馬來西亞當時決定“和平分家”。
一個國家給你你不要,近年來馬國卻爲個別小島與新爭論不休,爲爭小島而對簿公堂,關鍵是小島不影響馬國的“馬來人至上”的政策,而並入新加坡就會“撼動”“馬來人至上”的政策。
當時激烈反對他們合並的國家就是印度尼西亞,因爲印度尼西亞不願意看到身邊出現一個“強大的鄰居”。和平合並,他反對無效,如果馬國采取武力“合並”,印度尼西亞不會“坐視不管”的。
相比較文萊面積比新加坡大,軍事力量沒有新加坡強,還有大量的石油資源,而且人口很少,只有40多萬人,軍隊更少,只有7000多人。在文化上,也是穆斯林文化爲主。馬來西亞與新加坡還隔著一條柔佛海峽,而文萊的領土除了面臨南海的外,基本上在東馬的包圍之中,這麽小的國家領土還被馬來西亞分爲兩塊,一小塊在是“飛地”,全部在馬來西亞的包圍之中。馬來西亞不會“侵略”文萊,所以更不會“侵略”新加坡。
“新馬一體化”是“利益最大化”
1963年,新加坡與馬來西亞組成一個國家,1965年,新馬分家。進入新世紀後,新加坡又曾經提出過要回馬來西亞,雖然被馬來西亞以“條件不成熟”拒絕,但是從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新馬一體化是“利益最大化”。
每天新馬國界上都有幾十萬人員往來,過關是經常等候幾個小時,2019年春節期間,還出現了在新馬國境線上等候過關來旅遊的“中國大媽”,由于時間過長,竟然在兩國邊境大跳“廣場舞”的奇葩現象。 至今,新馬“一體化”的道路,並沒有完全“封死”,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等待“條件成熟”時,如果“新馬一體”,不但造福廣大的新馬人民,而且會“一勞永逸”解決新加坡的軍費問題了。
印度尼西亞與新加坡文化差別大
印度尼西亞與新加坡文化差別大, 它是東盟最大的國家 ,它會不會“侵略”新加坡呢?這種可能性也是極小。印度尼西亞是一個以伊斯蘭文化爲主的國家,而新加坡是以華人爲主的國家,兩個國家的文化差別很大。
與印度尼西亞相連的有一個國家就是東帝汶,與印度尼西亞的西帝汶都在一個帝汶島上,曾經印度尼西亞用“武力”侵占了東帝汶,但是受到了國際輿論強烈譴責,終于按國際慣例,實行公投,東帝汶人民公投後獨立,現在還沒有加入東盟,今後有可能加入東盟。 印度尼西亞與東帝汶國土連在一起用武力“侵略”都行不通,它與新加坡相隔一個馬六甲海峽,如果它想“侵略”新加坡,國際上肯定不會答應的。
與其類似的鄰居國家 ,如伊拉克和科威特,伊拉克曾經侵略科威特,雖然科威特打不過伊拉克,但是國際上不可能“不管”,結果只能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在國際社會的幹預下,伊拉克的薩達姆政權被推翻。
新加坡的“尴尬”
新加坡的“尴尬”,第一是夾在中美之間的“尴尬”;第二是夾在中國與東盟之間的“尴尬”。
由于中新之間的“特殊關系”,中新關系不可能不受到中美關系的“影響”,中美關系好,中新關系會“更好”;中美關系不好,中新關系也“不會壞”。
對中美關系,鄧.小平說的很好:中美關系,好也好不到哪兒去,壞也壞不到哪兒去。中美之間直接發生戰爭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沒有矛盾、沖突也是不可能的。
有一句話可以看出中美新三者之間的關系:新加坡是中國的最大的投資來源國,而美國是新加坡的最大的投資來源國;美國在新加坡駐軍,新加坡在中國“造城”。
第二是夾在中國與東盟之間的“尴尬”。東南亞的許多國家,對中國的崛起是“羨慕嫉妒怕”,既希望從中國的發展中“分一杯羹”,又害怕中國“不忘初心”,還想再次“解放全人類”。因爲東南亞的許多國家被當地共産黨的“槍杆子裏面出政權的武裝鬥爭”害苦了,曆史上曾經多次出現屠殺華人的事件。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有的國家在南海問題上,還與中國存在領土糾紛。況且,在意識形態上、制度上、價值觀等方面, 中國與他們也是不一致的。
他們害怕中國,往往會遷怒于新加坡,因爲新加坡華人多。所以新加坡與中國相處特別謹慎,外交部長一般不敢用華人,李光耀一生訪問中國33次,老家的親人邀請他無數次,他竟然沒有一次回廣東的老家看看,他不敢去,因爲怕“鄰居”把新加坡誤以爲是“第三個中國”。
中國總理周恩來爲“世界核不擴散條約”曾經征求李光耀的意見,李光耀答複說同意。此事被馬來西亞知道後,馬國首相東姑竟然“責備”李光耀背著我們與“敵國”聯系。因爲當時新馬與中國都沒有建立外交關系。
但是,在中國基層,有的人對新加坡還是存在一些“偏見”的,如一些人天天罵新加坡人是“黃皮白心”的“香蕉人”,是“漢奸”,是“牆頭草”,是美國的“跟屁蟲”等等,其實這些人越“罵”新加坡,新加坡的“鄰居”就越“放心”。新加坡的“小環境”也就“越安全”。
當然這兩種“尴尬”都不可能引發“侵略”新加坡的戰爭,但是如果新加坡是該地區一個“不可或缺”的“軍事力量”時,到時候可能又會出現“選邊站”的“難題”,有強大的軍事力量還是“身不由己”。
新加坡的“戰場”就是“談判桌”
新加坡如果自己要想“獨立”,如果馬來西亞不同意,新加坡是不可能獨立的,就像香港,香港軍費開支再大,再加上英國“保護”,大陸要想“解放”它也易如反掌。
現在,如果再發生戰爭,即使300多萬新加坡人全部是軍人,也擋不住外國的“侵略”,爲什麽這樣說,因爲新加坡太小了,小到“沒有地方”可以作爲“戰場”。即使打仗,新加坡連“戰場”都沒有,飛機一升空、軍艦一起錨,就“出國了”。
新加坡的一位官員說過,我們的“戰場”就是“談判桌”,“談判桌”上如果“談不成”“談失敗了”,“新加坡”也就“不存在”了,
因爲對新加坡完全可以“不戰而屈人之兵”,對馬來西亞來說,不需要出兵,只要斷了新加坡的“水源”,新加坡就會“生存不了”,所以新馬之間的“供水協議”,還要拿到聯合國去“備案”,因爲新加坡害怕馬來西亞“違約”。
對其他國家來說,誰只要封鎖馬六甲海峽,新加坡也“難以生存”了,所以李光耀曾多次強調:新加坡不是一個“正常”的國家。
小國可以“不設防”
二戰以後, 越是文明發達的地區,戰爭的可能性就越小,如西歐、大洋洲以及拉丁美洲等地區。
大洋洲的太平洋上的一些島嶼國家,一般都沒有強大的軍隊和國防,有的國家在國防、外交上,有的還委托大國“代管”,自己不設立“外交部、國防部”。
西歐也是如此,意大利羅馬城中之國-梵蒂岡、法國邊上的安道爾;美國周邊的一些小國,有的曾經還想加入美國,但是美國不要;美洲的哥斯達黎加幹脆就不要軍隊、沒有國防部, 世界上一些小國,沒有部隊、沒有國防部,日子仍然過得很好。
與新加坡很類似的文萊,是東盟10個國家中人口最少的 ,前幾年,文萊購買了三艘軍艦,交付時卻不要了,因爲“沒有人”來開。他們認爲,和平的環境比軍艦更重要。這麽小的國家,即使“全民皆兵”,如果國際關系緊張、周圍國家關系緊張,文萊的錢再多,買10艘、100艘軍艦也沒有用,也擋不住大國的侵略。拳頭是打不出“朋友”的,東盟10中,新加坡與文萊的關系最好,多年來,兩國的“錢不分家”,可以等值互相流通,而恰恰文萊的軍事力量最弱。
新加坡的“保護傘”就是國際法
軍事力量靠不住,但是國際法卻能“靠得住”。在2019年4月24日,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去中國參加“一帶一路”會議前說,新加坡是國際法的堅定支持者, 我國認真看待所有國際條約義務。我們支持通過國際法院和海牙常設仲裁法院等機構解決爭端。
中國一些人,對新加坡在中菲南海仲裁問題上的“表態”非常反感,其實新加坡的“表態”只是“支持”仲裁這種“形式”,而不是“反對”“敗訴方”,如果是菲律賓“敗訴”,新加坡也會支持仲裁這種“形式”的。
李顯龍說過,我國曾幾次把爭端送交上述法院進行仲裁。有時候仲裁結果對我國不利, 我們也會尊重和遵守。新加坡建國五十多年來,沒有發生過一次戰爭,這期間也曾經和鄰居發生過一些矛盾,都遵循國際法得到妥善都處理。
聯合國大會去年12月通過了《聯合國關于調解達成國際和解協議的公約》並將之命名爲《新加坡調解公約》 ,這是聯合國框架下首個以新加坡爲名的公約 。一個國際條約,以“新加坡”來命名,可見國際上對新加坡的“認可”。一個國家,需要依法治國,一個地球。也要依法治“球”,國際法就是依法治“球”的法律依據,
化幹戈爲玉帛
戰爭是萬惡之首,和平是人心所向 。不但大國要爲“裁軍”降低軍費作出表率,小國也應當“有所作爲”。中國的領導人毛.澤東曾經提出“不稱霸”;鄧小.平也說過“韬光養晦”“不要當頭”。這些對新加坡都是有“啓發”的,新加坡既不需要做東盟的“頭”,也可以“不出頭”,天塌下來有大個子頂著,新加坡是東盟10國中面積最小的國家,如能像文萊一樣“低調”最好。管他什麽“南海仲裁”“亞太平衡”,事不關己高高挂起,我都“不表態”最好,你一表態,難免就會“選邊站”了。
新加坡的軍費開支計劃是上世紀60年代制定的,當時馬共影響很大,加上“冷戰”高峰,一個國家“強大的國防”很有必要。時過境遷,半個世紀過去了,世界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軍費開支是否也要檢討一下。
對軍費開支,既不能少,也不宜多,軍事力量投入的“度”就是:既不能受人“欺負”,也不能讓人“害怕”,當然這個“度”也是很難掌握的。筆者在寫這篇文章時,正好有報道說越南和印度尼西亞兩國,在南海爲捕魚的事情發生爭執,東盟(東盟)也“不得安”了。此類事情原來也發生過的。本來他們10個國家就像10只“筷子”,結盟就是團結起來一致對外,想不到自己搞起了“窩裏鬥”,當然,這些“小打小鬧”,影響不到新加坡國家的安全。
俗話說養兵千日用兵一時,新加坡養兵萬日也沒有用兵一時。新加坡的軍費開支每年約150億美元占JDP的約5%,如果國防開支降低一個百分點,就是30億美元,這些錢,如果用于國內的民生方面,可以做很多事。
同是東盟的“小國”文萊, 人均DDP沒有新加坡高,但是在一些社會福利上卻比新加坡好,如免費醫療等方面。在教育上,新加坡也沒有做到中小學生的學費全免;另外,新加坡對公共運輸基本上政府不補貼,公共運輸費用還是比較高的,省下這30億美元,解決這些問題綽綽有余。如果把消減的軍費用于公共運輸,就可以在全世界率先實行“免費乘坐公交”,不僅本國公民能夠得到實惠,減輕私家車增加的壓力,而且可以對吸引遊客,樹立更好的國際形象。
在“軟環境”建設上,新加坡做得也很好,目前是全世界最安全的國家之一,國際上多次大型活動、重要會見都在新加坡舉辦,如“汪辜會談”“習馬會”“特金會”等等。當然,新加坡還可以“更上一層樓”,如能否設立聯合國安全機構等等,這些不屬于軍費開支,但是可以大大提高新加坡的“安全度”。二來,能否把武裝部隊的名稱改爲“防衛隊”,明確這支部隊只是保衛自己國家的,這個不需要“花錢”,但是可以增加國際上對新加坡的“安全感”。
和平發展是當今世界的主流。任何戰爭都沒有贏家,都是人類的互相殘殺,結果必然是兩敗俱傷,受害最大的是老百姓。兩千多年前,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成千上萬次的戰爭,結論只有五個字“春秋無義戰”。“消滅”戰爭的根本途徑不能以“以暴制暴”,大小國家,都不能搞“軍備競賽”。而應該是從消減軍費、裁軍入手,世界上不但要制定“核不擴散條約”,而且要制定“銷毀核武器條約”。
世界是一個“地球村”,經濟越發展、人類越文明,戰爭的可能性就越小,“全面銷毀核武器”的一天一定會來到的。如果新加坡能夠 在這方面爲其他國家作出“表率”,爲世界和平貢獻出一份力量,說不准哪一天,領導人也會得一個“諾貝爾和平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