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建築考察之行(一):住宅篇
期盼已久的設計師們終于考察回來了,這次新加坡之行,他們從設計的角度,以專業的眼光對新加坡住宅,酒店以及商業進行了一次較深入的考察。
現代風格案例:翠城新景(The Interlace)
The Interlace(翠城新景)是由享譽國際的大都會建築事務所 (Office for Metropolitan Architect,簡稱OMA)精心設計,並由亞洲最大的跨國房地産公司之一 ——凱德新加坡進行開發。
項目總建築面積約爲17萬平方米,未來將設有1,040套公寓以及開闊的室外空間和景觀。基地與Kent Ridge, Telok Blangah Hill及Mount Faber公園連接形成9公裏長的綠化帶,同時被Alexandra路和Ayer Rajah高速公路環繞。
奧雷·舍人認爲:“這一設計直接探討當代社會中共享空間與社交需求的問題,並通過提供針對熱帶環境的多種室內和室外空間,兼顧公共居住空間和私密性的要求。”
31棟住宅,每棟6層樓高,盡管看起來不高聳入雲,卻擁有相當于24層樓的高度。以六邊形的格局相互聯結疊加,構成6個超大尺度的通透庭院,其交織的空間形成一個包括空中花園、私人和公共屋頂平台,提供休閑娛樂的場地。這棟高尚公寓的前衛設計也在建築業激起兩極化的評語,擁護者認爲公寓設計充滿科技化的幾何美感,成功創造視覺上的新奇。但是有者也指公寓設計所采用的層次疊砌架構手法,非常類似俄羅斯(Soviet Architects)傳統建築之風格與特色。然而,無可否認的是,這棟高尚公寓肯定會成爲新加坡另一個獨特的地標。
這個項目有趣的地方是,這麽多零散的體塊如何組織成一個如此高密度住宅體,但同時又保證私密性和從效果圖中看到的長範圍的視線景觀。疊置的策略帶來的第二個結構是,公共空間可以與熱帶植物交織在一起。從平面圖上看,塊與塊之間的空曠空間形成了一系列內庭院。從而使次項目形成了一個豐滿的豎向社區,而不是此區域中隨處可見的單調塔樓項目。大量的住宅輔助設施也交融在這片綠色中,爲社會交流、休閑和娛樂提供了大量機會。
公寓新穎、優美及具氣派的外觀,錯綜層疊的設計其實有助提升和培養社區意識,除了提供隱私和甯靜的空間,也綜合考慮所處地質條件、風向、天氣條件、綠化設計等。以確保每名住戶都擁有最佳的風景、最好的通風、最好的陽光;獲得平等及最接近自然的居住條件!跳脫新加坡傳統的住宅孤立的、垂直的建築模式,探討延伸熱帶居住空間的可能性,提出一種與自然環境協調並注重交流互動的熱帶生活方式。
通過開闊的視野和雅致的建築空間,保護公寓私密性的同時,The Interlace提供公共社交活動空間。配套居住設施交錯部署在綠色景觀中,滿足社交活動、休閑和娛樂的需求。
私人陽台提供公寓大型室外空間和個人的種植面積。通過開闊的屋頂花園、具有熱帶景觀的天台和層疊的陽台增加綠色自然環境。同時將地面車輛的流通率減少到最低限度,使得項目的綠化面積達到最大化。此外加上對日照、風量和基地微氣候條件所進行的環境分析,以及低耗能戰略的引入。樹木,植物和花卉是組成住宅計劃的一部分,爲居民提供一個郁郁蔥蔥的熱帶環境,享受休閑活動的設置。
戶型圖:
現代風格案例:麗敦豪邸( d‘leedon公寓 )
項目地點:新加坡禮敦嶺
開發商:凱德新加坡(35%份額)
旅店置業(22.5%份額)
摩根史坦利房地産基金(22.5%份額)
美聯發展有限公司(20%份額)
主設計師:紮哈·哈迪德建築事務所
建築設計:雅思柏設計事務所
景觀設計:ICN國際設計有限公司
室內設計:紮哈·哈迪德建築事務所(會所及主要電梯大堂)
雅思柏設計事務所(住宅單元及其他區域)
占地面積:78043 m2
綠化率:46%
容積率:2.8
榮獲獎項:新加坡建設局(BCA)頒發的“綠色建築標志超金獎”
新加坡建設局(BCA)頒發的“通用設計標志超金獎”
新加坡公用事業局“活躍、美麗、幹淨”水源認證
麗敦豪邸(d’Leedon)坐落于充滿活力的第十郵區(District 10)核心地段,地處禮敦嶺沿線,占地面積達78 043 m2,擁有99年産權。它是新加坡迄今爲止最大的私人公寓項目,也是世界知名建築師、普利策克建築獎桂冠得主紮哈•哈迪德(Zaha Hadid)在新加坡設計的第一個高層住宅項目。
項目包括七座36層的住宅塔樓和12戶半獨立式別墅,共推出1703套公寓,其周邊分布著優質平房和12層高的公寓樓。作爲該區域唯一的高層住宅項目,麗敦豪邸擁有開闊的景觀視野,既能欣賞新加坡美麗的天際線,又能飽覽綠意盎然的植物園和武吉知馬天然保護區。麗敦豪邸以其獨特的建築線條和高聳的塔樓結構成爲該區域的地標。
紮哈·哈迪德(Zaha Hadid)的設計方案始于對選址地段,即花拉路(Farrer Road)軸心地帶的地貌與環境及周邊的高級平房的研究。由此,意在勾繪出都市生活的活力與麗敦豪邸周邊的天然綠意。流暢的線條呈帶狀分布,並預留出塔樓的位置,使之擁有絕佳的朝向和城市視野,同時有利于挖掘項目的景觀特色和開展各項活動。
七座塔樓坐落于景觀中,底部略微呈倒錐體,占地面積僅爲總用地的22%。這種設計爲景觀和生活設施的打造留出了更大的空間。
住宅塔樓以基地景觀爲背景,如同公園中拔地而起的巨型人工喬木,高聳于私家花園中。倒錐體的塔樓底部既縮小了占地面積、形成更多的開放空間區域,又有助于打造私密性良好的花園空間,界定了項目的尺度和密度。
塔樓平面形如花朵,住宅單元便是一片片的“花瓣”,從而打造了一系列造型獨特的建築。縱向來看,因參數與戶型的不同,每層平面布局隨著“花瓣”形狀及數量的變化而變化。如此一來便形成了創新的建築基調:根據場地條件、內部組織和結構優化得出一系列參數,由此來定義相應的建築肌理。
建築體量的縱向切割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建築立面,實現了對流通風,使得“花瓣”呈三維立體形態。塔樓頂部采用層層退台式設計,形成了建築肌理與天空之間的自然過渡。建築體量的適當旋轉、陽台與立面鑲板的巧妙應用共同打造了項目的多樣化特征,使每個住宅單元從裏到外均擁有獨一無二的位置和外觀。
12座半獨立式別墅沿場地西側而建,與優質平房毗鄰。別墅的設計體現了體塊與玻璃的結合,既與服務區在視線上保持隔離,同時又確保了主要空間如客廳和主臥的通透性。豐富而細膩的立面設計與場地相契合,讓住戶既享有別墅式生活方式,又能坐擁便利的生活設施。
清新水景、茂盛植被、運動鋪地、城市廣場和綠色原野共同打造了五條特色景觀帶。每條景觀帶各具特色,分別以山地生態系統中不同的元素爲主題:石、林、水、丘陵和草甸。
景觀節點沿五條主帶布置,既保留了現狀布局,又與環繞場地的主軸相呼應。這些軸線被引入場地內部,並相互連接形成一系列的方向線。沿線設置了不同的景觀主題,營造了獨特的空間體驗和氛圍,並形成了通往塔樓和公共設施的清晰導向。
爲了滿足不同的需求,麗敦豪邸推出了多種的公寓戶型,包括單臥+書房單元、雙臥單元、三臥單元、四臥單元、閣樓住宅、三層花園住宅和半獨立式花園別墅。公寓面積從54.81 m2到222.97m2不等,閣樓及三層花園住宅的面積則在260 m2到603.86m2之間。
現代風格案例:吉寶灣映水苑(Reflections at Keppel Bay)
著名的紐約Daniel Libeskind建築師事務所近期完成了新加坡吉寶灣沿岸的“吉寶灣映水苑”綜合住宅項目。項目占地面積840000 平方米,共1129戶,包含公寓和別墅兩種物業類型。其中公寓爲2居到4居的高層公寓,面積從94到284平米;別墅戶型爲2房到4房,面積從90到371平米。
建築外觀如波浪般起伏,包括六幢拔地而起的高樓與11棟低樓層的公寓樓共1,129套住宅單元。項目配有按摩泳池、俱樂部、室外遊泳池、健身房、網球場、兒童遊泳池、兒童遊樂場、蒸氣桑拿、燒烤區、停車場。
精心編排的結構顯現出優美的曲線輪廓,從建築內部可近觀海濱風情、遙望聖淘沙島、俯瞰鄰近的高爾夫球場以及極目花柏山,全方位美景盡收眼底。每個樓層依次變化,消除了直線排列的呆板感,同時也爲每個樓層展開各種不同視角的畫面。
高樓頂部皆有花園,包圍在一個開放式的結構框架中,在視覺上延續了整幢建築的形式,並做了一個優雅的結尾。人行天橋在建築的不同樓層相連,鋁制立面在陽光照射下閃閃發亮,反映著不斷變換著的日照與海洋景象。
建築概念草圖
戶型圖
現代風格案例:晴宇(Sky Habitat)
晴宇(Sky Habitat)位于新加坡最好的居住區之一——碧山15街,是由凱德新加坡和三菱地産(亞洲)、清水建設(Shimizu Corporation)聯合開發的一個項目。項目由知名建築師薩夫迪(Moshe Safdie)設計,由兩座高38層的塔樓組成,兩座塔樓用三座步行天橋花園連接,共包括509個單位,占地面積爲11997平方米,擁有2層地下停車場和衆多的公共設施。
晴宇(Sky Habitat)改變了傳統的設計風格,創造了三維立體外形,分形幾何的外部模型,動態梯形結構,密集開放式花園,使得每戶都擁有私人陽台。
兩棟公寓大樓由三架“空中花園”橋梁連接起來,而不是單獨的住宅樓,爲住戶提供了共享的花園和休閑空間,提供了開放式與可滲透的全局空間,非傳統連接創造了更加通風與自然采光的居住環境。高層住戶還可以享受到美麗的碧山公園綠化景觀。地面上,寬闊的空間用來建造綠化公園、室外活動室、遊泳池、小徑,讓住戶充分享受他們的休閑時光。
此外,晴宇(Sky Habitat)設計獨到的另一處在于將別墅獨有元素融入到高樓,讓摩天式公寓也能有如別墅,各單位特色各異之余,還有不同坐向方位的開放空間。高層住戶還可以享受到美麗的碧山公園綠化景觀。地面層,寬闊的空間用來建造綠化公園、室外活動室、遊泳池、小徑,讓住戶充分享受他們的休閑時光。
環境優美,空氣清新。晴宇(Sky Habitat)周邊公園林立,碧山和諧公園、碧山公園環踞在項目周圍,同時晴宇(Sky Habitat)距新加坡國家植物園也僅6分鍾的車程。蔥郁垂直的綠化景觀,結合自然采光、通風和寬闊的視野的絕佳地理位置造就了晴宇(Sky Habitat)這一新的碧山風景線。
戶型圖:
現代風格案例:華彬·漢美登(Hamilton Scotts)
項目名稱:華彬·漢美登Hamilton Scotts
項目地點:新加坡斯克茨(Scotts)路37號
建築規模:30層,56戶
設計師:AMA Architects(意大利)
開發商:華彬投資(中國)集團
華彬·漢美登Hamilton Scotts,亞洲唯一“空中私車門廊寓所”,擁有空中雙車位的頂級豪宅。漢美登位于新加坡市中心富豪雲集的第九郵區,距烏節路商圈步行僅需五分鍾。
256㎡闊朗三居空間布局,7米超大面寬闊景陽台,360°全景掃描視野,每個公寓單元機會均好地將12公頃GoodwoodHill熱帶雨林曆史保護區盡收眼底,頂層約1800平米的空中博物館,約600平米屋頂空中花園,爲領袖精英會員提供一個休閑的社交私屬領地。
沿街立面采用幹挂石材及玻璃幕牆
內側立面大部分采用玻璃幕牆,面向園林景觀盡可能的打開視線,部分實牆爲塗料。
建築細部
空中停車庫外部效果
樓下泳池
架空庭院
園林景觀
新加坡建築考察之行(二):酒店篇
設計八界 2015-06-05
設計是一場疾風行走,同時也是一站隨性停泊。看過了新加坡頗具代表性的住宅,設計師又給我們帶來了每天不一樣的住宿體驗。
新加坡樟宜機場皇冠假日酒店(Crowne Plaza Changi Airport) By WOHA
樟宜機場皇冠假日酒店外觀設計非常獨特,9層樓高大廈由一朵朵緬栀子花(俗稱雞蛋花)形狀的裝飾包裹。朵朵真人般大小的雞蛋花在熱帶陽光下爭豔,像是提醒旅客他們正身處陽光明媚的熱帶島國。從每一間客房窗口望出去,朵朵雞蛋花也成了風景的一部分。雞蛋花是常見于熱帶的花卉,花瓣潔白,花心帶淡黃色,真像蛋白包著蛋黃因而得名。
雞蛋花設計是這家酒店的軸心,它只出現在酒店外牆上,每間客房的浴室玻璃牆則出現雞蛋花浮雕。酒店把雞蛋花造型融入建築設計,希望能在現代化環境中營造出悠閑的熱帶度假風情。
該項目的基地本身問題重重,被遺留的空間內有3個機場停車場通風口,4條繁忙的進場路和一條環形停車場坡道。基地周圍環繞的是大規模的基礎設施,遍布著飛機、火車、汽車、鋁、鋼和彩色玻璃。
建築師的解決方式是設計一個漂浮著的精巧雅致的花飾籠子,來過濾和柔化周邊環境的影響,內部遍植熱帶植物。客房似漂浮于一片由叢林、水面和棕榈樹組成的綠毯中,懸浮在混雜的道路之上。
立面表達了酒店的一些設計概念,作爲全球化交通網絡上一個帶來感官沖擊的節點,它應該是模數化而有機的,精巧而複雜的;由一系列中心和終點組成的明亮網絡;透過抽象的蘭花圖案的網絡,能夠瞥見私密的熱帶花園。
建築和室內表達的靈感來源于東南亞織物和熱帶叢林。立面是一層三維的蠟染織物結構,形成了60%的立面遮陽。自然通風和采光的走廊布滿了彎曲的水平向彩繪條紋,與垂直向彩色鋁板的肌理形成對比。公共區域包裹在木材貼面和中式金屬網之中。舞廳抽象化了在雨樹遮蓋下的森林,頂棚由穿孔金屬板制成。客房浴室遍布著盛開的雞蛋花。材料被有意處理得粗糙不平,帶來強烈的感官沖擊力。色彩、質地和密實性對比強烈,以對抗商業航空環境的溫和平淡。
新加坡聖淘沙島嘉佩樂酒店(Capella Hotel Singapore) By Norman Foster
酒店委聘來自倫敦的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著名建築事務所 Foster + Partners 創辦人之一 Norman Foster 爵士主理酒店的建築設計。
設計巧妙地融合了新加坡的新舊風貌,酒店外觀呈“8”字形,而 8 在中華文化中是個吉利的數字。工作人員將在兩棟Tanah Merah(或馬來文中的”紅土”)舊式平房中迎接遊客的到來。這些殖民時期建築可追溯到1880年代,經過整修重建之後,能完美呼應全新增建的酒店與度假小屋。在新加坡嘉佩樂酒店的每一處,皆融合了傳統與現代、自然與藝術的設計。庭院部分栽植了原生植物;海浪輕輕拍打著聖淘沙島的海岸,隨著每一個浪花釋放出大自然的能量。
酒店門前的草坪上,矗立著名雕塑家 Bernar Venet 的巨型鋼鐵鑄造裝置藝術雕塑。
除室外宏偉的視覺藝術品外,酒店室內亦布置不少視覺藝術品,其中不容錯過的是位于酒店宴會廳頂端、新加坡首見的圓形玻璃天幕。天幕中心懸垂著瑰麗的大型雕塑,由約10,000支透明玻璃管組成,與圓型天幕互相呼應,該雕塑由舊金山藝術家 Nikolas Weinstein 特別爲酒店而設計。
新加坡聖淘沙灣W酒店(W Singapore-Sentosa Cove)By Rockwell
新加坡聖淘沙灣W酒店座落在新加坡聖淘沙島上最富盛名的聖淘沙灣區,酒店設計融合了島上獨有的大自然元素並加入W全球酒店的現代時尚風格,紐約著名設計公司Rockwell集團將這座擁有240間客房的酒店注入有別以往的活潑氣息,酒店內的每一個角落都充滿著驚喜。蘭花、紫檀和傳統花卉紡織品是設計師的靈感來源,酒店的外部裝飾材料和圖案都來自聖淘沙灣。W酒店的整體設計反映了海島的氣候、文化、情感和環境,同時也保留了 W品牌的別致有趣和時尚前衛。
酒店客房設計
新加坡濱海灣金沙酒店(Marina Bay Sands Singapore) By PWP
新加坡濱海灣金沙項目是PWP事務所與新加坡政府合作,Moshe Safdie和當地的園林設計師,園藝師團隊以及工程,建築和商業的專業人士共同創建的景觀項目。該項目在新加坡濱海灣入口處。它包括一個公共海濱長廊,公共屋頂長廊和1000m長的景觀橋。位于57層的空中花園面積2.5英畝,橫跨3個酒店大樓的屋頂。在這裏可以欣賞到整個新加坡市中心的美景。
濱海灣金沙酒店包括了12萬m2的世界級會議和展覽設施;3棟56層的高層酒店,總共容納了約2 600個房間;面積爲1hm2(2.5英畝)的空中花園建于高層塔樓之上,爲人們提供了可以360°欣賞城市和海景的場所,並爲酒店提供包含遊泳池、餐館以及花園的室外娛樂設施;坐落于海角具有標志性的金沙博物館;兩座設計先進可以容納4 000個座位的劇院;1座賭場;大量的購物及餐飲場所;以及一個沿著步行街、可容納1萬人的室外活動廣場。
濱海灣金沙度假酒店共有2560個房間,每晚房價高達350英鎊。其中有250間豪華客房、一座大型商業中心、一座會議大廈、兩座劇院、一座超現代主義的博物館,同時還擁有多家餐廳和酒吧。走進度假酒店,購物者可以乘坐根據17世紀中國傳統船只樣式打造的小木船在一條室內運河內遊玩。此設計讓人很自然想起同爲美國拉斯維加斯金沙集團投資的威尼斯人。
新加坡皮克林賓樂雅酒店(Parkroyal on Pickering Singapore) By WOHA
酒店位于其中心商業區,是新加坡WOHA建築事務所的傑作,負責景觀設計的爲Tierra事務所。皮克林賓樂雅采用花園酒店理念,貫徹節能,已獲新加坡綠色建築最高榮譽BCA綠色建築白金獎,因其爲首間使用太陽能酒店,獲得太陽能先鋒獎。酒店樓高16層,12層高的塔樓坐落在5層高裙樓樓頂上,塔樓每隔三層懸挑一座空中花園。裙樓被波狀預制混凝土包圍,WOHA稱之爲地形建築、會呼吸的建築。
建築流動的幾何體給人一種高聳入雲之感,塔樓每隔三層客房擁有懸挑的空中花園,上面種滿了熱帶植物,它已成爲城市綠地的一部分,與鄰近公園融爲一體。酒店擁有自我遮陽功能,懸挑而出的空中花園和相鄰的三座酒店客房大樓都能起到遮陽的作用,客房樓層立面采用低輻射玻璃。酒店頂樓的屋頂花園可將全城風光一覽無余,獨家蘭花貴賓會所位處該層,並配有私人會議空間、圖書館和專用的貴賓會所門房。酒店五層設有可俯瞰城市的無邊界泳池,設備先進的健身中心,特色的鳥籠休息涼亭及長達300米花園走道。
除了體驗酒店設計之外,設計師們每天還要遊走在新加坡各具特色的商業建築中。敬請期待吧。
新加坡建築考察之行(三):商業篇
看過了新加坡豪宅,體驗了高大上的酒店,怎麽能夠少了那些極具代表性的新加坡商業建築呢?
新加坡星商業(The Star Vista,One-north,Singapore)
建築師:Andrew Bromberg of Aedas
地點:新加坡,1 Vista Exchange Green
客戶:Rock Productions Pte Ltd and CapitaMalls Asia Limited
面積:62,000 sqm
用地面積:19,200 sqm
總面積:Retail 24,000 sqm / Civic 8,000 sqm
項目高度:75 metres
土木與結構工程師:Parsons Brinckerhoff; Thornton Tomasetti (Before DD Stage) Alt Limited Mott Macdonald Andrew Bromberg of Aedas Artec Consultants Inc Langdon & Seah Singapore Pte Ltd
環境工程師:Arup Singapore Pte Ltd
防火工程師:Arup Singapore Pte Ltd
立面:Alt Limited
機電:Mott Macdonald
室內設計:Andrew Bromberg of Aedas
劇場與聲效顧問:Artec Consultants Inc
照明:Lighting Planners Associates(S) Pte Ltd
景觀:ICN Design International Pte Ltd
竣工年份:2012
建築基地位于新加坡Buona Vista一個更大的總體規劃項目——緯壹科技城之中,這裏將建成一個區域中心,爲種類多樣的城市及文化活動提供場所,並推動創新和創造力。在符合緯壹科技城大膽前景的基礎上,最重要的是在建築設計上響應客戶的設計需求,在地標性建築的外形內整合功能和技術方面的要求。
此外,總體規劃在步行的連通性、建築外圍護結構、高度限制、基地地貌保持、關鍵的基地特色,以及保留/移植重要的成熟樹木等方面制定了詳細的規劃約束條件。
概念素描
自然地勢的保留——城市規劃指導方針要求保留原始地形的水平高度,並突出某些重要的基地特色。建築物呼應了水平面高度參差不齊的情況(從+118.50FFL到+111.00FFL),將一層分爲兩個高度,分別爲Level 1(從南部、東南部和西部進入)和Level 2(從北部和東北部進入)。
開放的廣場上綜合了高度從+111.0FFL到+115.0FFL的各種入口與下車地點,歡迎來自所有主要交通節點的遊客。
山頂的高度從+111.00FFL到+118.50FFL,其特色通過一連串的階梯式露台得到了重現,星宇表演藝術中心的VIP下車處也位于這裏。
步行的連通性——一塊自然通風的多孔地面板及其核心位置的35米高大型廣場向來自地鐵系統、緯壹公園及其他未來發展項目的主要人流敞開了懷抱。
市民空間一體化——考慮周到的設計師將非正式的市民空間與建築地下一層、二層和三層結合起來,創建了幾個景觀美化的公共區域,在這裏可以舉行表演、展覽、會議及其他公民活動。
設計要求對市民活動區域和文化區域的總建築面積(GFA)有一定的限制,因而需要對機電系統進行優化布置,盡量將其堆疊擺放,空出更多空間用于更加重要的演出、休息及循環通道空間。
地下層平面:
首層平面圖:
二層平面圖:
三層平面圖:
架空層平面圖:
劇院夾層平面圖:
劇院層平面圖:
星商業文化綜合體
零售空間的設計響應了富有挑戰性的現場地形,因爲該地區向內盤旋,經過主要入口處,最終到達一個開放的圓形劇場。該綜合體既能在建築內部舉辦豐富多彩的活動,同時也能保持一定的功能性。
斜道圖解
立面采用小塊玻璃的設計,不但分解了大塊體量,還創造了一種正負空間的動態組合以及一種平衡感。南立面完全開放,其設施從外面清晰可見。該建築成了一個向公衆開放、期待他們發現的有機體。人們可以經由一系列複雜的坡道、自動扶梯、階地和公共花園在綜合體內爬下爬上、縱橫穿行。所有的循環通道、設備運轉及內部形式都是溫和而蜿蜒的,就好像其內部是由公民活動發展而來的。
在面向公衆開放的零售空間與私營的封閉劇院之間實現了柔和的垂直過渡。這一過渡從視覺上和空間上均與33米高的宏偉大堂聯系起來,連接著地下的零售區域和劇院主要大堂的頂部玻璃樓層,並展現出了漂浮在上方的體量。
星宇表演藝術中心
星宇表演藝術中心的市民與公衆活動空間是綜合體的重中之重,從外觀看起來極富表現力。其南立面與The Star Vista購物中心一樣對外開放,展示了內部可見部分的設施運營狀況。仿佛漂浮的劇院體量在小塊玻璃的設計中被分解了,並采用了定制的帶狀聲學底層來包裹劇院,這樣有助于分解、割裂上部的體量,在玩味對正負空間的解讀的同時,與下方的虛實空間保持平衡。
劇院有超過5000個座位以及兩個包廂,是迄今爲止新加坡最大的同類型場地,能夠上演音樂劇、音樂會及其他大型演出。空心牆系統能擋住來自休息廳和外部環境的噪音與振動。劇院的整體鋼結構都以傳統的“盒中盒”的設計方法實現。
剖面圖:
可持續性
星綜合體首先是一種社會建築物。它的設計目的是通過公開的前院和零售區域爲附近居民提供一個活躍的、受人歡迎的社會界面。
一系列具有改善氣候效果的戶外空間強調自然的空氣流動,它們的創建是爲了保護遊客免遭新加坡熱帶大雨的洗禮和烈日的烘烤,同時爲戶外的顧客提供生理降溫。
爲了避免限制公共空間,也爲了不像新加坡許多其他公共場所那樣使用空調,建築的外形經過設計,可收集盛行的從南北兩個方向刮來的微風,並使其加速通過室外空間,爲顧客營造舒適的戶外座位區,讓人們能在健康的戶外環境中交往。
在建築上安裝了雨篷,可避免人們直接受到暴曬或淋到雨水,並進一步收集微風,控制內部和外部環境之間的視覺對比,提高居住者的舒適度。
本建築的願望是成爲可持續和被動式節能設計的典範。它以被動式設計的使用爲首要原則,成爲環境的補充,並與之密切結合。
計算流體動力學是用來優化自然和生理通風效果的,共同爲公共空間和循環通道創造了舒適的熱度條件,否則這些地方就需要使用空調了。
另外還使用了混合通風策略,最大化實現各區域的舒適條件,這種條件只依靠自然通風是無法達成的。機械輔助蒸發冷卻系統采用高容量、低轉速的風扇,將它安裝在地下市民廣場中,可提供戶外熱舒適度所必需的空氣流動,同時避免了機械制冷。
該發展項目的定向利用建築物理技術實現了最優化。設計師對白天的太陽能得熱、眩光和熱舒適度都進行了分析。盡量減少東方和西方的曝光率,使太陽能得熱最小化。立面的設計、性能和窗牆比都得到了優化處理,以在使用區域最大化利用日光,並進一步控制太陽能得熱。
除了上述作爲第一設計原則的整體被動式設計,該發展項目也運用了多種策略來降低整體能耗:
具有變頻調速和睡眠模式的節能電梯和自動扶梯的特點是能減少能源消耗。
在樓梯和衛生間等公共空間安裝運動傳感器照明控制裝置,可減少照明能耗。
在禮堂的地板內安裝置換通風系統,可減少制冷需求和能源消耗,爲溫度較高的已使用樓層帶來清涼的空氣。
裝有一氧化碳傳感器的無導管風扇用于地下室停車場,可最小化系統熱阻,並減少能源消耗。
零售空間的開放式設計在空氣調節方面具有巨大的節能效果。
目前,本項目在空調系統、空調熱泵和冷卻塔上分別節約了20%、39.1%和29%的能耗。當下的總體節能水平是,估計比未按照可持續方針設計的項目節省15% 的能耗,據估計約爲499千瓦時/平方米/年。這些數據符合BCA綠色標志黃金級認證的要求。
新加坡 Iluma商業綜合體
Iluma是由WOHA的建築師、柏林建築師和藝術家聯合創建的,投資了1.0億新元,占地近萬平方米,商場淨出租面積爲185,190平方英尺,共120 多家店鋪,是一個集娛樂和零售于一體的開發項目。該項目作爲新加坡第一個城市娛樂中心,強調表演和展覽空間的組合,專門針對20多歲和30歲的年輕人士。
項目坐落在武吉士街區內(Bugis Street),目前藝術、教育及娛樂是這一街區的主要職能。Iluma購物中心60%的面積是娛樂場所,每天能夠接待6~8萬消費者。其中在五樓有一個電影院,由Filmgarde管理。該商場還包括舞廳,吸引更多喜歡夜生活的年輕顧客。不像新加坡典型的購物商場,Iluma沒有設置超市。
項目檔案
地理位置:新加坡,維多利亞大街201號
占地面積:8,920.5平方米
建築面積:26,761.5平方米
竣工時間:2012年
建築類別:商業建築
建築設計:WOHA建築事務所
土木 &結構工程師: LBW Consultants
機械 &電氣工程師: Lincolne Scott Ng Pte Ltd
工料測量師: KPK Quantity Surveyors Pte Ltd
媒體立面設計: Realities United Gmbh
照明顧問: Lighting Planners Associates Inc.
景觀顧問: ICN Design International
建築立面顧問: Arup Fa?ade Engineering
防火顧問: Arup Fire (S) Pte Ltd
聲學顧問: Acviron Acoustics Consultants Pte Ltd
主要承包商: Sim Lian Construction Co (Pte) Ltd
造型與立面
Iluma 以其獨特的造型和鮮亮的外立面引人注目,紅色的線性體塊與曲面的非線性造型體塊形成了鮮明對比。
線性建築元素爲巨大的矩形體塊,其中包納了停車場、零售店、電影院和演藝空間,它的表面是鋼架固定的多孔鋁合金板,組合的鋁合金板組合爲紅橙灰三色,明亮的顔色與中空的塊體錯落的陰影,令人感到快樂並舒適。而曲面造型建築元素擁有不同體塊的層落,內部主要是零售和娛樂空間。在4~6樓伸展出懸空部分形成花園和露台,並種植綠色植物,即符合花園城市空中綠化需求,也增添了更豐富的室內采光。這兩種建築元素之間的交流通過建築處理得到了強化:充滿生氣的暖色調賦予了線性體塊生機,而曲面非線性體塊則以純淨的白色調包裹全身。建築外表皮和內部顔色紛繁亮麗卻不眼花缭亂,無論從哪個角度看去,整個建築都會給人一種生機勃勃、典雅親和的感覺。
規模與材質
雖然在造型上是當代風格,但這棟建築的規模及采用的材質與周邊建築極其協調。彩色的線性元素使人回憶起色彩明亮的公共住宅區,而極具裝飾感的曲線形建築立面對變化多端的體塊,細致的紋理以及曆史遺留下來的店屋那生機勃勃卻又雜亂細致的裝飾做了全新的诠釋。
結構與功能
Iluma在空間結構上、使用功能上也和周圍環境充分結合。設計師希望在頂層創造一個開放的室外空間,一個位于底層的自由活動的室內空間。還有兩層空間作爲中庭的上面形成一個劇場,這樣人們就可以在其中感受到更加豐富的活動。
建築室內活動圍繞中央空間分三層布置,建築一層與周邊街道形成一個連續的路網,方便行人從各個方向進入Iluma。
建築二層的一座人行天橋作爲疏導場所沖出Iluma,跨越街道,延伸到街對面與對面的建築體形成連廊,連廊頂部裝飾著Ilumn內部的黑白灰圖案,即指明動向,又將整個項目從內之外的與整體環境形成交流。爲了方便顧客和行人,所有通道都通向主廳,並向四周發散。
主廳是一個高 40 m 的中庭,自動扶梯、電梯和每層格局的錯落,最大化地避免視覺盲點。動感的黑白灰色塊形成的圖案使內部充滿動感、時尚氣息。中庭在水平方向被分割成上下兩個體量,每個體量都有各自的特色,從視覺上依靠圖案將之關聯。分割兩個空間的是一個城市廣場,高出街道20m,上面有酒吧,遊戲,電影院和餐廳。大廳下半部分主要用于小規模的專賣零售,而上半部分則用于各種娛樂活動。
第三個主要空間是屋頂劇場和活動空間,它擁有大片 露天蔥翠的植被,屋頂平台和咖啡廳都在這兒,你可以同時欣賞到地中海和巴厘島風情表演。屋頂平台中央有一個玻璃天窗,透過天窗向下可以看到中庭,在中庭向上可以看到植被屋頂。
設計亮點——水晶網媒體牆
爲了凸顯Iluma是新加坡首個最炫目耀眼的購物、文化藝術和娛樂中心,特邀德國 Realities United藝術與建築工作室的Tim Edler和Jan Edler兩兄弟,聯手設計建築體的外觀。Realities United旨在通過新媒質或技術咨詢來支持建築解決方案,他們相信無論功能或者外觀,通過媒質的增加或者改變,能夠帶來更多的信息,體現媒質價值,並實現交流。在建築領域專注于不同方向的設計師們密切合作,最終決定選用水晶網,將之巧妙地應用于建築的外觀:撷取水晶織網爲設計概念,棋盤式、模數化排列樣式的形成,利用多媒體技術與LED 照明設備,讓像結晶體的靜止建築立面變換到動態藝術表演,打造活力的光彩,該技術有望使Iluma在未來15年都能夠持續作爲最具優勢及競爭力的醒目地標性建築。
六邊形立體水晶織網的面積超過5000㎡,是由3000個耐沖擊的聚碳酸酯纖維材質的模塊殼體組成;約有1900安裝了多媒體設施;LED設施作爲照明配合,6069個殼體內嵌可獨立控制的 36W 螢光燈管,雙重光源交互運用,經由多媒體控制系統將程式傳送照明設備的驅動器上,可控的光源穿透殼體就像閃耀的水晶閃閃發亮,形成一個模數式組織編排的水晶織網。水晶媒體牆立面被建築師處理成堆疊的、波浪起伏的條帶,或重疊,或退讓。根據主體需要,商場建築外體呈現不同的色彩和造型,完全成爲夜裏具有主題性的視覺焦點,同時具有高科技功能感,並創造一個超大媒體屏幕的形象。
在正面媒體藝術家可以展示他們的作品,打造了一個充滿活力的夜生活區的設想,以及在熙熙攘攘的鄰裏地區裏更加增強Iluma 的可見性。藝術機構已經參與正在進行的策劃和獎勵計劃,爲給水晶媒體牆立面增添活力創造素材。持續進行的一系列展覽活動將展示當地藝術和建築作品,以及設計專業學生的作品。
總平面圖
首層平面圖
二層平面圖
剖面圖
新加坡克拉碼頭Clarke Quay
建築師事務所: Sparch Architects
總建築面積: 34000平米
項目地址: 新加坡河與裏巴巴利路(RiverVally)
上世紀90年代新加坡旅遊委員會(STB)提出了新亞洲新加坡口號,新加坡河濱河地區就屬于11處城市地段之一,計劃改造成主題旅遊區。改造範圍包括3km的河道以及濱河區,由駁船碼頭,克拉克碼頭和羅伯遜碼頭三部分組成。
克拉碼頭位于新加坡河的上遊,地理位置優越,過去曾經是二手商店和跳蚤市場的聚集地。街區改造把60多個倉庫和商店改建成200多家餐館酒吧商店和娛樂場所。既保留原有的市場功能,還系統地添加了餐飲,娛樂,購物等功能,活化了所在街區,多元化的體系爲周邊地區帶來了新的活力和經濟效益。
一些具有較高曆史和文化價值的傳統建築被保留下來,以強化曆史記憶和地方特征。傳統店屋、倉庫等曆史建築內部通過功能置換,被改造成商店、餐廳、酒吧、旅館、高檔住宅等,以適應商業和旅遊發展的需要。駁船碼頭、克拉克碼頭、羅伯遜碼頭三個碼頭區分別被賦予餐飲休閑、節日市場、酒店和高尚居住三種不同特征的功能區段,並實現分區發展。改造提供大約20%的居住功能和80%的商業功能. 遊客所占的分量低于20%;濱河地區大部分商業設施(63.6%)的消費主體是新加坡市民.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旅遊季節性的負面影響,保證曆史地段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
在改造中,以河道形成的線性空間作爲公共活動的軸線,整合沿岸各個空間節點。新加坡河兩岸分別設置了15m寬的連續人行步道,串聯沿線的各種功能和旅遊吸引物。爲適應當地的濕熱氣候,在濱水建築的首層設置連續的“有頂人行道“(covered walkway)。在人流較多的駁船碼頭和克拉克碼頭,人行步道主要以室外家具的設置分割活動的區域,爲人們提供更多的活動空間;而在人流較少的羅伯遜碼頭,通過適當的綠化地帶,塑造安靜、私密的空間氛圍,與周邊的酒店和居住功能相適應。
克拉克碼頭由五座有超過60間倉庫,ADE區域以新加坡著名餐廳\咖啡店爲主,BC區域以購物\娛樂中心爲主.這裏有特産,工藝品和各種時裝以及電子遊戲中心。
節能技術
(ETFE)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膜作爲結晶性高聚物化學性能穩定,電絕緣性和耐輻照性能好。ETFE薄膜的實際使用始于上世紀90年代,主要作爲農業溫室的覆蓋材料、各種異型建築物的篷膜材料,如運動場看台、建築錐型頂、娛樂場、娛樂廳篷蓋、停車場、展覽館和博物館等. 其特有抗粘著表面使其具有高抗汙,易清洗的特點。通常雨水即可清除主要汙垢。
ETFE膜使用壽命至少爲25-35年,是用于永久性多層可移動屋頂結構的理想材料。該膜材料多用于跨距爲4米的兩層或三層充氣支撐結構,ETFE膜達到B1、DIN4102防火等級標准,燃燒時也不會滴落。且該膜質量很輕,每平方米只有0.15-0.35公斤。這種特點使其即使在由于煙、火引起的膜融化情況下也具有相當的優勢。根據位置和表面印刷的情況,ETFE膜的透光率可高達95%。該材料不阻擋紫外線等光的透射,以保證建築內部自然光線。通過表面印刷,該材料的半透明度可進一步降低到50%。
新加坡烏節中央城Orchard central
烏節中央城(Orchard Central)是新加坡最高的垂直型購物商場,4台在外立面上的通天梯把人流拉向12層上的屋頂花園,其購物空間設計獨特之處在于整個建築構思以玻璃爲中心,使之空間更具透明度, 並讓顧客有賓至如歸的感覺。
該購物中心樓層多、單層面積小,因而采用了大量跨層電梯和將停車場設置在中間樓層的方式來彌補該項目的不足。
其布局特點如下:1、該項目設有三組大型跨層電梯,可以覆蓋各個主要樓層,並讓客人在最短的時間內快速到達頂樓花園餐廳。2、項目規劃了大型停車場,並將停車場設置在中間樓層。
通天梯
作爲新加坡最高的垂直型商場,烏節中央城其設計出彩之處在于整個建築架構以玻璃爲中心,在內部的雕琢也非常巧妙,將藝術氣息發揮到了極致。烏節中央城被宣傳爲時尚人士的購物天堂,商品從時裝到食品,從德國的時尚用品到其他專賣店無所不包。這裏擁有新加坡首個地中海風格的市場,這是區分它與其他商業競爭對手的一個亮點。該商場劃分成諸如休閑、時尚、活躍的生活方式和食品等不同獨立的區域。
在B2和L3-L4層有大量的面向年輕人的精品服飾店。此外,大衆書局在烏節中央城新開的Urban Write,引進日韓台及歐美新式文具,滿足追求生活品味的都市人的需求。此外,orchard central的Via Ferrata 室內攀岩牆,是世界上最高的室內攀岩牆,由新加坡攀岩探險公司“BorderX”引進並建造的這面攀岩牆高30米,共有5層樓高,讓城市攀爬狂能爬到購物中心的最高點。
10樓藝術中心由The RICE Company Limited經營管理,提供的藝術培訓課程涵蓋視覺藝術(繪畫)和表演藝術(戲劇、音樂和舞蹈)。《商業時報》的“新進藝術家基金”(Budding Artists Fund)將協助來自低收入家庭的年輕學員支付學費。藝術中心的場地是由房地産發展商遠東機構免費提供,使用年限爲10年,裝修費也由該機構承擔。中心每年能爲500名青少年提供培訓課程。
屋頂花園
停車場分布在L9-L10的全部、L5-L8的部分;裝飾也非常注重細節,圍牆等都做了處理,更加賞心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