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2017年一季度,中國對俄羅斯、巴基斯坦、波蘭、哈薩克和印度進出口分別增長37%、18.7%、19%、69.3%和27.7%。
「柳工928E型快速挖掘機在伊斯坦堡。」「柳工925E型履帶液壓挖掘機,波蘭製造,抵達比利時。」
這些是哈羅德·戴爾(Howard Dale)最近在微信朋友圈裡的分享,配圖中黃燦燦的大型機身格外搶眼。戴爾是波蘭HSW集團下屬民用工程機械業務單元及其全資子公司銳斯塔的銷售總監,該公司於2012年被中國機械設備製造業龍頭企業廣西柳工集團(下稱「柳工集團」)收購,總金額約5億元人民幣。這被視為第一個由中國企業參與的波蘭國有資產私有化項目,也是中國企業在波蘭的最大投資。
2015年,第一財經記者到訪廠區時,戴爾剛剛被「挖」到銳斯塔負責市場推廣和營銷。這兩年,記者看著他在朋友圈的分享,感受著10多年前就開始全球布局的柳工集團在國際市場上的進步。
「近年來,柳工積極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行戰略布局,利用和協調一切資源,對營銷渠道、服務渠道進行建設和完善,網絡日趨成熟。同時,以柳工波蘭公司——柳工銳斯塔機械有限公司為基礎,建設柳工歐洲區域總部,集成柳工歐洲研發中心、柳工歐洲採購中心,以便進行本地化決策,協調資源,發揮最大優勢。」柳工銳斯塔機械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侯宇博這樣向記者介紹公司在「一帶一路」沿線國的進展。
不管是西歐的貿易,還是東歐的基礎設施,都需要「中國力量」的支持。無論是中國政府還是企業,在推進與「一帶一路」沿線國的合作方面,都獲得了關鍵國家的響應。
我國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2017年一季度,我國對俄羅斯、巴基斯坦、波蘭、哈薩克和印度進出口分別增長37%、18.7%、19%、69.3%和27.7%;與此同時,對歐盟進出口也增長了16.9%,對東協進出口增長25%。
根據中國鐵路總公司的信息,截止2016年6月,從中國出發的貨運班列累計開行1881列,已經到達包括倫敦在內的12個歐洲城市,運行線路達到39條,這些數字和第一財經記者2015年走訪德國、波蘭等中歐班列主要抵達或中轉城市時相比,呈現出的是成倍的增長,實現進出口貿易總額達170億美元。與此同時,主要由中國資金承建的高鐵也在土耳其、匈牙利、保加利亞、塞爾維亞等國家逐漸形成亮點。由中國鐵路總公司承建、耗資約28.9億美元的中東歐16+1合作「旗艦項目」匈塞鐵路也將於今年底通車。而英國在退歐的政治經濟大環境下,也希望通過建立足夠成熟的金融服務網絡為「一帶一路」的金融發展提供支持。
英國想接「一帶一路」金融服務重任
從地理位置來看,英國似乎與「一帶一路」有點距離,但英國卻是第一個要求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西方已開發國家。因為一向「外向」的英國人早早地看到了「一帶一路」倡議將給英國帶來的無限商機。
2017年剛剛開年,一列從浙江義烏始發的中歐班列,歷時17天,抵達了英國倫敦巴京(Barking)火車站,全程運行12451公里。這是首趟駛抵英國、來自中國的貨車班列,也被視為中英兩國在「一帶一路」建設合作方面邁出的新步伐。這列裝載著34個貨櫃的貨車,經阿拉山口海關出境,途經哈薩克、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德國、比利時、法國,最終穿過英吉利海峽隧道抵達倫敦。3個月後,班列又從倫敦返程回到義烏。
「英國對中英之間開通鐵路運輸貨物業務非常支持,在英國退歐的情況下,他們需要尋找更多的商業夥伴,需要與歐盟以外的國家建立更深入也更牢固的貿易關係。而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就開通了這樣的運輸途徑,正好達到了中英互惠互利雙贏的效果。」負責義烏倫敦班列運營的123運輸公司運營經理甘龍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短期來看,抵達倫敦的中歐班列對中英貿易的發展起到的作用可能並不明顯,但長期來看,這種時間短、運費低的運輸方式,對很多中英企業極具吸引力。
事實上,貨運班列對於英國參與到「一帶一路」倡議的象徵意義,要大大超過實際意義。金融業國際領先的英國在「一帶一路」上最能發力的還是金融服務。
倫敦金融城亞洲事務大使馬雪莉(SherryMadera)對第一財經記者說:「『一帶一路』讓人興奮,英國尤其是倫敦成熟的金融體系,可以為『一帶一路』沿線國的基礎設施建設等多種投資提供所需要的金融服務和充足資金,這也是倫敦的特別之處。」
中國銀行倫敦分行副行長王化斌也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倫敦作為全球排名第一的國際金融中心,其金融市場和服務實際上一直都在輻射」一帶一路「的沿線國家,包括歐洲、中東和非洲,甚至俄羅斯和中亞等地」。
之所以會形成這樣的格局,王化斌認為主要源自兩方面:「第一,國際上主要的大型跨國金融機構,都把倫敦作為歐洲、中東、非洲等地區的區域總部,依託這樣的總部實現儘可能廣泛的人才輻射,從而對這些地區的業務進行條線化管理;第二,倫敦作為離岸並且相當開放的國際金融中心,不論是大型企業的借貸市場以及債務資本市場,還是股權債務市場,其投資者很大部分是來自英國以外的公民,包括『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來自沿線國家的投資者所占比例還不小。從這兩方面來說,倫敦一直在服務這些地區和國家。」在王化斌看來,這也是倫敦在資金、人才、法律、監管、時區、語言等多方面具備的綜合優勢。雖然退歐會造成一些不確定性,但他並不認為倫敦的國際金融中心會被取代,「這是歷史沿革所形成的,未來將會繼續。」
王化斌還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中國銀行總行在「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後,就制定了「建立『一帶一路』金融大動脈」的全球戰略,倫敦分行是中國銀行覆蓋中東、歐洲和非洲地區最大的分行,也是專業化程度最高的分行。
「在過去幾年,中國銀行在倫敦設立多個區域化的產品和服務中心,最典型的就是歐非銀團中心,還有隸屬總行的外匯交易中心,還有大宗商品融資中心,這些中心發揮了輻射整個區域的作用。」王化斌介紹說,中國銀行正是利用這些中心,與「一帶一路」沿路國家的分行進行配合和互動,目前已經介入眾多與「一帶一路」相關的項目,並且收穫不少成功案例。比如去年,倫敦分行代表作為銀團的牽頭行和代理行,就為中國在沙烏地阿拉伯最大的投資項目(總額40多億美元)——「延布煉廠」項目的融資起到了關鍵作用。
德國充當「一帶一路」運輸大動脈的樞紐
在2015年製作「一帶一路」專題電視系列片期間,第一財經記者走訪了漢堡、杜伊斯堡和柏林等城市後發現,由於德國在中歐貿易以及相配套的海運和貨運方面的優勢,「一帶一路」倡議在當地的接受度較高。
兩年過去,漢堡港來自中國的貨運量繼續保持領先。在4月7日舉行的「漢堡——通往新絲路的大門」論壇上,漢堡港務局執行長延斯·邁爾(Jens Meier)表示:「2016年往來中國的貨櫃運載量達到260萬標準箱,中國是漢堡港最重要的合作夥伴。」
據邁爾說,漢堡港與中國的直達列車班次以及中途在俄羅斯停留的列車班次也在持續增長。目前,往來漢堡港與中國共32個目的地的鐵路運輸服務項目有177個。鐵路貨物服務已形成一定規模,「為此我們應該儘快聚集所有的商業夥伴,討論新的策略,如何制定標準化的框架條件支持『一帶一路』,擴大漢堡與亞洲貨運班列的樞紐建設。長久以來,許多客戶和商業夥伴對漢堡港的各大優勢已經十分熟悉了。但是,通過加強漢堡與中國之間鐵路交通的建設,我們可以提高水路、鐵路和航空運輸的結合度,從而提供物流鏈上規劃的高度保障性。」
漢堡市經濟促進局國際部主任馬興漢(Stefan Matz)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中也提出:「漢堡與中國之間貿易和經濟往來可以追溯到200年前。上海與漢堡之間每年都有汽車拉力活動,現在,長跑愛好者凱·馬庫斯已經從漢堡出發,沿著1.2萬公里的新絲綢之路跑向中國。絲綢之路的象徵意義為中國與漢堡之間友好關係的拓展提供了契機。我相信,包括中國與德國之間的各個國家都將在『一帶一路』倡議下受益匪淺。」
德國聯邦外貿和投資署總經理彭澤(Benno Bunse)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一帶一路」是一個雙贏的倡議,「通過對沿路國家包括哈薩克、伊朗、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國的基礎設施建設,中國可以開闢新的市場,而政治和經濟的愈加穩定也會給這些沿線國家帶去更多商業機會。而德國和中國,更是可以合作共建,一起參與大型基礎設施建設的兩大強國。同時,兩國也可以一起在該倡議中獲得更多自身建設需要的自然資源和能源。」
中東歐期待中國投資基建為重
2016年夏季,國家主席習近平到訪波蘭和塞爾維亞,見證了中國與波蘭和塞爾維亞多項投資合作備忘錄和合作項目的協議簽訂,為推動「一帶一路」在中東歐的進程添柴加火。
2016年末,在波蘭華沙舉行的第26屆東歐經濟論壇上,波蘭前總理波蘭瓦爾德馬·帕夫拉克(Waldemar Pawlak)表示自己非常認同中東歐16國是德國和俄羅斯之間投資潛力巨大的區域定位。在他看來,「一帶一路」倡議有效地促進了歐洲與亞洲的貿易,特別是對於中東歐那些內陸國家極其有益。與此同時,波蘭政府官員還在會上透露了一些與中國合作的具體項目,包括建設機場以及在環保能源方面的多項合作。
作為第一個加入亞投行的中東歐國家,波蘭於去年3月11日通過了《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協定》法案。法案生效後,波蘭正式成為了亞投行的創始成員國。波蘭在亞投行的出資額為8.318億美元,約占總股本的0.9%。
兩年前第一財經記者在華沙採訪時,當時的波蘭信息和外國投資局局長馬伊曼(Slawomir Majman)就告訴記者,波蘭積極加入亞投行,就是希望在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中時獲得更多的基礎設施投資以及由此帶來的利益。去年底,波蘭在亞投行的副董事佩費爾(Radek Pyffel)在上任之後也曾向媒體表示:「眾所周知,亞洲是21世紀的未來――在那裡將會吸引最多的投資與建設。因此,我們作為創始成員國,只要是亞投行運作的地方,波蘭的企業就能夠更有效地爭取到亞洲地區基建方面的合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