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中國杭州的西湖叫“西蓄水池”,武漢的東湖叫“東蓄水池”,有人肯定會說,這是不可能的。但是,在新加坡,“湖”就是叫“蓄水池”,如麥裏芝蓄水池、克蘭芝蓄水池等等,除了西部一個裕廊湖及大學內的湖泊外,新加坡全國十幾個湖泊統一都叫“蓄水池”。
中國和港澳台新都屬于大中華文化圈,雖然大家都用的是華文,由于分別屬于不同的國家和地區,華文也出現了“差別”,如同樣是“水”,中新用的卻是不同的詞彙。在中國,對“水”是有多種說法的,小的淺的“水”曰“池”或“塘”,如成語中的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池淺王八多等;深的“水”曰“潭”、“淵”等,如成語中的龍潭虎穴、積水成淵”、如臨深淵,、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等;大的“水”曰“海”如東海、南海等;最大的 “水”曰“洋”,如太平洋等;用的比較少的詞是“泊”、“津”等,如梁山泊、逍遙津等;用的最多的詞是“湖”,如東湖、西湖、南湖、太湖、巢湖等等,幾乎每個城市都有。但是,也有特殊的,如昆明的滇池、東北的五大連池也很大,卻也叫“池” 把湖泊說成“池”並無不妥,;北京的北海、中南海很小,卻叫“海”,連下暴雨一些城市出現的“積水”,也說成“海”,這些都是“你懂的”,約定俗成了。
但是新加坡把這些“水”,都說成“蓄水池”,就值得商榷了,因爲加了一個“蓄水”含義就變了,就有人爲的因素在裏面了,一般來說,“蓄水”是特指有特殊作用的水,如自來水廠的“蓄水池”,汙水處理廠的“蓄水池”,雨水蓄水池等等。“蓄水池”也有“水庫”的含義,中國就有很多“水庫”,大部分用于農業水利或者水力發電等作用。但是,新加坡的“蓄水池”的“蓄水”,雖然都是收集雨水的,並非全部都作爲自來水廠的水源及發電上的用水,一些還是是供人們遊玩的。湖泊也是收集雨水的,但是一般不叫“蓄水池”。 二來“池”一般都指“小”的水面,如遊泳池、化糞池等,人們經常說的,廟小妖風大,池淺王八多等等,也說明“池” 是指較小的水面。但是新加坡有的“蓄水池”卻很大,一般都有幾平方公裏,有的還有十幾平方公裏,再叫“蓄水池”也不符合實際了。
出乎人們意料的是,新加坡的“蓄水池”不少還是旅遊景點的代名詞,一般人都認爲,“蓄水池”沒有什麽好看的,事實並非如此。筆者日前曾到過麥裏芝蓄水池,開始也以爲不好玩,來了以後,才發現這裏是一個自然保護區,純天然的湖泊,湖光山色美不勝收, 清澈的池水與翠綠的森林使得這裏仿佛這裏是世外桃源,,湖面上碧波蕩漾小船悠悠,遠處的原始森林郁郁蔥蔥,戲耍的猴群跑來跑去,密林深處的步行吊橋更是別具一格…… 筆者認爲,一點兒也不亞于中國的一些“名湖”, 這麽好的風景,卻叫做“蓄水池”,豈不大煞風景。
無獨有偶, 新加坡還有十幾個蓄水池,除了麥裏芝蓄水池以外,還有實裏達蓄水池、勿洛蓄水池、克蘭芝蓄水池、貝雅士蓄水池等等。 它們都被綠油油的草地、森林和沼澤包圍著。 這裏的優美景致,能讓都市裏的人們能夠暫時離開城市的喧鬧,放松心情,充分體會大自然的甯靜和美麗,但是它們無一例外都叫做“蓄水池”, 這些大好美景讓一個“俗稱”給埋沒了。
新加坡的湖泊還有個特色名稱是:“上段蓄水池”和“下段蓄水池”,如“實裏達上段蓄水池” 、“實裏達下段蓄水池” ;“貝雅士上段蓄水池”、“貝雅士下段蓄水池”。按照地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習慣,把西、北方向爲“上段蓄水池”,東、南方向爲“下段蓄水池”是可以的。但是,最好不用“上下”,直接用“東西”, 如“實裏達上段蓄水池”就叫“實裏達西蓄水池”;“實裏達下段蓄水池”就叫“實裏達西東蓄水池”,這樣就會更簡單明了一些。
水庫在中國也很多,但是也可以把它叫做“湖”, 如三峽水庫,毛澤東在詩句裏也說它是 “高峽出平湖”。 中國的一些水庫,爲了打旅遊牌,現在都紛紛更名爲“湖”了, 如安徽的陳村水庫,現改爲太平湖;安徽浙江交界的新安江水庫,改爲千島湖等等,目的是使美景配個美名,畢竟“名不正言不順”, 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就能更好地宣傳,吸引更多的遊客。而新加坡卻把這些風景區叫成“蓄水池”豈不辜負了大好的湖光山色。看來,新加坡也要與時俱進跟上時代潮流了,還“蓄水池”本來面目,稱“蓄水池”爲“湖”或者其他的通用名稱了。
因此,筆者建議:新加坡現有的“蓄水池”,除了特別小的、仍然只有蓄水功能的保留蓄水池名稱外,其它的是否可以改名爲“湖、池、潭”等通用名稱,其中如“實裏達上段蓄水池和實裏達下段蓄水池”更名爲“實裏達西湖和實裏達東湖” ; “貝雅士上段蓄水池和貝雅士下段蓄水池”,更名爲“貝雅士西湖和貝雅士東湖”等等, 讓好馬配好鞍,美景配美名。
投稿作者:田柏強,原中國安徽工人日報高級記者,現旅居新加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