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麽新加坡PR申請被一拒再拒?是不是政府“大小眼”,像平時感覺到的那樣就偏愛高工資繳稅多的洋人?
這真是冤枉了新加坡移民廳,先看三個分別來自法國、瑞典和韓國人的例子,他們在成爲新移民的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可能超出你的想像,更刷新你對申請PR的某些認知。
A先生(來自法國)
52歲,運輸行業高管,月薪3萬新幣,夫妻兩人都是法國人,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外籍待遇派往新加坡,抵達第二年申請PR被拒(編者按:一般上EP要等工作兩年後才能申請PR)。
申請原因:
A先生在新加坡租了一間獨棟別墅,家裏長期雇傭兩名菲傭。
由于近幾年經濟狀態不理想,A先生所在的運輸行業受到沖擊,他擔心公司不久將重新和自己簽訂新加坡本地待遇的合同,那就意味著要給自己每月3萬新幣的高工資繳納18%左右的稅費。
如果成爲新加坡PR,公司將會爲A先生支付相應比例的CPF(養老保險,只有新加坡公民及PR才可以享有),他希望能夠通過PR身份獲取相應的經濟收入。
被拒原因分析:
我來自法國,在新加坡是外籍待遇,或許審批官認爲我是否持有PR身份對于我的生活沒有本質區別。
我的工作流動性較強,每2-3年會更換一個國家,可能會造成我不具有長期在新加坡居住需求的印象。
我再過幾年就會考慮退休,看上去對社會的貢獻有一定的限制。新加坡每年爲來自歐洲的PR申請者提供的名額非常有限。
被拒後的狀態:
申請被拒沒有對我的生活帶來什麽影響。新加坡離泰國很近,我和家人都喜歡去泰國旅遊,我和太太更傾向退休後在泰國生活。
被拒後我也沒有再提出申請,感覺確實不是很必要,再說半年後我就被公司派往上海工作了。
對面站著這樣一個人,你會想到他是新加坡人嗎?
B先生(來自瑞典)
30歲,制造業市場管理者,月薪8000新幣,太太是中國人,有一個女兒,在新加坡居住兩年後申請PR被拒。
申請原因:
B先生申請PR主要是從經濟方面考慮的,他和太太在新加坡每月花3000元租房,孩子上學1200元,支付太太在國內父母生活費1000元,剩余的錢支付日常開銷並儲蓄,經濟並不算富裕。
如果長期居住在新加坡,夫妻倆都希望能獲得PR身份考慮購買組屋,而且孩子很快要上小學了,以PR身份申請公立學校幾率更高,公立學校學費也比私立學校低一些。
被拒絕原因分析:
新加坡政府給歐洲人預留的PR席位很少,能夠申請通過的必然是精英類人士,對社會或經濟有更大貢獻的人。
我的工作專業性不是很強,收入也不算高,我們的存款不多,也不敢大手大腳的花錢,可能各個方面都不是很有優勢。
我們不是沒有考慮過回瑞典,作爲瑞典人,孩子的教育經費,全家醫療等方面,都更經濟實惠,因此我們申請PR的同時內心也有一定的搖擺。
被拒後的狀態:
被拒絕半年以後,B先生又開始重新申請PR,希望這一次能夠通過。
你能認可這樣一位來自瑞典的新加坡人嗎?
C先生(來自韓國)
48歲,公司財務分析經理,月薪15000新幣,夫妻倆均來自韓國,有兩個兒子,在新加坡居住四年後申請PR被拒。
申請原因:
C先生說他非常熱愛自己的祖國,並表示自己不可能放棄韓國國籍成爲其它國家的公民。之所以申請PR,是因爲自己的太太喜歡新加坡,還希望能夠在新加坡買房(作爲投資)。
大兒子也因爲從小在新加坡長大,認爲自己是新加坡人,兒子如此的認知一度讓C先生很郁悶,但是他還是在老婆和一個已經獲得PR的韓國朋友的慫恿下決定申請PR。
C先生申請PR也考慮到孩子上學的問題,之前孩子一直在國際學校上學,如果搬回韓國,跟不上韓國學校的教學水平,所以他希望在小兒子上小學前獲得PR身份,讓孩子進入新加坡公立學校讀書,經濟上的負擔會小很多,日後如果回到韓國繼續上學可以更有競爭力。
被拒絕原因分析:
我來自韓國,年齡已經接近50,很多人都知道韓國人是很愛國的。因此無論從年齡上還是從真正成爲“新加坡人”的角度上來看,我都不具有優勢。
我的老婆孩子每年都要回韓國住兩個月,就是爲了培養孩子對韓國的感情,這些也許都是政府判斷我是否適合成爲新加坡PR的因素吧。
被拒後的狀態:
C先生已經在做搬回韓國的准備,因爲距離上次申請將近一年後,一家人的狀態沒有發生太多變化,他覺得再次申請的成功率不高,還不如早點回韓國,讓孩子在那裏讀書好了。
是不是很難想像一個韓國人告訴你自己其實是新加坡人
這三位申請PR被拒的“外國人”在新加坡有不錯的收入,甚至是過著令很多人羨慕的高薪階層的生活。
在面對申請新加坡PR的時候,他們卻成爲了不受新加坡政府待見的群體,這也許跟新加坡希望維持現有種族比例有密切關系。
新加坡向來將國民的種族分爲四大類:“華族”、“馬來族”、“印度族”和“其他”。
目前,這“四大種族”在新加坡的比例,分別是76%、15%、7%、2%。最近有一項調查,發現新加坡人比較能夠接納屬于這三個種族的新移民,但這三個種族以外的其他人,就沒那麽容易被接納了。
前面三位分別來自法國、瑞典和韓國的朋友,他們都希望成爲新加坡PR,但作爲種族標簽爲“其他”,是新加坡人比較不能接納的一群。
在對這類人群進行PR審核的時候,條件要求恐怕更加嚴苛,他們成功申請PR的概率,是不是更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