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上有網友提供的重要信息如下:
1)一名持有EP准證的女性IT從業者。
2)2015年來新加坡工作,申請薪水6700,期間有漲薪一次,2017年8月剛交完3200新幣的稅單。
3)最近有意向換一份工作,拿到了OFFER,新公司是金融保險類性質的,薪水上浮10%,申請11天後結果申請被拒。
網友覺得自己已經持有2年的EP,也按時交稅了,換工作申請卻下不來好失望。就想請教:
現在新加坡是否是對EP收緊了?是否政府對金融保險行業不允許聘請外國人?
根據專家(新加坡眼)了解,工作准證是否獲批,和申請者的年齡、學曆和專業,都很有關系。比方說,年齡偏大是不利因素;最高學曆是什麽,在哪裏拿的(在本地受過教育的會加分,尤其Poly或本科在本地讀的);另外,如果求學專業和申請工作匹配,當然也加分。
根據網友給的補充資料“年齡35歲、學曆國內211本科/985碩士,專業是IT方向的”,初步判斷:
IT專業,這點在各個行業的價值體現不同,所以說不准。比方說如果是跳槽到保險行業,就是減分,因爲保險行業的IT比重較低,僅是客戶數據收集而已。
以網友申請EP的經曆爲例,人力資源公司的資深顧問也給出了分析意見以下:
EP准證的申請評估相對複雜和嚴格。人力部會集合公司背景,個人資曆, 崗位和薪水設定等因素綜合考慮,也會結合本地人的資源互補性……,因爲這些EP申請人,未來很大一部分可能會成爲新加坡PR甚至公民,從政府或人力部層面來看,必然需要嚴謹和客觀的考量。
1) 第一次成功申請到了EP,准證兩年到期再renew也不一定會批,因爲兩年後人力部對于EP的考核也提高了, 比如薪水門檻大幅度提高了,就算renew的時候你按照人力部的要求提高了薪水, 但是公司運營情況不好比如財務報表不夠亮眼, 也不足以說服讓人力部批准EP的renew。
2) 第一次EP申請批了, 第二次換了公司申請,也不保證能批。對于每個行業,每個公司,每個公司內部不同崗位,人力部都有一定考量,優先聘請本地人的大方針沒有變, 並且越來越嚴。在當前大環境下,如果申請到EP,說明公司夠強,你夠強, 你們的運氣也夠好。
所以這個IT女生被拒的情況,總體來說並不奇怪。申請人和公司必須有針對性地提供具說服力的資料和解釋,來說服人力部批准你的EP, 比如你的經驗學識,新公司的工作內容和崗位正是你能勝任的,而本地人力市場上可選人員又比較少……。
務實的網友在查閱信息後,也認識到金融行業好像更願意聘請本地人。現在公司已經幫她上訴了,不知道希望有多大,因爲被拒原因是不會透露的。
針對她的另一個疑問“如果被拒了卻可以更新我的准證,那政府的意思,是不鼓勵換工作嗎?” 政府應該不是不鼓勵換工作,而是鼓勵各位的專業和職業以及行業更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