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新加坡政府的最新戰略,未來將會進一步增加幼兒園的學額。相信很多家長對于新增學額已經開始心動,在幫孩子考慮未來的時候,自己要先做好充分的准備。
新加坡的教育,聞名世界,
所以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去新加坡留學深造。
新加坡給人更多的感覺,是新興的希望。
新加坡堅持“全人教育”的理念、
創新性的教育體系,
讓這個多元的移民國家
屹立在世界教育前列。
在新加坡讀幼兒園
家長們放心,是有道理的。
新加坡教育
1. 新加坡的基礎教育排名世界第一;
2. 教育分流,因材施教,重視雙語;
3. 少教多學,培養創新能力;
4. 新加坡高中生考入全球前一百大學的高比例;
5. 通往世界頂尖名校的最佳跳板;
6. 新加坡擁有排名亞洲第一的大學:國立大學。
新加坡環境
1. 全民閱讀型社會,免費圖書館、社區圖書館、大型國際圖書館分布廣;
2. 學校分布在住宅區附近,方便孩子上學;
3. 經常舉行大型教育公益演講,政府支持各社會團體、各種族協會舉辦免費的公益教育活動;
4. 定期發放免費的《好公民》宣傳圖書;
5. 全世界治安最穩定國家之一,生活環境好,犯罪率低,孩子過來家長可以放心。
母子陪讀
低齡留學家長們難免擔心
孩子太小不能照顧自己。
所以接下來,
小文再向大家介紹一下
新加坡陪讀政策的優勢!
低齡留學,陪讀是家長們最關心的問題之一。新加坡能成爲低齡留學第一國,其陪讀政策功不可沒。其實很多國家都沒有陪讀這一說法的,在新加坡學生的母親或者(外)祖母可以在新加坡陪讀,這樣孩子在新加坡學習的同時,家長也可以放心。
陪 讀
1. 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
2. 有利于家長和學校及時溝通。
新加坡陪讀申請條件
1. 年齡3-16周歲,新加坡教育相關部門會認定學生若年滿16周歲,就已經具備獨立生活的能力,若學生年滿16周歲,陪讀媽媽將不再被獲准續簽陪讀簽證。
2. 讀完幼兒園,學生通過AEIS考試,並順利進入政府中小學就讀後,媽媽方可申請陪讀。
新加坡幼兒園
幼兒時期是培養一個人創造力和個性發展的重要時期,新加坡的學前教育一向重視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和自主能力,憑借這一優勢,越來越多的家長傾向選擇在子女低齡階段就將其送去新加坡讀書。
新加坡幼兒園教育概況
新加坡幼兒園教育一般從3歲開始,分爲Nursery和Kindergarten兩個不同階段。
啓蒙班一年級Nursery1:2~3歲
啓蒙班Nursery2:3~4歲
幼兒園一年級Kindergarten1:4~5歲
幼兒園二年級Kindergarten2:5~6歲
中國幼兒教育與新加坡的區別
在中國,孩子進入幼兒園是學習知識的,甚至將與幼兒身心發展不相匹配的小學課程提前至幼兒園學習。而在新加坡幼兒園的孩子是來“玩”的,是真正意義的“寓教于樂”教學理念。以“玩”爲媒介,通過模仿老師所做的示範,使孩子在“玩”的過程中逐漸獲得知識和技能,並激發孩子學習的積極性。
新加坡政府規定了幼兒園每個學期必須有一定量的戶外活動,並且還有孩子的反饋報告,成績評估。大多不僅僅在室內進行教育活動,還有大量的室外活動,使小朋友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學習知識,有利于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
幼兒進入小學學習前,就有了一定的雙語基礎。新加坡是一個多元民族國家,包括華人、馬來人及印度人等,有著得天獨厚的語言環境。新加坡幼兒園一般教學兩種語言,英語和母語,母語包括華語、馬來語等。由于師資力量的教室牆面的布置上,也貼有不少圖,均是英語、華語同步的內容。
全面發展,常識教育值得關注
1. 內容廣泛。包括自然和社會多方面的內容,且從幼兒自身及身邊事物出發,再擴展到周圍環境,具有較強的可接受性。
2. 注重幼兒智力和能力的發展。教學形式靈活多樣,並與其他學科互相聯系、互相滲透,讓幼兒獲得完整的、綜合的知識。
3. 具有較強的地方性。比如,新加坡種族較多,各種族的風俗、節日、食物等各不相同;新加坡地處熱帶,常年高溫多雨,沒有四季之分,植物品種繁多,等等。
小文溫馨提示
幼兒園入學不需要參加考試,“0”條件入學!3至5歲的孩子可以直接申請新加坡幼兒園,即使是家長不在新加坡工作也沒有新加坡身份的小朋友也可以來新加坡讀幼兒園。
新加坡是世界上爲數不多的可以接受低齡留學的國家,從幼兒園到博士生都可以申請,但是難度上是逐漸遞增的。
國際幼兒園和私立幼兒園一般學額充足,政府幼兒園學額比較緊缺,需要申請,3歲之後申請政府幼兒園,學生准證獲批的可能性更大。
孩子作爲國際生讀完幼兒園後,無需參加政府舉辦的AEIS考試,便有機會升入政府小學入讀小一。
如果你有把孩子送去新加坡幼兒園的想法,但不知道如何規劃,請盡快與科文教育(中國),也就是跟小文溝通,我們會給你很多關于孩子在新加坡的建議!
小文建議:
家長在選擇時,
應尊重孩子對未來學業的目標,
或者前來科文教育(中國)
咨詢我們的老師,
我們會給你與孩子最合適的建議~
編輯:科小文 |作者:小耳朵 |審核:李琦
本文系科文教育原創,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