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家本地銀行星展(DBS)和華僑銀行(OCBC)以及多家跨國銀行在美國被起訴,被指合謀操縱涉及新元基准彙率的衍生品價格。
根據路透社報道,兩家美國投資基金公司在紐約提出這項訴訟。
這起操縱事件可追溯到2013年本地新元拆息率(SIBOR)和新元掉期利率(SOR)操縱醜聞,當時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的調查發現,20家銀行的133名貨幣和利率交易員“數度嘗試以不恰當的方式影響指標利率和彙率”。
除了星展和華僑銀行,其他被起訴的銀行包括花旗集團(Citigroup)、美國銀行(BOA)、摩根大通(JP Morgan)、蘇格蘭皇家銀行(RBS)、瑞士銀行(UBS)、荷蘭國際集團(ING)、法國巴黎銀行(BNP Paribas)、巴克萊(Barclays)、法國農業信貸銀行(Credit Agricole)、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渣打銀行(Stanchart)、三菱UFJ金融集團(Mitsubishi UFJ)、彙豐銀行(HSBC)、麥格理(Macquarie)和德國商業銀行(Commerzbank)。
兩基金公司提出訴訟
兩家提出訴訟的基金公司是FrontPoint Asian Event Driven Fund(簡稱FAED基金)和Sonterra Capital Master Fund(簡稱SCM基金),他們要求相當于損失三倍的賠償。
FAED基金在訴訟中指,由于銀行操縱和限制交易,導致它在美國交易的SIBOR衍生品價格被造假。SCM基金則指出,因爲銀行的操縱,它在涉及新元外彙遠期交易時支付過高價格或獲得的付款過低。
星展銀行和華僑銀行受詢時均表示不願置評。花旗集團發言人說:“指控沒有根據,(我們)將極力辯駁。”
2013年,金管局譴責並懲罰20家銀行,它們在提交SIBOR、SOR和多個外彙現貨彙率的報價過程中,在監管、風險管理和內部管控方面都出現疏失,並規定其中19家銀行,必須提交介于1億元至12億元的額外法定儲備金,爲期一年,期間不得享有任何利息,以作爲懲罰。金管局去年歸還了120億元的額外法定儲備金給這些銀行,因爲他們已采取行動加強治理。
金管局是在2012年7月,當倫敦銀行同業拆息率(LIBOR)醜聞爆發後,連同新加坡銀行公會和外彙市場委員會,對各大金融指標的制定過程展開調查。
在LIBOR醜聞事件中,巴克萊、瑞士銀行和蘇格蘭皇家銀行因涉嫌操縱LIBOR的制定,總共被英國和美國金融監管當局罰款近25億美元(33.6億新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