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采購與材料管理學院昨晚發布的最新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顯示,上個月的制造業PMI較5月滑落0.2點至49.6點,這是該指數自去年6月以來連續12個月低于50點榮枯線。上一次出現這種情況,是在2001年2月至2002年2月期間,當時共持續13個月。
海外需求疲弱導致訂單和産量減少,使市場情緒持續低落,我國制造業連續12個月陷入萎縮。
經濟師認爲,我國制造業供需基本面短期內依然疲軟,但對于下半年制造業行情會不會好轉,受訪經濟師看法不一。
新加坡采購與材料管理學院(SIPMM)昨晚發布的最新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顯示,上個月的制造業PMI較5月滑落0.2點至49.6點,這是該指數自去年6月以來連續12個月低于50點榮枯線。上一次出現這種情況,是在2001年2月至2002年2月期間,當時共持續13個月。
采購經理指數是本地制造業的領先指標,一旦跌破50點就意味制造業陷入萎縮,維持在50點以上則表示擴張。
根據SIPMM的報告,6月制造業表現不佳,主要是因爲新訂單和新出口訂單的跌幅加劇,工廠的産出也由升轉跌。制造業産出在連續萎縮10個月後,5月首次回彈至50.1點的擴張狀態,但上個月又回落至49.4點。
另一方面,整體庫存和成品庫存都以更快速度擴張,凸顯出制造商的存貨積壓情況。
華僑銀行經濟師林秀心認爲,比起全球和區域制造業PMI接連出現“綠芽”複蘇迹象,新加坡制造業下半年“依然見不到隧道盡頭的光亮”。
在新訂單增加的帶動下,美國供應管理協會(ISM)公布的6月PMI上揚1.9點至53.2點,表現好于預期,歐洲和英國的PMI也分別上揚0.2點和1.7點,都呈現擴張趨勢。在亞洲,台灣和韓國的PMI也都在6月回彈至50.5點。
也有分析師指出,由于新加坡與中國經貿往來密切,我國制造業PMI受中國方面數據的影響較大。中國官方及財新/Markit上周公布的6月制造業PMI雙雙下滑,顯示中國經濟下行壓力並未得到明顯緩解。
林秀心認爲,本地制造商在短期內難以重振信心,尤其是當英國退出歐盟爲市場帶來更多不確定因素。
大華銀行經濟師陳達德則樂觀預測,如果美國經濟持續複蘇,就有望帶動我國制造業活動,去年制造業表現欠佳的低底線效應,也爲下半年的制造業同比增長提供支撐。
陳達德指出,盡管PMI持續萎縮凸顯出制造業者的謹慎心態,但在生物醫藥領域強勁表現的帶動下,我國制造業産值在4月和5月都持續上揚。“如果美國的就業數據和消費數據表現良好,本地企業下半年還是有迎頭趕上的機會。”
同樣受産出過慢、新訂單和新出口訂單減少影響,6月電子制造業PMI較5月滑落0.1點至49.0點,連續兩個月下滑,也是該領域連續12個月陷入萎縮。
日本經濟新聞(Nikkei)與金融信息公司Markit今天將公布新加坡整體采購經理指數。和制造業PMI不同的是,日經新加坡整體經濟PMI還涵蓋服務業、零售業和建築業等其他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