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師認爲,我國經濟前景仍有許多未知,企業不願增加開支,因此增長勢頭或難以維持。
陳愛薇 報道
我國制造業雖然連續第14個月陷入萎縮,但由于新訂單和新出口訂單增加、工廠産值和就業提高,8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較上個月上升0.5至49.8,進一步接近50的水平。
經濟師認爲,經濟前景仍有許多未知,企業不願增加開支,因此增長勢頭或難以維持。亞洲其他地區的制造業指數有所回彈,主要靠當地需求支撐。
新加坡采購與材料管理學院(SIPMM)昨天發布最新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自去年6月至今年8月,指數已連續14個月低于50的榮枯線,改寫上一次從2001年2月至2002年2月的連續13個月記錄。然而,過去14個月來制造業PMI並非直線下滑,今年2月份寫下2012年以來最低的48.5後開始轉好。
電子業突破榮枯線
另一方面,電子業PMI在萎縮13個月後,今年8月首次突破榮枯線,上升0.5至50.2,主要是因爲新訂單、新出口訂單和工廠産值好轉。
采購經理指數是本地制造業的領先指標,一旦跌破50就意味制造業萎縮,維持在50以上則表示擴張。
澳新銀行(ANZ)經濟師黃偉文表示,新訂單和新出口訂單仍處在50以下,顯示制造業的擴張勢頭仍疲弱。電子業PMI有所回彈,主要因爲年底季節性的新産品問世。
黃偉文也說:“貿易對我國經濟貢獻的比重相當大,新加坡制造業對企業開支的敏感度高于其他亞洲國家。目前經濟有許多不明朗因素,如美國聯邦儲備局何時加息及英國脫歐會有何影響,因此企業多不願意貿貿然提高開支。本地制造業接下來或許會因佳節期間而有起色,但PMI最多只能恢複到50點左右,很難有重大突破。”
華僑銀行經濟師林秀心表示,一般上電子業會引領制造業,如果電子業的增長勢頭可以持續數個月,對制造業來說是個好兆頭。
林秀心也說:“只要制造業和電子業PMI到第四季都有良好表現,將有望提振下半年的制造業整體增長。不過,我們認爲下半年制造業表現持平的可能性高過持續擴張。”
在前一天,日本經濟新聞(Nikkei)、調查與金融信息公司IHS Markit聯合發布的8月份亞細安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報告顯示,越南PMI從51.9上揚至52.2,印度尼西亞從48.4上揚至50.4,泰國從49.3上揚至49.8,日本從49.3上揚至49.5。中國、印度和台灣的制造業PMI也都捎來好消息。
黃偉文認爲,許多亞洲地區有內需的支撐,如印尼,而以出口型經濟爲主的新加坡,比較難追上它們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