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香港公屋和新加坡組屋這兩個極相似的政策,卻有著截然相反的效果。歸結到底是兩個原因……
這些年,人們總愛把同爲亞洲四小龍的“中國香港”和“新加坡”互相對比。而人們最常提到嘴邊的話題,就是新加坡的“組屋”和香港的“公屋”。
1
比土地
香港土地的寸土寸金,從上世紀90年代起就名聲在外。當時香港爲了能解決居住問題,建造了大量公屋,但由于房型擁擠狹小,被戲稱爲“鴿子籠”。
如今去香港旅行,仍能找到這些房子,而且還有很多人住在其中。
那麽,香港現在的情況是不是改善了呢?答案是否定的,而且情況更加嚴重。
這一棟棟讓人看了犯密集恐懼症的高層住宅,就是香港如今住房情況的真實寫照。這不禁想問,爲什麽這麽多年過去,香港的住房問題反而更嚴重呢?
歸結到底,香港土地夠多,但是能拿來造公屋的地太少。據可靠數據顯示,香港目前有80萬個公屋單位,40萬個資助房屋,和160萬個私人住宅單位,公私比例是4比6。
反觀新加坡,有101萬個組屋單位,37萬個私宅單位,公私比例是7比3。
再對比實際住房情況。新加坡目前有82%的國民住在組屋,香港只有44.8%的人住在公屋。其次,新加坡的人均居住面積爲30平方米,是香港的14.96平方米的兩倍之多。這樣一比,二者簡直高下立判。
而導致香港公屋土地緊缺的罪魁禍首,是土地都流到私人發展商手裏了。私人發展商建造樓房的目的,最重要是要賺錢,因此樓價連年飙漲,香港百姓住不起私人房屋,又輪候不上住公屋,因此惡心循環,香港住房問題越來越嚴重……
2
比規劃
香港中文大學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伍教授今年在新加坡住了三個月,研究新加坡如何用科學規劃來治理城市。
她曾在公開場合評論新加坡的長遠規劃:“尊重科學,尊重真相,這是我覺得最感動的。他們很尊重人們生活的過程當中,使用的空間效果如何,然後再評核改良。下次做的時候就有進步。”
這一點能從新加坡著名城市規劃師劉太格的口中得到印證。
他曾表示,新加坡建屋發展局在1989年時,就爲政府制作了一份遠及100年的概念規劃。在他看來一切提早規劃是新加坡如今組屋政策成效卓著的關鍵。
同時,爲了保證規劃的科學合理,劉太格專門聘請了12位擁有博士學位的社會學家幫助研究,研究之後的成果將用在下一輪的規劃中。規劃每10年更新一次。同時要展望未來10至15年的發展,訂明具體土地需要。之後每五年再修訂一次使用用途、發展參數、開發方案的總體規劃。
聊了這麽多新加坡,香港難道沒有任何規劃措施嗎?
其實是有的。香港政府預計在今年公布《香港2030+:跨越2030年的規劃遠景與策略》,將作爲香港發展策略。
曾有記者專門訪問劉太格:“您覺得香港政府這種十幾二十幾年的規劃,足夠嗎?”他笑了笑不置可否,沒有多談。
但明眼人都明白,香港這種只規劃20年計劃,和新加坡動辄100年的規劃,簡直小巫見大巫。
在經過土地和規劃的對比之後,我們終于明白,如今新加坡組屋的成果,是多麽來之不易!
看完這些對比,各位通心粉對新加坡組屋政策有什麽特殊的觀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