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走到重大的曆史節點上,總會有不得不做出抉擇的時候。40年前是新中國做出第一次曆史性選擇的時間點,如今也到了必須做出第二次選擇的時刻。其實,自二十世紀初中國加入WTO開始,中國就已經需要思考新的發展方向,但因爲種種原因,這個選擇一直被拖延。到了今天,能夠思考的時間幾乎沒了,曆史的潮流推動著整個國運前進。
這第二次曆史性選擇,對則脫胎換骨進入下一階段;錯則打回原形步入以前的輪回。在面對伴隨重大風險的抉擇時,人往往會有一種依賴性,想要尋找能夠安全渡劫的方法。以史爲鑒的確不失爲一種較爲“聰明”的做法,但現實往往非常複雜,每個國家、地區都有自己的特殊情況。中國國內各地都需要因地制宜,更不用說國與國之間的差別了。
目前,國內對于未來的發展方向呼聲最高的是學習新加坡模式。上至決策層、下至學術界,有一批人高舉“新加坡模式”大旗高聲呐喊。相比歐美西方發達國家,國內吃瓜群衆對新加坡並不是很了解,大部分人只把新加坡當作旅遊勝地。然而,新加坡也有一段頗爲戲劇性的發家史。
新加坡南面新加坡海峽與印尼相望,北鄰柔佛海峽與馬來西亞,是城市島國,總面積719.1平方公裏(僅爲上海的九分之一),由新加坡島(占全國面積的 88.5%)和附近63個小島組成,總人口560萬人。
1965年,新加坡脫離馬來西亞正式獨立後,赫赫有名的李光耀正式開始了他的傳奇表演。
新加坡建國後,李光耀率先做的就是確立其新加坡最高領導人地位。1968年,新加坡的人民行動黨擊敗了所有競爭對手,成爲政治上一黨獨大的唯一執政黨。時至今日,人民行動黨依舊是新加坡的唯一執政黨。
之後,李光耀開始了大規模立法用以規範國民行爲,並在思想上引入儒家文化重構國民思想。此外,新加坡還制定了嚴格的控制人口計劃(簡而言之就是計劃生育)緩解人口壓力。(注:新加坡國土面積太小,能夠容納的國民極其有限,在英國殖民時期,新加坡經濟完全依靠外貿中轉差價紅利,無法養活那麽多國民)
爲了有效控制全社會資源,新加坡于1974年成立了著名的淡馬錫公司,直接控制國聯企業的股權。同時,還配套一系列改革開放措施:
金融開放。1975年實現了國內利率自由化;1978年取消了外彙管制;1995年推出國際板;1999年本幣管制放開。
貿易開放:由于新加坡國土面積狹小且資源匮乏,大多數生産生活物資依賴進口,新加坡開設了8個自貿區。
爲了從海外招商引資,李光耀四處站台,甚至放出豪言,“假如你們在8年內不能從這裏收回你們的資本至少3倍或4倍的利潤,我願意依票面價值另加6%購回你們的股份。”
此外,在招商引資方面,新加坡制定了商業總部獎勵、營業總部獎勵、跨國營業總部獎勵等多項措施,鼓勵外國企業到新加坡設立總部或地區總部。利用“超國民”待遇,促使外資服務本國産業政策。
新加坡建國後數十年間,實現了從第三世界國家發展成發達經濟體的奇迹,新加坡在工業化進程中“先汙染後治理”,通過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改善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關系。
在依靠工業化野蠻發展成功積累財富後,新加坡開始調整國內産業結構,謀求産業升級。
本世紀九十年代,新加坡開始大力扶持技術密集型産業,淘汰勞動密集型産業。1979年,新加坡釋放了一攬子政策紅利用以降低生産成本。雇主的公積金繳納率從25%降到10%,公司所得稅及個人所得稅都相應的降低;投資新興産業所得稅只征10%,凡被政府批准的研究和開發項目,資本支出第一階段減稅25%,此後每年減稅3%。
並且,新加坡把早前培育的成熟國企開展私有化,抽調資源用以投入新興産業。1983年,新加坡成立了貿易發展局,開拓外部市場。1986年又成立了私有化委員會,進行國有企業的股份化和國際化。
爲了配合産業升級,新加坡對人才的投入非常巨大。2002年,新加坡提出“産業21計劃”,前後投入數百億新元培養人才、吸引人才。
與此同時,新加坡大規模投資海外市場,布局高新産業。1994年,于印度班加羅爾建立信息技術園,提供計算機業特別是軟件業的服務;同年,于蘇州建立工業園,開放創新綜合試驗;2007年,于天津建立生態城,建設成爲一座可持續發展的城市型和諧社區;2012年于廣州建立知識城,以知識經濟爲創新模式,彙聚高端産業與人才,打造一座經濟、人文與生態高度和諧及可持續發展的城市;2015年,于越南義安建立工業園,發展農業、服裝、快消品、電子産品等行業。
經過一系列改革措施後,新加坡在短短數十年中就完成了從一個落後的第三世界國變成發達國家的轉變。現今的新加坡,人均GDP超過5萬美元、失業率長期控制在2%水平、物價保持平穩……
新加坡簡直就是一個勵志童話。但是,故事往往都是騙人的,現實總是殘酷的。新加坡奇迹的背後伴隨著巨大的陰影。
新加坡號稱有全球最清廉的政府、全世界最好的營商環境。而實際上,所謂的最清廉政府其本質是世襲政府;所謂最好的營商環境其本質是締造富人樂園。
李光耀能力突出,對新加坡具有傑出貢獻,他一生占著那位子沒人反對。但李光耀死後,一把手的位子居然落到了他兒子李顯龍頭上。這與李光耀執政時提倡的“精英主義”有所不符。
新加坡的理念是“能者上位、高薪養廉、精英主義”。在這種模式下,因爲掌管社會的都是最優秀的一批精英,所以能夠實現效率最大化,但世襲的接班人就不能確定是否也具備相當水平的能力。新加坡一代的官員能力經過市場檢驗,他們打下了一片大好江山。而人非聖賢,誰都希望自己子孫後代能夠享福。因此,在私心作用下,新加坡出現了階層固化的問題。就連李顯龍自己也坦承,“雖然我們擁有一個優良的教育制度,但社會分層越來越明顯,競爭也越來越劇烈,人們不再專注于實際的學習,而是專注在考試的成績。”
如果看一下李光耀的家譜就能一目了然。李光耀的長子李顯龍是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第二任妻子(一共就兩任妻子)何晶爲大名鼎鼎的淡馬錫實際控制人、李光耀次子李顯揚爲新加坡民航局主席、李光耀女兒李玮玲爲新加坡國立腦神經醫院院長。
固化的階層已經開始在新加坡底層社會發酵,2018年,在新加坡《亞洲新聞台》做的一部紀錄片《不分階級》中,新加坡來自底層社會的怨氣已經十分明顯,階級矛盾開始萌芽。而根據調查,新加坡階級矛盾的根本源頭是貧富差距。
至于貧富差距問題,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新加坡被稱爲全世界營商環境最好的國家之一,但且貧富差距也是全世界數一數二的。
新加坡貧富差距來源于其優良的“營商環境”。請大家想一想,什麽人會樂忠于去討論“營商環境”這個概念?
答案很明顯——資本和企業家。只有資本企業家才最關心營商環境。新加坡的個人所得稅稅率最高才22%,公司稅只有17%(所有企業稅彙總)。在新加坡,任何國籍的成年人士(年滿18歲),只需提供新加坡注冊地址,委任一名新加坡董事、一名當地秘書,並提供公司名稱、公司章程與細則、身份證明書、公司注冊地址及辦公時間報告表,即可在3個工作日內完成公司注冊工作。如果是注冊代表處或辦事處,只需從新加坡國際企業發展局網站下載注冊表格進行網上注冊即可。
而且,新加坡外資准入開放,對企業的經營範圍沒有限制,鼓勵企業對外投資。除國防相關行業和個別特殊行業外,新加坡對外資進入沒有行業限制,商業、外貿、租賃、營銷、電信等市場完全開放,但外資進入金融、保險、證券等特殊領域需向主管部門備案。
最重要的一點是,新加坡全面取消外彙管制。企業利潤彙出新加坡無限制條件也無須繳納特定稅費。外資企業只需按照銀行要求提供相關文件,即可在新加坡自由開立銀行賬戶。
這些政策的潛台詞是什麽?全世界的有錢人都來新加坡避稅吧!500強企業紛紛在新加坡設立總部、辦事處,把稅收大頭都轉移至新加坡從而實現避稅目的。
這種扭曲現象在數據上體現爲,新加坡的GDP增長與進出口貿易息息相關。在數據上,新加坡的GDP對外依賴程度早就超過100%。
如果中國按照新加坡的路走行不行呢?下調最高稅率、放寬行業准入門檻,把貧富差距搞大、階級固化……
實際上,此前的一些模仿經驗已經證明了,中國不能模仿新加坡。2019年個稅起征點全面上調,且開啓了專項抵扣。但結果是什麽呢?
社會最底層的那批人一點紅利都沒享受到,收入越高的群體,反倒獲利越大。換而言之,這次個稅改革非但沒有縮小全社會貧富差距,反而還拉大了貧富差距。
早前,國內曾進行過金融改革,大範圍放寬准入門檻的代價是金融行業野蠻生長。貴金屬騙局、P2P騙局、投資理財騙局、場外配資鬧劇……
新加坡的崛起建立在這麽三個基礎上:能夠篩選出真正的精英、能夠保障計劃的執行力、能夠制約投機分子的搗亂。
中國有這些基礎嗎?中國缺少“制惡措施”,所有善意的改革措施最終都變成劣幣驅逐良幣,行業烏煙瘴氣。在這種現狀下,跟著新加坡走的話,也許非但不能真正崛起,反而把一些弊端全都顯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