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儀器制作成本少于1元,加上所使用的化學物也不昂貴,因此病患預料無須支付太高的醫藥費。
葉偉強 報道
本地科研人員研發的新晶片檢驗儀器,可在10至20分鍾內,確定糖尿病患體內是否有發炎的情況,以及評估他們受感染的風險。
南洋理工大學跨部門的團隊經兩年研究後,成功研發新儀器。目前,要確定病患是否受感染和發炎,必須進行傳統完整的血細胞計算,所須時間約五六個小時。
此外,傳統檢驗法需要病患五至十毫升的血液樣本,但新儀器只須一滴介于50至100微升的血液。
新儀器的制作成本少于1元,加上所使用的化學物也不昂貴,因此病患預料無須支付太高的醫藥費。
南大李光前醫學院高級研究員侯翰偉受訪時指出,新檢驗方式測試的是病患體內一種白細胞——中性粒細胞(neutrophils)。
根據研究,在正常人的血液中,中性粒細胞可自由浮動,一旦人體被病毒或病菌感染,中性粒細胞就會放慢流動的速度,以便在鄰近受感染部位時,能進入細胞組織産生免疫功能。
但是,在糖尿病患體內,中性粒細胞的流動速度較快,因此在靠近受感染部位時,比較少量的中性粒細胞得以進入細胞組織內,導致糖尿病患出現較嚴重的發炎情況。
新檢驗儀器預計
三五年內推出市場
侯翰偉的團隊研發的晶片可快速把血液中不同成分分隔開來,臨床人員就能通過對中性粒細胞的分析,了解病患發炎的程度,以及是否有較高的感染風險。
侯翰偉計劃下來兩三年內與醫學院的臨床科研人員,以及陳笃生醫院合作,在病人身上展開更大規模的研究。
他預計新檢驗儀器可在三五年內推出市場。
李光前醫學院代謝疾病研究計劃科研主任本恩哈德·伯恩(Bernhard Boehm)博士指出,檢驗時間明顯縮短,意味著病患日後無須安排另一個複診日期,再找時間回到醫院,向醫生了解血液檢驗結果。
他說:“病患在登記時就可進行指尖采血,輪到見醫生時,驗血結果就已經出爐。”伯恩博士目前在陳笃生醫院擔任高級顧問醫生,爲糖尿病患看診。
這項晶片研究成果刊登在今年7月的期刊網站《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