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美貿易摩擦備受關注。這次,美國對中國挑起貿易爭端,其中有個理由竟是:美國人失業,有相當部分的原因是中國造成的。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談到中美貿易關係時,總強調從中國進口商品搶走了美國人的工作機會,跟特朗普持相同觀點的白宮高級官員不在少數,比如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
白宮貿易顧問 納瓦羅: 當中國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的時候,他們曾保證遵守規則。但他們沒有,他們的GDP從1萬億美元增長到了12萬億美元。在這期間,我們失去了6萬座工廠,還有500萬個製造業就業崗位,這都是中國造成的。
事實真的是他們說的那樣嗎?美國人飯碗丟了,真要怪罪到中國頭上嗎?央視財經頻道「五問中美經貿關係」特別節目之第四問:美國民眾失業,該怪中國嗎?央視深挖,發現五大真相!
真相一:產業轉移,導致美國國內工作崗位減少
過去數年,美國的失業率連續下滑,2017年10月降到了17年來的新低4.1%,並一直保持到現在。除此之外,美國的非農就業人數已經保持將近90個月的連續上升,這也是有記錄以來最長的一段增長期。雖然整體美國就業市場表現強勁,但特朗普總統一再提出,美國製造業的工作崗位因為中國導致了流失。
實際上,國際貿易為美國創造了不少就業崗位。 美國商務部的數據顯示,僅僅在2014年,面向中國的產品和服務出口,就為美國帶來了25.1萬個工作機會。美國國會研究中心調查顯示,從2010到2015年,美國製造業從中國進口整體增長了100億美元,美國製造業的就業機會不僅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7%。
加之,最近幾年,由於中國勞動力成本的上升,已經有許多製造業轉移到了越南、孟加拉國等勞動力成本更低的國家。波士頓諮詢公司2015年的一份問卷調查顯示,有24%的在華美國企業考慮把工作轉移到中國以外的其他國家。也就是說,就算沒有中國,美國企業們更有可能是選擇在別的國家進行生產,而不是把工作帶回美國國內。
不過,對於特朗普聲稱「來自中國的進口造成了美國就業機會流失」的說法,許多美國和中國的專家學者都表示不敢苟同。
美國世界政策研究所高級學者 詹姆斯⋅諾爾特: 美國的很多服務業,比如金融、保險、運輸以及產品開發,其實是從中美貿易關係當中獲利的,還有大量的貿易是有利於美國的農民和出口商,這些對於美國經濟很重要。
美國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教授 丹尼斯⋅古卡茲昂: 因為全球就業機會的流動是由經濟規律決定的,特朗普政府試圖通過設置貿易壁壘,讓就業回到美國不會成功。
美國 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教授 丹尼斯⋅古卡茲昂: 我認為就業機會不可能返回美國,也不會返回美國。儘管特朗普談到了貿易壁壘等等,但就業機會是由市場規律決定的,不會回流美國。
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 趙萍: 美國人認為是中國經濟增長搶了他們的工作機會,這是錯誤的邏輯。因為從全球的經濟發展來說,中國的快速崛起除了中國的自身發展,也得益於全球化不斷地推進,在自由化貿易當中,中國的確得到了非常多的回報。但是,如果我們把眼光放得更遠一些,就會發現,從英國的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全球產業轉移經過了四次。第一次是從英國轉移到美國,美國正是抓住了這次機會,才在後來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第二次是從日本轉移到德國,第三次是亞洲四小龍,第四次是亞洲四小龍、日本等地轉移到東協四國和中國。
真相二:「機器換人」,加劇了美國工人失業
美國人失業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機器人搶走了美國人的工作,這跟中國一點關係都沒有。 隨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等科技進步,美國的工廠已經高度自動化,造成了很多工作的流失。來自美國印第安納州波爾州立大學的統計數據顯示,在2000年到2010年期間,有560萬個製造業工作機會在美國消失,其中有85%是被科技所取代。2017年,麥肯錫諮詢公司預計,到2030年,自動化將取代美國7300萬個工作機會,這些都和中國無關。
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 趙萍: 科技進步的確會減少很多工作崗位,美國的零售業收銀員有750萬人,如果把相關的技術應用其中,將有350萬人的工作崗位就會消失。不僅是藍領工人,一些高科技的行業也面臨這個問題,因為越是高科技的行業,智能化的應用程度越高。比如說像美國的前五大科技企業,現在的市值比5年前高出了80%,但是僱傭的人員卻減少了22%。因此,機器替代人工,才是導致美國失業最主要的原因。
財經評論員 王冠: 我想和大家強調一個數據,整個美國非農就業人口是1億6000萬人,其中有10%,也就是1600萬人都在零售業。這1600萬個零售業從業者中,有160萬都是在大型的連鎖超市沃爾瑪工作。但是,沃爾瑪從去年開始推出了兩項非常智能化的技術,一個是貨架掃描機器人。如此一來,不僅工人減少了,還大大提高了盤點貨物的效率;第二個是用Cash360機器人來清點和統計門店的現金,之前負責清點和保存店內現金的簿記員自然就會失業。這筆帳,怎麼能算到我們中國的頭上呢?
真相三:美國政府政策失誤,傷及本國經濟
拋開別的不說,這次針對中國挑起貿易爭端,對中國產品加征關稅,就是特朗普政府一個明顯的政策失誤。
中美貿易摩擦不僅不會增加美國就業,甚至還會導致就業崗位的流失。 美國全球貿易夥伴諮詢公司在美國對中國鋼鐵加征關稅公布後發布報告,這份報告基於國際貿易產業鏈理論和歷史數據模型預計,此輪美國對中國鋼鋁產品加征關稅,會在鋼鐵行業增加26346個就業崗位,但對於汽車、建築、交通運輸和製造業等這些需要購買鋼鋁來進行生產的下游產業來說,由於加征關稅提高了鋼鋁的價格,成本增加將造成公司裁員,從而會減少495136個工作機會,加征關稅最終將造成468790個崗位的凈流失。相當於每創造1個就業,將損失18個就業。如果加征關稅商品規模擴大,將會導致更多的就業崗位流失。
哈佛大學美國政治研究中心與哈里斯民意調查機構3月底聯合進行的一項民調顯示,多數美國民眾擔心,貿易摩擦加劇將對美國經濟造成不利影響,因此不贊成對中國進口產品加征關稅。美國多個行業協會的負責人表示,美方設置貿易壁壘可能引發貿易衝突,影響美國企業和就業。
北美肉類協會副主席 韋斯特曼: 我們擔心,加征關稅會對我們所代表的豬肉行業和豬肉生產商產生影響,它可能影響我們公司的生產和出口,影響員工的就業。
美國服裝鞋襪業聯合會主席與執行長 黑爾芬拜因: 這對美國的貿易不好,將會影響就業。我們覺得,跟中國發生貿易摩擦,不是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法。
真相四:用工成本不斷上升,企業不願招人
在美國這樣的已開發國家,人工工資一般會占到企業運營成本的一半,對於企業來講,這可是一筆不少的開支。
統計數據顯示,如果算上通貨膨脹,美國最低工資在2007年至2016年之間,足足上漲了11%。面對日益高昂的用工成本,許多企業減少了在美國國內的招聘計劃,把一些崗位轉移至國外工資水平更低的國家,或者乾脆採用自動化生產。
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 趙萍: 實際上,美國藍領工人因為科技進步在逐漸的減少,像紡織業、鋼鐵行業等等。就算一些企業遷回到美國去,也不一定再使用人工了,他們會利用機器人替代人工。因此,要讓這些藍領工人將來有更多的機會,必須加強培訓讓他們有轉崗的可能,讓他們的技術適應新的崗位需求。
財經評論員 王冠: 產業功能的成本已經不適合傳統製造業了。我是球迷,我願意逛體育用品商店,店裡的大部分商品,以前基本上是在我國蘇州、東莞等地生產的。這幾年再去逛,很多都是泰國、孟加拉國生產的了。實際上從全球談到的歷次浪潮來看,從來都是開弓沒有回頭箭,這種揮舞貿易戰的大棒完全是無效的。
真相五:虛擬經濟過度膨脹,傷害實體經濟發展
近年來,雖然美國的債務持續增長,然而,這些從世界各地湧進來的錢,並沒有投入到實體經濟中去,大部分都去了華爾街。加之越來越多的美國消費者,現在喜歡在網上購買商品,導致了實體店規模不斷縮水。凡此種種,都使得就業崗位在不斷減少。
最近,美國商務部公布的零售數據,創下了近幾個月以來的最好記錄。但與此同時,傳統零售板塊卻跌至近一年半的新低。許多人將傳統零售商下滑的罪魁禍首,指向了亞馬遜。
2017年8以來,美國總統特朗普多次炮轟亞馬遜損害了實體經濟的發展。他表示,亞馬遜嚴重損害了支付稅收的零售商,亞馬遜不僅正在「逼死」那些夫妻零售小店,還在「瘋狂」地占美國郵政系統的便宜。
特朗普競選時,開出的促進美國經濟增長的良方,是減稅、加大基建、回歸製造業、縮減貨幣供應。其中一個最為關鍵的計劃,就是要通過基礎設施建設,來提振實體經濟。
財經評論員 王冠: 我們不能忽視的是美國金融業的高度乃至過度繁榮對於實體經濟造成的擠壓。在2018年年初的時候,特朗普曾經得意的把美股連創新高,稱之為自己第一年任期的功勞。但是不久之後,美聯儲新任主席鮑威爾就表示,美股存在著泡沫,這對於美國經濟乃至就業都有一定的副作用。而特朗普曾一度希望廢除限制金融衍生品交易的多德弗蘭克法案,也遭到了前任美聯儲主席耶倫的堅決反對。金融市場對於資本的大量侵占,直接的後果就是美國經濟的「脫實向虛」,造成華爾街資本的空心化循環。這需要美國監管層出手遏制金融大佬的擴張慾望,而不是把板子打在「中國製造」的身上。抓錯藥方,害人害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