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後抑郁症患者吳芯儀(中)在生下兩個孩子後兩度患病,她目前仍在服用藥物控制病情。她希望現身說法,能讓更多新手媽媽認識到及時求助,以及家人支持的重要性。左一爲陳瑜醫生,右一爲資深心理輔導員王麗蓮。(蕭紫薇攝)
竹腳婦幼醫院去年開始爲新手媽媽提供輔導員或心理醫生家訪,指導媽媽與寶寶互動,協助她們了解寶寶行爲,排解産後抑郁的負面情緒。至今完成輔導的13對母子,情緒和親子關系都有明顯改善。
年輕女性成爲新手媽媽後,不但得應對終日的身心疲累,由于缺乏育兒經驗,寶寶的每一聲啼哭在她們聽來也可能是一種無形壓力。
竹腳婦幼醫院數據顯示,約有6%至8%在該院生産的婦女,在産後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狀,其中約有2%需要專科護理治療。
該院心理醫學部門主任兼資深顧問醫生陳瑜指出,個人基因、不理想的坐月體驗或生産過程,以及家庭壓力等,都是可能引發産後抑郁的原因。這些負面情緒通常會影響母親與孩子的關系,讓她們無法享受育兒的樂趣。
爲了協助剛生産的婦女,特別是新手媽媽們,渡過這一情緒難關,竹腳婦幼醫院去年推出“媽媽知我心”(SURE MUMS)的兩年試驗計劃,由心理輔導員或心理醫生上門家訪,現場指導媽媽與寶寶互動,協助她們了解寶寶行爲,同時疏導她們因産後抑郁而形成的負面情緒。
目前,已有13對母子完成輔導,參與者大部分是新手媽媽,她們的情緒和親子關系都獲得明顯改善。
其中一名負責家訪的資深心理輔導員王麗蓮受訪時說,新手媽媽時不時産生負面情緒算是正常情況,但是産後抑郁患者的低落情緒是不間斷的,也難以擺脫。
她說:“這種情緒會影響她們與孩子建立親密關系,也會打擊她們身爲母親的自信心。”
王麗蓮每次家訪時間保持在一小時左右,她的主要任務是先觀察媽媽如何與孩子互動,再通過交談了解她所面對的困難。
她說:“我通常會跟她們講解寶寶行爲所要表達的意思,比如寶寶哭是因爲有需求,而不是因爲她們不會哄或做得不夠好。我會在一旁指導她們照顧寶寶,然後不斷地鼓勵她們,幫助她們建立信心。”
延誤治療可能影響
育幼能力或生二胎計劃
陳瑜則指出,産後抑郁者患者如果不及時接受治療,有可能導致她們無法長期照顧孩子,讓長輩或幫傭接手,最終可能影響與孩子的感情;有人也可能會因此耽誤了生二胎的計劃。
她說:“這些媽媽因爲情緒問題,不管看待什麽,態度都是負面的,而且她們會想太多。如果有輔導員上門家訪,這能讓媽媽們在一個自己感到舒適自在的環境裏,由專人指導她們面對和改善情緒問題。”
除了家訪,竹腳婦幼醫院也與社區夥伴合作,通過“媽媽知我心”計劃向志願福利團體的輔導員和心理醫生提供相關培訓,協助提高准父母對産後心理健康的認識。
育有兩名子女的吳芯儀(35歲,房地産經紀),兩次生産後都出現抑郁症狀,所幸她和丈夫都及時意識到自己幾近失控的情緒問題,主動尋求治療。
她說:“生了第一胎後,我嚴重睡眠不足,加上照顧孩子和家庭壓力而變得很消極。沒想到生第二胎後,抑郁問題更加嚴重,無論在家或工作時,經常因爲了小事而情緒崩潰。”
吳芯儀也以過來人的身份說:“成爲新手媽媽是一段非常孤獨的旅程,沒有人真正了解當事人的感受,最重要是要一步一步來。如果丈夫能身體力行,在有需要時幫忙照顧孩子,長輩也能給予空間,放手讓媽媽用自己的方式帶孩子,都能減輕很多媽媽的身心壓力。”
我通常會跟她們講解寶寶行爲所要表達的意思,比如寶寶哭是因爲有需求,而不是因爲她們不會哄或做得不夠好。我會在一旁指導她們照顧寶寶,然後不斷地鼓勵她們,幫助她們建立信心。
——資深心理輔導員王麗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