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2015年的總就業增長率達到曆年新低,只增長了700職位,與2014年的9萬6000個職位相比簡直天淵之別。這當中到底出了什麽問題?
當全球主要經濟體都面臨經濟增長放緩時,新加坡作爲開放經濟體,也難免感受到這股趨勢所帶來的沖擊。我國2015年的總就業增長率達到曆年新低,只增長了700職位,與2014年的9萬6000個職位相比簡直天淵之別。這當中到底出了什麽問題?
星期一國會複會,11名議員針對新加坡的勞動市場前景,發出提問。人力部長林瑞生,以及兩位貿工部長林勳強(貿易)和易華仁(工業)嘗試從內部與外在環境解釋這場職場接力賽爲何出現掉棒問題。
現在出了什麽問題?
數據顯示,我國2015年離職人數高達19萬余人,是10年來最高。同期的入職人數卻也只有19萬1000人,是我國10年來最低。離開職場的人多了,進入職場的人卻少了,導致我國去年就業只增長區區700個職位。
這其中有兩個主要原因。
第一,是結構性因素。我國2015年退休者,比兩年前多出一倍。隨著嬰兒潮一代步入退休年齡,這也逐年推高我國的離職率。再者,因社會老齡化,進入職場的新鮮人也開始逐漸下降。
第二,是周期性因素。國人離職後騰出的職缺,可能在薪資或工作素質上,達不到年輕待業者的期望,導致有工作沒雇員。另外,更多人因爲合約終止或短期工作項目結束,而離開了職場。
林瑞生指出,就業市場出現這樣的現象,未必令人擔憂。因爲新加坡就業市場增長率雖然在過去18個月持續放緩,但並沒導致失業率突增。更何況,新加坡25歲至64歲勞動人口的就業率仍處在83.1%的高水平。
不過,林瑞生也警惕道,如果全球經濟局勢持續低迷或惡化,將可能殃及我國就業率。
面臨就業增長率放緩,貿工部和人力部采取了一系列應對方案。
下一步怎麽辦?
在就業市場面臨的困境中,到底是個人、企業、還是政府該負起責任呢?在這不穩定的經濟局勢中,這三方面該如何合力確保新加坡持續保持競爭力,同時讓大家保住飯碗?
繼續吸引外來投資
雖然經濟增長放緩,但在我的經濟中,仍有行業表現不俗。林勳強說,我國的資訊通信、教育、衛生與社會服務、以及信息技術與資訊服務等領域仍保持穩定增長。這當中的挑戰在于,本地員工是否擁有這些工作所需要的技能。
易華仁也強調,雖然政府將繼續吸引外來投資者,但國人需要擁有對的技能,才能勝任外來投資所帶來的新工作。
推動各個行業轉型
林瑞生說:“…挑戰將不再是‘更多工作就是更好’,而是‘更多更好的工作,才是真正的好。’”
創新的增長能夠帶動更多更好的工作,從而確保我國經濟能持續提高生産力。爲此,政府今年推出了45億元産業轉型計劃(Industry Transformation Programme),協助本地不同行業提高生産力、推動創新、投資技能以及走向國際。
另一方面,林瑞生表示這轉型過程中,新加坡也必須拿捏好外來人才的人數。他說,新加坡目前已更嚴謹地篩選外來人才的學曆與資曆,確保他們能與本地員工達到互補作用。
減少工作與技能錯配情況
在創造新工作後,政府也希望能夠讓職缺與求職者“配對成功”。林瑞生說,在技能創前程(Skills Future)框架下,技能框架(Skills Framework)和“應變與提升計劃”(Adapt and Grow Initiative)等計劃將幫助本地員工掌握更適合新經濟的新技能。
除了減少工作與技能錯配的情況,政府也希望讓求職者接觸到更多不同的工作機會。因此,林瑞生宣布將把職業庫(Jobs Bank)轉化成爲一個線上“求職市集”,優化它的功能,以更好地按照求職者的技能來配對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