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上方“軟件轉移卓越中心”關注我們了解更多
6日下午,在中新廣州知識城開發建設辦公室、廣州開發區科學技術局、廣州開發區知識産權局指導下,由中新國際聯合研究院主辦,廣州開發區知識産權協會承辦的中新國際聯合研究院項目路演活動(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專場)在科學城舉行。來自投資機構、融資企業的近80名嘉賓參與了會議。
中新廣州知識城開發建設辦公室科技和知識産權處處長徐博出席對接會並致辭表示,中新廣州知識城是中新深化合作的標志性項目,也是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體現,建設辦作爲研究院的發起方,非常重視通過國際科技合作,引進國際先進成果落地廣州,爲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建設提供重要支撐。希望研究院定期開展項目路演活動,爲新加坡高端科研成果鏈接當地企業、投融資機構,促進國際先進技術在廣州的轉移轉化。
徐博處長致辭(左)余龍院長致辭(右)
路演活動上,項目團隊分別就本項目的市場前景、技術優勢、商業模式、融資需求等作了詳細介紹和演示。此次活動吸引了來自廣州、北京、上海、深圳、香港、新加坡等地的企業家、投資機構和基金投資人、創新園區相關負責人員前來對接和洽談。
9個NTU入駐項目團隊發表精彩演講~項目技術專題推介
現場嘉賓與演講者頻頻互動,氣氛熱烈
快來一睹這些項目的錢前景吧!
陳土培教授
(向上滑動了解項目詳情)
陳土培教授目前任教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陳教授擁有超過三十年的研究與開發經驗。主要研究領域爲微納米電子學(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器 件及工藝,專注新型半導體存儲器件包括基于納米晶體 NAND Flash 及 ReRAM)、先進納米材料及器件、納米薄膜技術、光電子及納米光子學、節能科技等。已發表 超過 290篇 SCI 國際學術期刊研究論文、超過 130 篇國際學術會議論文,一部專 著,以及 4 部專著中的 6 個篇章。申報了10項美國專利以及12項技術發明(Technology Disclosures)。先後指導18名博士後研究人員及26名博士生。
他帶來的項目:
節能智能光熱自適應調光膜 / 玻璃
本項目自主研發了一種新型功能納米材料,結合透明有機載體,制備膜結構。一方面利用成熟夾層玻璃技術,形成夾層玻璃結構;另一方面也開發薄膜結構,方便現有玻璃安裝使用。具有低成本;智能自主調控透光;無需額外能源控制;安裝維護簡單等優勢。
該項目的産業化主要以技術入股,與投資方(合作方)成立合資公司爲主。
龍祎博士
(向上滑動了解項目詳情)
龍博士于2005年獲得劍橋大學材料系博士學位。2005-2011年主要從事教學以及工業界技術轉化。2011-現在發表了70多篇文章,包括焦耳、先進功能材料,ACS Nano多篇著名期刊的文章以及應邀綜述。她的工作被諸多微信平台廣泛報道,包括納米人、中國Wiley、Materialsviews、高分子科學前沿,知社學術圈及被廣泛轉載。主要研究興趣:功能薄膜、智能材料、節能材料,柔性器件。她早期職業生涯成功實現兩項從實驗室到工業界轉換,包括全球第一大的硬盤公司SEAGATE TECHNOLOGY。過去幾年,她主要研究領域集中在智能玻璃,作爲principal investigator負責的項目獲得全球華盛頓2015年度科技連接創新大獎TechConnect Innovation Award。她目前的研究興趣包括節能塗層,柔性材料功能性材料及結構, 智能材料的各方面的應用。
她帶來的項目:
冬暖夏涼液-液相變智能窗體材料)
該智能窗體材料無色透明,清晰度高,對太陽光調節能力極強,變色溫度可大幅度調控 (25 ~ 45 ˚C),以適應不同地區的客戶需求,同時該低輻射智能窗所使用的材料,均爲無毒材料。除自動調控溫度的功能外,還有降噪等功能。生産步驟和工藝流程非常簡單,生産速度快,産品品質均一。
該項目的産業化主要以技術轉讓和授權爲主。
胡曉教授
(向上滑動了解項目詳情)
胡曉教授于1985年畢業于清華大學,1990年于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獲得博士學位。1992年加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創始人之一。研究領域主要是環境材料,功能性高分子聚合物的合成和組合,納米晶體的合成和改良,以及有機物與無機物複合材料。擁有20多項發明,已經發表超過300篇期刊文章。
他帶來的項目:
新型水處理技術
A、個人即時淨水器
利用全新水凝膠科技快速淨化江河湖水至飲用級別。此超輕便淨水器內的特殊凝膠吸水後,5分鍾內可簡便用手擠壓出可直接飲用級水。無需電力,高效殺除致病細菌,同時去除重金屬,降低濁度,保證飲用者飲水安全。可多次重複使用, 價格具高競爭性。該獲獎技術超越並解決了基于傳統濾膜技術,化學劑殺菌或紫外光照殺菌技術的固有問題與缺陷。可廣泛適用于應急准備、災難救援、野外活動、運動探險、軍隊、旅遊者等。也可用該技術核心材料開發出一系列其它除菌新産品。
B、基于新型非氨類響應性智能汲取液的正滲透深度濃縮/除水技術所開發的汲取液具有無毒、簡易再生等優點。提供高效率,低溫,低能耗深度濃縮工藝。適用于生物合成制劑及藥品液或營養食品液的低溫深度濃縮,並可保護有效成分的生物活性。該技術也適用于高鹽及超高鹽濃度工業廢水處理等環境工程應用。
申澤骧教授
(向上滑動了解項目詳情)
申澤骧教授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數理學院、材料學院兩院教授,于2009 年獲得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年度卓越研究獎一等獎,2011 年獲新加坡物理學會卓越研究成就獎金獎。先後主持、參與重大國家級科研項目十余項。發表論文總數 500 余篇,他的論文引用超過 30,000 次,H-Index 達到 83。主要研究方向爲石墨烯、折疊寡層石墨烯的拉 曼光譜學和理論計算;石墨烯、石墨烯複合材料的綠色化學制備及其在锂電池、 超級電容器等領域的應用。
他帶來的項目:
石墨烯基電儲能項目
技術優勢:
1.石墨烯基超級電容器材料容量是市場同類産品的2.5倍以上;2.石墨烯基材料可以通過表面改性得到各種不同的超級電容器材料,實現針對客戶量身定制産品;3.已經經過世界最大水系超級電容器生産商,納斯達克上市企業埃爾比特系統(Elbit Systems Ltd)測試驗收,雙方簽訂供貨協議;4.水系超級電容器技術成本較市場上常規産品低30%,受低溫影響小,可在-40℃以下的低溫正常使用。
陳維甯教授
(向上滑動了解項目詳情)
陳維甯教授于2011年被NTU授予終身教授職位;2014年起,與荷蘭瓦格甯根大學開展食品專業的聯合教學與科研合作,擔任NTU食品科學與技術(FST)主任。2019年被NTU授予範佑安(Michael Fam) 食品科技講座教授職位;2019年1月擔任與F&N合作創新實驗室主任,並由新加坡教育部長Ong YK親自揭牌。
陳教授研究內容涉及多交叉學科,主要開展“食品技術創新平台技術”的建設,與工業界、政府和非政府組織等多方機構開展了密切協作。作爲主要研究者和共同研究者承擔政府基金項目及國際食品企業項目總額超過2000萬新元。在同行評審的國際期刊上發表了SCI論文200多篇,並被邀請作爲主題演講人出席各種大型國際會議。其中,食品廢棄物營養回收及天然食品防腐劑方面的研究被新加坡當地媒體(如海峽時報、亞洲新聞頻道節目、 商業時報)及歐洲和美國在內的國際媒體多次報道;並在未來食品技術和食品安全等議題上接受了包括BBC, CNBC世界新聞在內的多家媒體采訪。此外,爲了表彰他的貢獻,陳教授還被任命爲意大利Ferrero 公司顧問,荷蘭商會持續性與創新Winsemius競賽評委, 新加坡食品局咨詢委員及美國食品系統領導學院(FSLI)成員。
他帶來的項目:
利用紅酵母經濟生産天然類胡蘿蔔素
類胡蘿蔔素可用于食品色素,保健品,飼料等。現在生産的類胡蘿蔔素主要分爲天然和人工生産。至今,大多的類胡蘿蔔素因爲成本的問題都是人工的。而在消費需求轉向天然,有機食品的同時,天然類胡蘿蔔素的需求也漸漸的在提高。所以想解決天然類胡蘿蔔素的需求要首先把成本降低。利用高類胡蘿蔔素産量的R. toruloides CBS 5490紅酵母,低成本的副産物例如;豆渣和甘蔗廢糖蜜爲培養基,而以轉基因使酵母從細胞內分泌類胡蘿蔔素。除此之外,也在培養過程中加如酶,然酵母分泌的類胡蘿蔔素量提高。以這些技術爲基礎,本研究課題將經濟和環保的生産天然類胡蘿蔔素。
邢本剛博士
(向上滑動了解項目詳情)
邢博士于2000年獲得南京大學化學系博士學位。從2000年底至2003年初,任職香港科技大學化學系研究員。從2003年到2004年,赴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Los Angles 分校Crump分子成像研究所任研究員,從2004年到2005底,斯坦福大學醫學院和分子成像所任博士後。2006年,爲南洋理工大學助理教授,並于2011年晉升爲副教授。
他的主要研究興趣:生物醫學熒光成像、化學生物學、食品科學和納米醫學。邢博士近年來主要從事熒光分子影像探針設計、化學生物學,食品科學以及納米醫藥等交叉領域方面的研究。在分子影像探針設計以及納米醫藥領域,他的團隊就醫藥界普遍存在的問題,比如,腫瘤的影像,疾病分子機制實時監測,靶向性地控制釋放與活化,抗藥性細菌的分析檢測,其有效抑制劑的篩選分析等方面,運用化學生物學以及與納米技術相結合的手段進行了一系列前瞻性的探索,並且取得了一些前沿性的研究成果。迄今爲止,邢本剛博士在Nat Comm等國際知名學術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100余篇,7篇國際專利,4本專著。其代表性文章被多篇國際雜志的綜述文章或者學術網站予以重點評述和大段介紹,並被附以設計原圖,圖文並茂地加以評論.邢博士的團隊主要致力于前沿的醫藥科學研究,以及相應的工業産品開發。
他帶來的項目:
高效護膚多肽納米水凝膠
近年來,因多肽分子在皮膚的生理代謝中起到的關鍵作用,活性多肽逐漸成爲護膚品行業的新寵兒。然而多肽特殊的分子結構造成的弱生物穩定性及低皮膚滲透性等缺點,一直制約著其護膚功能的發揮。針對此,本項目開發了一種基于天然成分自組裝的新型多功能多肽納米水凝膠技術。該技術可提高多肽的生物穩定性,同時促進皮膚對多肽的深層吸收以在分子水平上快速激活皮膚的修複功能,從而達到高效美白、抗衰老等護膚功效。該納米水凝膠的制備工藝簡單、綠色環保,且易于工業化批量生産。
Jorgen Schlundt
(向上滑動了解項目詳情)
Jorgen Schlundt 教授是全球微生物標識組織主席。曾參與食品安全風險分析總則的國際開發,成功發起了全球食源性疾病風險的預估機制。並建立了 WHO 影響 人體健康的重要抗生素清單。主張通過在食品生産系統中建立高效、科學的體制 來降低人類健康的風險。1983 年,獲得丹麥皇家獸醫大學博士學位。1999-2010 年,世界衛生組織(WHO)總部日內瓦食品安全與人畜共患疾病 司司長。2011-2014 年,丹麥國家食品中心主任。
他帶來的項目:
定量風險和可持續性評估系統——在提高水産養殖效能中的應用
該項目從水産養殖業出發,旨在建立基于漁業生産的耐藥性分析和可持續性評估管理系統,以此建立綠色,健康和高效的水産養殖模式。主要通過:
1)對比不同的養殖模式來建立環境可持續模型;
2)引入新的微生物分析平台-新一代高通量測序-進行細菌耐藥性的風險評估;
3)通過整合可持續以及風險評估模型對環境、人類健康、以及經濟發展進行全面的分析評估,努力構建綠色,健康,高效的水産養 殖模式。可持續風險評估模型作爲一種有效的環境、經濟、安全評估模型,可以應用于各種産品、生産相關領域。
劉雨教授
(向上滑動了解項目詳情)
劉雨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爲汙水回用的生物工藝和高級環境生物技術,包括汙水回用的能源自給/盈余技術等。目前,已經發表 SCI 期刊論文200余篇,總引用率達到 9000余次,H-INDEX(H指數)高達 53,並撰寫了 Elsevier,Wiley 等出版社出版的專著7部,被授予新加坡政府公共行政勳章(銅牌,2014 年),國家發展部研發獎(2013 年)以及新加坡國家科技獎(2003 年)。
他帶來的項目:
餐廚垃圾能源化、無固排、急速、集成處理系統
研究團隊以餐廚垃圾爲原料研發了一種廉價高效的新型複合水解酶 (Fungal mash),該酶無需分離純化,可直接用于餐廚垃圾的超快速水解。基于該核心技術,本項目自主研發了一系列新型餐廚垃圾處理集成系統。餐廚垃圾通過該系統能在6-8 小時處理完畢,最終實現全部的能源 (生物甲烷,生物乙醇) 和資源(生物有機肥)回收和零固體排放。該系列餐廚垃圾處理系統具有適用範圍廣(100kg~100t/天)處理速度快,運行簡單,可移動 ,無難聞氣味, 占地面積小,産品經濟價值高和無廢物排放等優勢。
Nam-Joon Cho
(向上滑動了解項目詳情)
Nam-Joon Cho博士畢業于斯坦福大學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目前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Institute of Technology in Health and Medicine副院長。另外,他是新加坡 – 麻省理工學院研究與技術聯盟的首席研究員。他所領導的小組的研究重點是解決重要生物醫學的工程方法問題並轉化爲全球健康的實際應用。Cho博士的科學工作得到了國際媒體組織的報道,例如路透社,CNBC和“商業周刊”。其工作在治療致命的病原體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例如所開發的新型抗病毒藥物確定可用于丙型肝炎和登革熱病毒感染的治療。Cho博士的團隊同時也專注于傳染病的機制研究,以提供改進診斷和治療幹預措施。Cho博士還領導著一家多機構(南洋理工大學大學-斯坦福大學醫學院)組織工程合作團隊,專注于開發再生的人工肝平台。
他帶來的項目:
腫瘤診斷與治療的仿生技術平台
本項目開發了一種高精度,快速並且廉價的分離和檢測循環腫瘤細胞的技術平台,可以在癌症發生早期及時有效診斷出癌細胞,從而有效的進行治療。該平台已經可以實現大規模制備仿生鈍化塗層,並結合微流控技術捕獲和分析癌細胞。相關論文已被多個頂級期刊,如Science, Nature Materials, Nature Communications, Nature Medicine, Chemical Society Reviews等收錄。
若對以上技術感興趣
歡迎隨時聯系
何琦芸 // 020-66292093 // [email protected]
本次路演作爲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高科技成果
在中國轉移轉化的橋梁,
有力地促進新加坡乃至全球範圍內先進技術成果
與國內投資各方的深度對接,
最終實現國際頂尖成果在粵港澳大灣區,
特別在廣州開發區、知識城成功落地轉化,
爲灣區科技領域提供國際創新與合作的範本,
助力知識城建成“灣區創新源”的宏偉戰略目標~
延伸閱讀:
01中新國際聯合研究院
知識城內的中新國際聯合研究院是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見證簽署的兩國間的重大科技合作項目。由中新廣州知識城管委會、華南理工大學、南洋理工大學、中新廣州知識城投資開發有限公司共建,依托中新廣州知識城,是彙聚世界一流研發資源的重大國際科技合作平台。研究院整合四方資源,通力協作,關注産業需求和社會發展,引進兩校頂尖技術團隊開展産業化研究,以高水平的科學研究取得創新成果,推動産業革新和經濟社會發展。
02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是全球頂尖的科研密集型大學,在QS大學排名中位列世界11位,並在其全球頂尖年輕大學排行榜上,六度蟬聯冠軍。南大爲三萬三千名學生提供全方位的跨學科教育,設有文、理、工、商四大學院,並與倫敦大學帝國學院聯辦李光前醫學院 。
03軟件轉移卓越中心
“軟件轉移卓越中心”英文全稱“Centre of Excellence for Software Transfer”,中心由中新廣州知識城投資開發有限公司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共同搭建,共同管理,肩負著傳承中新源遠流長的友好合作精神的重要使命,是一個新加坡和中國兩國資源高度集聚的雙向交流平台。同時,中心還是南洋理工大學在海外的第一個培訓平台,亦將是南洋理工大學在華校友的重要聯絡基地,爲促進南洋理工大學校友的交流與聯系提供一個人、財、物的彙聚平台。
消息來源丨中新國際聯合研究院
-
如果你有任何悄悄話想對我們說
-
對CEST有任何建議或者想法
-
想了解更多培訓活動內容
-
想投稿或加入我們並接收更多最新活動通知
請聯系以下電郵或持續關注我們公衆號最新消息
軟件轉移卓越中心
長按掃碼關注我們
官網:http://cest-ssgkc.com.cn/
往期精彩回顧
【大人物!大事件】黎巴嫩工業創新與創造研修交流團到訪中新廣州知識城
【大人物!大事件】英國劍橋郡曆史首次正式訪華!郡長一行莅臨考察知識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