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欣穎 報道
考慮到我國小販年齡偏大,因此有必要持續吸引新晉小販加入這個行業,保留本地小販文化的同時,確保下一代能繼續享用經濟實惠的美食。
環境及水源部兼衛生部高級政務部長許連碹博士昨天在參與第八場“小販中心3.0”討論會後,進一步就小販行業的持續發展發表看法。她說,新晉小販不一定是吸引年輕人,而是讓有興趣者加入這個行業。
本地現在共有109個小販中心,有超過1萬4000個小販在營業,其中約6000個售賣熟食,而小販的平均年齡爲59歲。
應對人手問題 小販經營模式需進化
許連碹說:“本地小販的流動率相對低,說明很多人對小販行業有興趣,也想要繼續留在這個行業。國人對小販中心都有共同的熱愛和認同感,因此小販經營模式需要進化,應對人手問題,以及消費者不斷改變的需求和期望,讓小販行業持續發展和與時並進。”
昨天在荷蘭村巴刹和熟食中心舉行的討論會,邀來25名年輕和經驗豐富的熟食小販進行對話,搜集他們對小販行業可持續性,以及如何爲小販中心注入新活力等課題的反饋。
有參與者提出,在一些小販中心保留攤位或設立培育攤位(incubation stalls)讓新晉小販嘗試經營,以吸引更多人加入這個行業。
然而,本地著名美食家司徒國輝受訪時認爲,這樣的做法其實成功率不大,應該讓新晉小販理解經營攤位的各個方面,例如在不同小販中心地點售賣什麽樣的食物、如何決定食物價格、最便宜的營運模式,以及尋找可靠供應商等,才能培養新一代長期經營攤位的小販。
從父母手中接手廣東甜點攤位的年輕小販杜明耀(35歲)則說,新晉小販也應該對這個行業抱有熱忱,願意做出犧牲。
他說:“小販生意不可能在三個月後就取得成功,你必須忍受很多挫折和失敗。只有堅持下去,才能取得成功。”
其他建議也包括通過改名提高小販形象、無現金付款方式、處理食材如切辣椒改由機器代勞、以及在小販中心舉辦迷你演唱會或夜市等,打造高效率及富有活力的小販中心。
各討論會所搜集到的意見將整合成報告,預計在明年初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