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新加坡開埠200周年,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發表國慶群衆大會演講,宣布將國民退休年齡和重新雇傭年齡分別延長3年。
△在新加坡,耄耋之年仍然孜孜不倦工作的大有人在
有人想不通,在我們高呼不要延遲退休的時候,爲什麽新加坡擁有全亞洲最好的養老制度,被稱爲是“養老天堂”,國民居然會害怕退休?
這除了跟新加坡老齡化問題嚴重有關之外,在老藝術家看來,新加坡並不是所謂的讓人早早懶下來的“養老天堂”,相反他們最拼,真正的活到老做到老。
△新加坡政府和社會都提倡每個人自力更生,不提供全福利性質的養老保障
他們生怕被社會淘汰得太早,巴不得幹多幾年。要知道新加坡連續三年上榜全球最具競爭力國家/地區,穩坐第一。
從一開始的人少地狹,窮困潦倒到後來獨立成城邦,成了外人眼中令人豔羨的宜居繁榮。于今而言,新加坡在世界的舞台上,已經可以完美地演繹一個小國崛起的神話,讓人不明覺厲——
背後究竟是一種什麽樣的狠勁兒,才造就了這樣一個光鮮摩登的新加坡?
在新加坡生活是一種什麽體驗?
在新加坡,你可以看到非常有意思的反差風景:高聳入雲的摩天大樓與中國式廟宇、伊斯蘭教清真寺相映成趣。
這裏既有馬來文化爲特色的“亞拉街”,又有印度文化特色的“實龍崗路”和華人聚居的“牛車水”。
△新加坡華人大多集中在牛水車
明明商業中心烏節路到處都是耳熟能詳的國際一線品牌,你在街上看到的年輕人都跟你沒什麽區別。
但如果你輕易用普通話搭讪開場,又可能會碰到熱臉貼冷屁股的尴尬場景,他們基本上都是用英語交流。
更有意思的是,如果你出入平民菜市場,講普通話不是地道的通行證。相反,一口流利的潮汕話或者客家話,才是通關的秘訣。
東西文化融會貫通的新加坡,在外人眼中是最佳的移民去處。
因爲這裏符合他們對英式傳統教養下的生活質素,新加坡城市環境幹淨整潔,交通也極爲便利,這裏坐擁最發達的航班系統,就算廉價航班也能享受世界級繁華的樟宜機場。
不僅如此,這裏出行非常方便,公共交通系統發達,選擇多樣,想去哪也是輕而易舉的事情,更重要的是路上還不堵車。
這是因爲新加坡的私家車普及率並不高,最出名的稅就是擁車證(COE),發動機排量越大動力越足,擁車證就越貴。
在新加坡生活了5年的美國媒體朋友告訴我,這裏是她感覺最有安全感的地方。在這裏就算你不用鎖車、甚至落了錢包走開都沒問題。
更主要的是,作爲一個女生,你不用擔心在任何社區晚上外出會有人身安全問題。
唯一讓人有點不舒服的就是能隨時隨地感覺到監控攝像頭的存在,但一切爲了安全著想,新加坡的天眼系統非常發達。這裏的小偷小摸,都顯得有點“浪費時間”。
新加坡人常向外來客人調侃自己——新加坡是個“finecity”, 這裏的”fine”既是一個“美好的”城市,也是一個“嚴罰的”城市。就連使用廁所後沒沖水,亂過馬路,地鐵上喝水或者進食都會導致罰款。
在外人看來,新加坡的生活成本非常高,過著像是去年電影《瘋狂亞洲富豪》裏面那樣紙醉金迷的生活。
但其實在新加坡人其實並沒有面臨著像香港人那樣的住房壓力,新加坡82%的國民住在公共住宅(新加坡稱爲組屋),價格非常低廉,人均居住面積30平方米。
組屋之外最多人居住的是共館式公寓,價格也一般是政府組屋的4,5倍之多。
最爲外人津津樂道的多元開放,還是在新加坡的小販文化。
新加坡目前共有110個小販中心,最近新加坡正式爲該國的小販文化申遺,用李顯龍的話來說,“小販中心宛如‘社區飯廳’,是形成國家認同的重要一環。”
這裏到處是繁忙的美食界,彙聚了全球的美食,花個3到7新幣(大約2到5美元),就能解決一頓午飯或者晚飯。
△老藝術家鍾愛的新加坡四件套:辣椒蟹、沙嗲、肉骨茶、海南雞飯
在這裏你能吃到最便宜的米其林餐廳,感受到最古早的粵菜潮汕菜味道,其實完好地存留在新加坡唐人街裏。
一個簡簡單單的小吃檔,都有米其林星的級別,庶民天堂也不過如此。
新加坡的認同感到底從哪來?
很多人喜歡拿新加坡和香港作對比,同樣是有過英國殖民統治的曆史,同樣是一個天生吃港口靠港口的地方,同樣曾是風靡亞洲的四小龍。
現在顯然新加坡已經今時不同往日了。
△香港屬于中國大陸的政治港口,新加坡則是全亞洲的物理港口,扼制了馬六甲海峽
很多人也沒想到,今年距離新加坡開埠已經有200周年。要知道當初新加坡從英國殖民分離,外界從一開始就有點小看這個小城邦。
他們以爲這樣一個資源匮乏又身處馬來人腹地的小國,失去了馬來西亞的支撐,前途堪憂,這樣的狀態並不會維持太久。
△馬來西亞回過頭估計很後悔當初爲什麽撇掉了新加坡
顯然他們打臉了。地少人狹的新加坡,以自由主導經濟發展方向,依靠著國際貿易和人力資本的崛起,擁有世界第三大外彙交易中心,早已成爲東南亞唯一一個發達國家。
新加坡獨立崛起的背後,其實背後是南洋華人崛起的書寫。
△早期新加坡華僑領袖林義順等人積極支持孫中山先生的辛亥革命,當時的同盟會南洋支部舊址就設在晚晴園
當67歲的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用一口流利的國語在國慶會上發表演講時,他用儒雅又智慧的氣質,講述新加坡華人先輩如何通過自己的拼搏換來繁榮的盛世,其中有一句話老藝術家印象很深——
華人先輩在新加坡,就是在演繹如何從落葉歸根到落地生根的轉變。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國慶演講鼓勵年輕人:多多益善
從1819年新加坡開埠,就已經有第一波華人移民到了這裏,之後20世紀到21世紀初,又有兩波華人移民潮。
隨著華人不斷增加,在南洋這片熱土上,也形成了一種華人文化,即被當地土著文化影響的——荅荅娘惹文化。
△土生華人在新加坡、馬來的結合體,就像新加坡劇集《小娘惹》那樣,男性稱爲峇峇,女性稱爲娘惹。
尤其是早期的華族移民,他們從小就在傳統的儒家社會裏長大。雖然與祖籍地相隔好幾代了,有時候在外人看來,卻比國人更執著,或者小心翼翼地保留著祖先們古老的風俗習慣。
在面子上,某些商圈裏的年輕人越摩登西化,新加坡的裏子,就跟新加坡華人所信奉的某些文化和價值觀一樣,格外傳統。
你會發現這裏很多宗鄉會館,還有不少像茶淵讀書會、中秋慶典、中元節等等傳統中國節日,他們各組屋區的氛圍比我們這更隆重。
其實不妨試試在新加坡過一次春節,唐人街牛車水張燈結彩架起上百個生肖彩燈,還有一年一度的國際獅王爭霸賽生龍活虎的樣子,你恍惚間還以爲身處在古早味的中國鄉土。
新加坡的獨立,離不開“新加坡建國之父”李光耀,他對新加坡的影響實在太深遠了。
李光耀從小就在英式教育體制下成長,他深谙西方的政治經濟制度,引用有成功經驗的移民國家美國澳洲和新西蘭的經驗,實行民主議會制和自由市場經濟。 同時李光耀祖籍是廣東梅州大埔,祖上是客家人。他非常懂得政治管理上用東方的儒家平天下治國的思想體制結合。
當發現新加坡社會整體過度崇尚西方文化的風氣悄然形成時,李光耀開始推行以“儒家運動”和“共同價值”爲代表的華語運動。
新加坡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把儒家傳統倫理正式編寫成教材,並在學校開設課程的國家。
△後人評價李光耀,用“最成功的獨裁者、最得人心專制家長”來形容
在老藝術家看來,李氏家族做出的最深遠影響,是讓新加坡人從一開始的候鳥心態,到後來強烈的文化認同感和歸屬感。
某種程度上,新加坡人的認同感就來源于這種對多元種族和文化的開放包容。
△新加坡是三元價值觀融合的國家,但還是以華人的價值觀爲主
雖然他們像西方發達的文明思潮看齊,比如通用英語交流,但依舊夾雜著本土的口音味道,以至于出現了一個專門用來形容新加坡式英語的詞叫“Singlish”。 有時候你能明顯感覺到,他們是用英語的語法和邏輯來講華語。總之你聽一個新加坡人講英語,會聽出混合了普通話、福建話、粵語、馬來語等等味道。
盡管存在種族和宗教的多樣性,但新加坡人屬于同一個共同體,有相同的語言表達方式和價值觀,各行各業的人都能相容生存。
世人津津樂道這樣一個放眼世界的新加坡。“新加坡沒有腹地,這個世界就是我們的腹地。”
李光耀曾將新加坡比擬拼搏在大海裏的小蝦——“世界猶如大海,在大海中大魚可以生存,小蝦也可以生存。小蝦不僅要生存,而且還要有本領不被大魚吃掉。”
現在看來,這一小國大志氣的新加坡,早已經不是當年的小蝦了,而是像伫立在新加坡河口安德遜橋的雕塑魚尾獅。
△新加坡圖騰魚尾獅
雄獅遙望大海,汲取東方文明根源成陸地之王;魚身委婉自得又富有生命力,象征著西方的海洋文明。
東西方的精華,渾然一體成傲視群雄的魚尾獅。
最怕輸的新加坡人,一直在爭做上流
剛來新加坡的人,可能會留意到一個普遍又奇怪的細節——
你在美食街的桌上,要留意放在空座位上的紙巾,這是“新加坡式占座”,要是動了它,就會有人跑過來警告你這是他們的座位。
新加坡總想爭第一。新加坡人總是一窩蜂朝前奔,每當有新餐館開業或者新樓盤開盤,不用想在新加坡肯定是瘋狂排隊幾個小時。
每次蘋果或者新産品出現最新款的消息,新加坡一定會爭先恐後排隊。
他們非常焦慮會錯過機會,會被落下淘汰。新加坡社會普遍崇尚精英,追求階級晉升,普遍都不會掩飾自我的優越感。
新加坡人自己也開玩笑地說,在自助餐上他們會把別人擠開,盤子裏的食物總要堆得滿滿的。
這其實是新加坡隱藏在光鮮背後的精神驅動力——怕輸“Kiasu”,這是來源于閩南語,就是害怕失敗的意思,但2007年這個詞被牛津英語詞典收錄,解釋爲“一種貪婪而自私的態度”。
在新加坡,一不留神你就要暴露在功利的社會眼光裏。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近日發表了一項名爲《新加坡人對階級、財富和地位的看法》的調查報告。
除了有房有車,教育、英語的純正程度,就連到歐洲還是東南亞旅遊,都有具體的劃分。
△這份報告一出存在著很多爭議,帶著一種偏見式的標簽,但這就是物質高速發展的現狀 這種爭強好勝的社會心理,在新加坡的精英教育上表現更爲突出。
在新加坡,學曆真能代表一切,這意味著從小就要培養競爭意識。長期以來,新加坡教育部就實行小學四年級就分班,很多小學還默認小學一年級就分班制。
新加坡人的命運起始線,很多時候是從小學就決定的。
只要學生有本事申請到國內外任何一所知名大學,政府便替他負擔所有學雜費直到畢業。
新加坡每年都會訪問小六會考狀元的成功秘訣,他們總會強調自己很努力,練習題做了幾十遍。
△新加坡對香港小學生的實力碾壓
在這個時候,新加坡的狀元家長就會在鏡頭前上演苦盡甘來的悲情戲碼,好像全家從此就要鹹魚翻身了。
而壓力山大的“怕輸家長”,總是要爭搶著把孩子送往最有名望的學校和最好的街區買房子。 △新加坡電影《小孩不笨》就是用喜劇手法諷刺的功利殘酷的教學制度
新加坡人對自己是非常狠的,這種狠可以造成自強自律,但通常也有殘酷的一面。鞭刑在新加坡是廣泛施行的合法肉刑。
在新加坡的許多中小學,有嚴重不良行爲的男性青少年,會被校方鞭打,體罰再正常不過了。而且許多家長也會使用藤條或其他器具懲戒子女,法律上並未禁止對子女體罰的行爲。 △新加坡雜貨店裏還有售賣藤條。很多家長使用它來管教子女。
“怕輸”的國民性格,其實多少來源于華人,尤其是閩南先輩的傳統根源。閩南人早有世界聞名的“愛拼才會贏”。
祖輩們的傳統,講的就是安身立命的生命哲學,新加坡之父李光耀的“大海小蝦論”也不外乎如此。 對于新加坡國民來說,爭當上流早已經是種下的國民根性——“我們沒有選擇,我們不能放棄,因爲保持競爭力是我們唯一的資源。沒有水源,沒有食物,沒有土地——只有爭當第一,我們才能幸存下去。” △新加坡式的爭鋒無處不在
深深根植于新加坡人心中的信念是:只有成爲最棒的,你和你的國家才能幸存與繁榮。
這也就是爲什麽新加坡人均GDP名列世界第五,但在全球樂觀積極心態排行榜,新加坡是最後一名。
△新加坡,爭做人上人
他們倒也不至于到世界上的悲慘都市的地步,但這一人人具有強烈的危機意識,爭相積極向上,打造一塵不染、完美無瑕的優秀島國,他們並非幸福感不高。
相反,他們的幸福感更具有東方傳統——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居安思危,刻苦拼搏而來的幸福,才是實在的。
△新加坡骨子裏是儒家的精神秩序
這樣的怕輸,才能讓小國在世界中穩穩占據著一席之地。看什麽雞湯成功學,不如學學人家新加坡人,多穩紮穩打。
參考資料:
文化視野下新加坡社會 房慧
新加坡政治構建的文化路徑 屈明洋
新加坡華人越西化反而越傳統 《國際先驅導報》馬玉潔
《幹嘛羨慕新加坡》梁展嘉
新加坡開埠200年:檢視新加坡的三種價值觀 BBC
【今日話題歡迎留言討論】
☟☟☟
你對新加坡和新加坡人有什麽印象?
【今日作者】
鍾無豔
點擊查看九行往期精彩文章
▼
高冷?你恐怕不認識芬蘭人
我真懷疑,美國一半的沙雕都在佛羅裏達
中國人買車厘子養活智利?你想多了
我服了,德國人也太太太太太摳了吧
編輯 | 周慕雲
排版 | 蟹老板
封面圖來源于網絡
商務合作請添加:Tortoise_Li
請注明九行+合作事宜
其他合作請勾搭老藝術家 chujanf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