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婚禮,沒有婚姻宣誓官,就無法進行;一紙婚書,沒有宣誓官的簽名,也等于無效。
婚姻宣誓官的重要,更因爲他們會以閱曆及過來人身份,指點新人如何經營美滿婚姻,幸福生活。
在很多情侶看來,結婚是一生一次的大事,講究一點不爲過,但擔任超過40年婚姻宣誓官的王雅蘭(72歲),總不忘提醒步入婚姻殿堂的新人,婚禮只不過是一天,婚姻卻是一輩子,“未來生活幸福才最重要”。
對邀請她主持宣誓儀式的情侶,王雅蘭堅持一個原則,就是在結婚日前,兩人必須同她會面一次。
“籌備結婚的情侶很忙碌,但我堅持會面至少半小時至一小時。除了處理必要的文件、解釋儀式程序,我會花一點時間了解他們是怎麽認識,以及日後的住房、生活等安排。我還會介紹他們上婚姻注冊局開辦的婚前預備班,可惜情侶對這類課程不熱衷。”
數名接受本報訪問的婚姻宣誓官也有類似觀察。他們發現,不少新人花費心思和金錢,務必要辦一場難忘的婚禮,但對接下來如何經營婚姻生活,未必有足夠思考。
不少宣誓官強調,婚禮既是人生大事,能理解爲何新人對它如此重視,由于自己並非專業輔導員,所能做的是在與新人接觸的短暫時間裏,強調經營婚姻的要點,包括處理摩擦的技巧,以及在柴米油鹽的生活壓力下,掌握好家庭理財的重要性等。
社會及家庭發展部長陳川仁上個月在該部門爲400名婚姻宣誓官舉辦的慰勞午宴上說,婚姻宣誓官不只是爲新人注冊結婚,他們對協助新人邁入良好的婚姻生活,扮演重要角色。
陳川仁鼓勵宣誓官憑豐富的人生閱曆,爲新人指引方向,有余力者還可進一步去認識新人,在他們邁開婚姻旅程時,給予精神上的鼓勵,協助他們扮演好各自的婚姻角色。
王雅蘭:夫妻相處之道 關鍵在于諒解包容和信任
本地目前有1104名婚姻宣誓官,他們爲約70%的法定婚姻(civil marriage)主持宣誓儀式。其余的法定婚姻主要在婚姻注冊局進行宣誓。婚姻宣誓官當中包括太平紳士(Justices of The Peace)、基層領袖,以及由人民協會推舉的家庭生活領袖(Family Life Champion)
王雅蘭是其中願意花心思,協助新人爲婚姻生活做好心理准備的婚姻宣誓官之一。
她在1973年加入婚姻注冊局從事行政工作,2006年退休後,繼續肩負婚姻宣誓官這份義務職務。至今已有約9萬對情侶在她面前說“我願意”,是本地主持最多宣誓儀式的宣誓官之一。
與退休公務員丈夫經營46年婚姻的王雅蘭說,對于如何維持穩定良好的婚姻,她主要從個人經驗給新人一些提點。
“在我看來,夫妻相處之道,關鍵在于諒解、包容和信任。沒有人是完美的,有摩擦是難免,但兩人應控制情緒,不要火上加油,彼此冷靜下來後,攤開來談。
“自認理虧的一方,態度放軟,說一聲抱歉,很多事往往迎刃而解。處理任何人際關系,何嘗不是相同道理?”
陳炳炎許菲立:婚姻是相濡以沫 同甘共苦
結婚56年的陳炳炎和許菲立(同爲83歲),對于夫妻相處,也秉持“以和爲貴”的精神。兩人20多年前退休後活躍于志願服務,同在2006年在婚姻注冊局邀請下,受委爲婚姻宣誓官。
陳炳炎曾擔任銀行助理總經理,許菲立則是李國專學校前校長。對他們來說,爲締結良緣的新人主持宣誓,是一件“成人之美”、非常有意義的事。
這對夫妻分別都會要求在宣誓儀式前同新人會面,交代儀式程序後,借機會分享對經營婚姻的一些體悟。
陳炳炎說:“我會提醒新人,結婚後不可能每天像談戀愛時那樣甜蜜。每個人的缺點都會‘原形畢露’。婚姻就是對彼此許諾,今後相濡以沫,同甘共苦。”
陳炳炎也鼓勵新人盡可能培養一些相同的嗜好。他與太太多年來就一同參與合唱團和交際舞課程。“夫妻如果能經營共同的愛好,可增進彼此的溝通和默契。”
許菲立說:“宣誓儀式後,看到新人臉上洋溢幸福,自己也感到很愉快,仿佛也年輕了許多。除了提醒新人尊重雙方的家人和父母,我也建議他們多記得彼此的優點,別老是記缺點。我相信,小矛盾能化解,夫妻之間就不會有大問題。”
“醜話”說在前頭
有婚姻宣誓官選擇“醜話說在前頭”,希望能夠幫助新人認識客觀現實,以做好心理准備,接受婚姻生活的不完美。
卓瑞珍(68歲)和黃邦颉(73歲)從事社區和法院調解工作多年,受政府委任爲太平紳士後,欣然扮演起婚姻宣誓官的角色。兩人主持宣誓儀式的條件,同樣是要求事前與准新人會面。
退休教師卓瑞珍擔任宣誓官已經13年了。與她結婚44年的丈夫去年過世,她如今時常在懷念已故丈夫、回憶過去婚姻生活的當兒,重新審視婚姻盟誓的意義。
“婚姻對我來說是美麗且神聖的。兩個人來自不同家庭,擁有不同生活習慣,彼此有那麽多的差異,要做到相互接納並不容易,也需要極大的毅力和決心。”
卓瑞珍:爲婚姻做好心理准備很重要
卓瑞珍認爲,隨著時間的推移,夫妻關系會隨著兩人的成長和彼此磨合而演化。“磨合過程有時很痛苦,甚至會讓人覺得是一種苦差,但兩個人會逐漸意識到,夫妻結合並不意味要消除彼此的不同,關鍵是要能接受和諒解,求同存異。
“有些忙昏了頭的結婚情侶,擔心婚禮籌備是否有遺漏。我會告訴他們,別緊張婚禮,爲婚姻生活做好心理准備才是最重要的。婚姻是一生一世,你必須珍惜這段婚姻,並不斷去經營它。”
黃邦颉:婚姻是學習旅程
擔任宣誓官七年的黃邦颉希望准新人能意識到,戀愛的情侶總認爲彼此是天作之合,但實際上沒有兩個人是百分百相配的。
“兩個人越是親密地生活在一起,任何小瑕疵也就更明顯。除了包容彼此缺點,雙方都得明白,婚姻是一個學習旅程,發生沖突和摩擦時,必須學會放下身段,聆聽對方心裏的話;很多事情,未必一定要爭個誰對誰錯。”
婚禮場地五花八門
如今婚禮場地五花八門,無論是泳池內、沙灘上、校園裏、纜車上或新加坡摩天觀景輪車廂內,甚至是一棵樹下,都能舉行宣誓儀式,經驗豐富的婚姻宣誓官已見怪不怪。
南洋理工大學校友事務處主任孫敏炎(63歲),多年來投入基層工作,他自1997年起擔任油池區民衆俱樂部管理委員會主席至今,是第一批受委爲婚姻宣誓官的資深基層領袖,至今已爲500多對新人證婚。
孫敏炎常在雲南園主持宣誓儀式
自從2004年加入南大,孫敏炎時常在雲南園爲校友主持宣誓儀式,華裔館前八角亭等景觀,是受新人歡迎的場地。
孫敏炎把婚姻宣誓官的任務,視爲校友服務的一部分,之前曾在辦公室布置一個房間,供原本選擇在南大校園戶外進行宣誓儀式,卻碰到天不作美的新人使用。
樹下宣誓結婚 陳炳炎印象深刻
至今已爲900多對新人主持宣誓儀式的陳炳炎說,擔任婚姻宣誓官的任務,讓他見識各種獨特的婚禮場地。沙灘、纜車或觀景輪車廂內,對他來說已不算很新穎。“有一次在亨德申波浪橋上,在人來人往的環境下,爲一名澳大利亞新郎和他的泰國籍妻子主持宣誓儀式,倒是特別的體驗。”
另一次,一對美國籍准新人邀請陳炳炎在濱海灣花園爲他們注冊結婚。“我以爲是在某家餐館,結果兩人在幾個朋友的陪同下,隨性地選在一棵樹下宣誓結婚。一般是外國人才這般隨性,本地新人大多選擇酒店或餐館等傳統地點。”
王雅蘭難忘赤腳主持宣誓儀式
近年來令王雅蘭印象深刻的一次宣誓儀式,是在一個高檔酒店的泳池內進行。
“新人要求在池中央搭建平台,布置成一個水上涼亭。我也得赤著腳,雙腳濕淋淋地主持宣誓儀式。”
在宣誓現場……
婚姻宣誓官有時得扮演“輔導員”或“傳話人”,爲准新人指點迷津;與新人短暫的接觸,也讓他們見證感人的愛情。
■故事① 病床上宣誓結婚
准新娘病入膏肓,新郎堅持與她在慈懷病院完婚。
王雅蘭回憶起幾年前爲這對40多歲終成眷屬,卻無法厮守到老的新人證婚時,眼眶仍泛紅。
她說,新娘是癌症末期病人,進行宣誓儀式時,護士讓她半臥在床並暫時取下氧氣管,病房也簡單布置一番。
醫生和護士在一旁見證儀式並做好准備,一旦新娘感到不適,便能第一時間給予醫療照顧。當新人說“我願意”時,房內每個人眼眶都濕透。新郎念出婚姻誓言,我才知道,他多年前離婚,這名女子無怨無悔幫他帶大孩子。
對于終于有了名分,新娘當天悲喜交集。遺憾的是,她兩三天後就過世了。
■故事② 宣誓官客串傳話人
公婆與媳婦語言不通,要求宣誓官代爲傳話。
王雅蘭某次在一對跨國新人的婚禮現場,臨時扮演媳婦與公婆之間的“傳話人”。
她說,新郎是餐館少東,與泰籍新娘在酒廊認識不久後就決定結婚。
“新郎的父母要確認准媳婦願意與兒子同甘共苦,一起在餐館打拼,雙方卻雞同鴨講。結婚當天,公婆兩人趁著一名泰語通譯員在場,要求我以英語與通譯員溝通,向准媳婦傳達他們的想望。”
王雅蘭當天是在確認新娘明白未來公婆的期望後,才主持這場宣誓儀式。
■故事③ 新人臨時取消婚禮
新人結婚前夕大吵後取消婚禮,宣誓官隔天到場撲一個空。
黃邦颉說,主持宣誓儀式多年來,最“戲劇性”的一次,是婚禮取消了,他卻不知道。“我抵達舉辦婚禮的餐館,赫然發現新人和賓客都沒來!聯系上准新娘才知道,她與准丈夫大吵,臨時取消婚禮。”
黃邦颉說,之前與這對情侶會面時,已隱約感覺兩人關系有些緊張,因此提醒兩人婚後要注意相處的方式,想不到兩人最終還是翻臉。“一對新人該不該結婚,不是婚姻宣誓官有權力勸說的。當情侶向我們傾訴對結婚有疑慮時,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建議他們向專業輔導員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