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事通說
新加坡的國語是馬來語呀!
很多中國人,都不知道新加坡到底用什麽語言當國語,有人說是英語,有人說是華語,其實都不是,新加坡的國語是馬來西亞語,新加坡的國歌也是用馬來西亞語唱的,新加坡的國徽上“前進吧,新加坡”也是馬來西亞語。
爲什麽用馬來西亞語作爲“國語”?因爲新加坡一直想加入馬來西亞。這又使中國人“一頭霧水”搞不明白,新加坡爲什麽“哭著鬧著”要回馬來西亞?更不明白的是,馬來西亞居然就是“不要”新加坡?!
1962年,新加坡與馬來西亞合並,1965年, 馬來西亞 把新加坡“驅逐”出去時,而新加坡誠心誠意想回馬來西亞,李光耀當時流下傷心的眼淚,多次要求馬來西亞“收回成命”,允許新加坡繼續留在馬來西亞。而馬來西亞認爲沒有商量的余地,堅決“開除”新加坡!
1965年,馬來西亞把新加坡“驅逐”後, 大家對新馬分家的原因不太了解,新馬分家的根本原因不是領土問題,而是對種族矛盾的處理方法問題。
半世紀前,1965年8月8日新馬分家,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矛盾:即種族矛盾、經濟矛盾、華人之間的矛盾以及和鄰國政府之間的矛盾等多方面的原因。所以新馬分家如果從慣例領土上來分析是“無解”的,因爲它不是領土問題,而是治國方略上的問題。李光耀說過:“追根究底,是雙方對解決多元種族社會的問題,有著截然不同的作風。”
分家原因
第一是對待種族矛盾新馬的處理方法不同。時任新加坡州長的李光耀認爲,聯邦內各個民族都一律平等,建立一個包含多元種族的馬來西亞,他倡導建立“馬來西亞人的馬來西亞”而不是馬來人的馬來西。(馬來西亞人包括馬來人,華人,印裔,東馬的沙巴,沙撈越人等等。而馬來人是特指1/3強的馬來人,不包括其他種族的人。)
這引起了當時馬來西亞首相東姑的極度不滿,馬來西亞的法律是“ 馬來人至上”,把華人等等少數民族看作“二等公民”,一但有人“挑戰馬來人的特權”,馬來當局可以用“內部安全法”來逮捕抗議者,這是一種典型的種族歧視政策。二來新加坡華人很多約占75%, 馬來西亞的華人約占30%,新馬合並後,馬來西亞的華人比例會明顯上升,可能會超過40%。馬來西亞領導擔心,華人比例上升後,會影響馬來西亞的“馬來人至上”的政策,激化種族矛盾。
第二是擔心李光耀會執政。馬來西亞聯邦爲了限制新加坡政治家的影響力,在憲法中規定新加坡公民(主要特指李光耀等人)不能參加馬來亞的大選,馬來亞的公民也不能到新加坡從政。但這卻不能阻止馬來亞或新加坡的政黨把自己的勢力擴展到對方地盤。1964年3月1日,新加坡執政黨人民行動黨宣布成爲一個全國性的政黨,參加3月份的馬來西亞大選。這不啻是在大馬政壇投下一顆政治原子彈。在馬來西亞首相東姑看來,李光耀這個強大的政治對手遲早有一天會取代自己的位置。當時的英國報紙已將李光耀視爲馬來西亞400萬華人的領袖。日後,東姑回憶道,“新加坡的離開是由于新加坡的總理想當(馬來西亞的)總理。”
第三是華人“內部”的矛盾。東南亞的華人很多,但不是鐵板一塊,主要分爲兩大塊,親大陸和親台灣,當時親台灣人較多。雖然都是華人但是看法並不一致。新馬合並後,新加坡的人民行動黨不是想聯合馬來西亞的華人組織–馬華公會來支持種族平等的政策(馬華公會是代表馬來西亞華人的組織),而是想取代馬華公會,這就引起馬華公會的強烈反對,促使馬華公會與馬來西亞馬來民族統一機構(簡稱巫統)聯合起來對付人民行動黨。馬來西亞首相東姑明確表示,政府將與馬華公會站在一起, 在馬來民族統一機構的全力支持下,馬華公會與人民行動黨在選舉中展開對決。馬華公會作爲擁有大量政治資源的政黨大獲全勝,而人民行動黨卻遭到慘敗。使李光耀看到,反對人民行動黨的人在馬來西亞大有人在,人民行動黨在馬來西亞無法掌權。
第四是鄰居印度尼西亞的反對。馬來亞聯邦成立後把沙巴、沙撈越一起圈進來了,印尼覺得沙巴東部是我的,所以反對馬來西亞聯邦。印度尼西亞也不滿意身旁突然出現一個強大的鄰居,在馬來西亞成立後,印尼便斷絕了和馬來西亞的外交關系,禁止馬來西亞的商人到印尼做生意,很多新加坡商人因此破産。同時還派了很多人來煽動馬來人和華人的對立的情緒,還炸了新加坡的麥當勞,並且一直煽動新加坡的馬來人說新加坡政府虐待馬來人。在新馬合並期間,還展開了名爲“馬印對抗”的政治與武裝行動。
第五是經濟利益糾紛。新加坡原以爲在加入馬來西亞後能獲得更大的經濟利益,但始料不及的是,很快就出現了經濟矛盾。在1964年12月,中央政府要求新加坡將上繳中央的稅收從40%增加到60%,當時馬國財政部長陳修信說,這是因爲印尼的對抗活動而導致軍備預算案增加。新加坡則認爲這對自己不公平,因爲其他州屬並沒有因此增加繳稅。新加坡想合並後,可以依靠馬來亞的水源,電源,和龐大的市場。可是馬來亞遲遲不肯開放本地市場,而新加坡商品進入馬來亞依然要交較高的稅,新加坡說了幾次都不肯調低。馬來西亞政府也怕開放了,新加坡發展太快了經濟中心就會從吉隆坡移到新加坡去。
關鍵是馬來西亞對新加坡領導沒有“任免權”
新馬分家的這些原因,大家都曾經分析過了,實際上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鮮爲人知,那就是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政治體制與中國的不同,新加坡即使並入馬來西亞,馬來西亞的領導也沒有權力來任免新加坡的領袖。
1962年,新加坡與馬來西亞合並後,馬來西亞的領導並不“欣賞”李光耀,馬來西亞的首相東姑曾經想把李光耀“排擠”走,叫他去聯合國擔任馬來西亞駐聯合國代表,但是李光耀不同意。沒有辦法“調走”李光耀,于是東姑又支持一個他看中的人參加新加坡的總理競選,但是又沒有選上,只好“井水不犯河水”,大家“分道揚镳”了,你走你的陽光道,我走我的獨木橋。
經驗教訓
新馬分家成功的經驗是,民族矛盾也可通過和平解決。民族矛盾是一個世界性難題,大部分是通過武力和戰爭解決,或者是民族之間的大屠殺,少數民族被迫害。也有少數國家由于民族矛盾處理不當,國家領導還遭到暗殺丟掉性命等等。但是新馬合並後又分開,都是通過和平的方式解決的,沒有發生戰爭,基本上也沒有發生大規模的流血事件,爲全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處理民族矛盾樹立了典範。
新馬合並後民族矛盾十分緊張,在街頭上出現了反對李光耀的口號,並焚燒李光耀的肖像。大規模的種族暴亂在整個馬來西亞隨時可能爆發,巫統(馬來民族統一機構,簡稱巫統)內的激進分子主張逮捕李光耀,李光耀也做好了流亡的准備,一旦政局變化,就在柬埔寨成立“流亡政府”。但作爲溫和派的馬來西亞首相東姑(他的首任妻子是華人)經過反複思考,最後得出結論:把新加坡與馬來西亞的其他部分分開。“我們最終發現,只有兩條路可走:
一、對新加坡政府或新加坡領袖采取鎮壓措施;
二、同不再效忠中央政府的新加坡州政府斷絕關系。
我們現在采取的是第二條路。”這樣做的好處是,避免了大規模的流血事件的發生,使新加坡沒有胎死腹中,後來發展成爲的亞洲四小龍之一。
缺點是影響了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發展, 使一個本來可以“雙贏”的一個國家,變成“雙輸”的“兩個國家”,半個世紀以來,“雙輸”損失是不可估量的。
首先從總體上來說,新馬如果不分家,新加坡可能發展的更快,亞洲四小龍可能不是新加坡,而是整個馬來西亞。分家時新馬的經濟發展水平都差不多,現在新加坡已經進入“第一世界”。李光耀說過:
“假如東姑(當時)態度堅決,擺平馬來激進分子,建立多元種族的馬來西亞,讓華人和印度人在警隊、軍隊和行政機關裏分享權力,馬來西亞將比如今更加繁榮和公平,新加坡的成功經驗,大部分也都能在馬來西亞各地複制,兩國的情況也將更好。”那麽整個馬來西亞就可能進入了世界先進發達國家的行列 。
第二從馬來西亞方面來說,是“賠了夫人又折兵”,丟了領土又丟“理”。新加坡本來就是馬來西亞柔佛蘇丹的領地, 在曆史、政治、經濟、軍事、社會文化等各個方面是天然的整體,新馬長期以來就是一個國家,新加坡想回歸“祖國”合情合理,天底下哪有兒子回家娘不要的道理。馬來西亞“開除”新加坡明顯不合情理。
當時馬來西亞領導害怕李光耀當總理,也沒有道理,連美國現在都出現黑人當總統了,泰國也出現了華裔當總理。一個國家要發展,就必須要任人唯賢不拘一格降人才。中國和新加坡都有穆斯林人,在政治權力上對他們都一視同仁。在其他方面中國反而對穆斯林人更優待,如在計劃生育、少數民族補助等方面。馬來西亞的“任人唯馬(來人)”的法律,類似中國的“武大郎開店”,高個子都進不來,這種“馬來人至上”的政策也是作繭自縛,把大批非馬來人的人才拒之門外。
幾千萬馬來半島人民被“人爲”隔斷在兩國交界的柔佛海峽,每天成千上萬往來新馬口岸及貨物,都要辦理出入關手續,人爲制造“麻煩”。
馬來西亞在馬六甲海峽建設大型港口,與新加坡港口展開競爭,重複建設浪費驚人。正在進行建設的新加坡與吉隆坡的高鐵線,(向北一直延伸到中國)原來是一個國家不存在問題,由于現在是兩個國家,就要進行多次的談判和協商,增加了許多工作量,就馬來西亞半島的原有鐵路等等遺留問題,就談了幾十年。
第三從新加坡來說,她至今還不是一個“正常的國家”,表面上看欣欣向榮,實際上充滿危機。爲了國家安全,新加坡不得已要建立自己的國防和外交系統、還要建立自己的供水系統等多項工作。僅僅國防開支一項,就占新加坡國家年生産總産值的5%左右,50多年來就是就是一個天文數字了。
而且新加坡要實行“全民皆兵”,的每個男性公民,必須要當兩年義務兵,成爲國民的沉重負擔。而且在外交上“亞曆山大”,要在中美和東盟鄰居國家等多方走“鋼絲”,都要看他們的“臉色”,一不注意隨時可能從“座上賓”變爲“板上肉”。
李光耀雖然祖籍中國廣東大埔,但是他幾十次訪問中國,數次訪問廣東,卻不敢去祖籍看看。多年來新加坡外交部長不敢用華人,在東南亞新加坡雖然華人最多,卻最後與中國建立外交關系等等。李光耀說過:“我擔心新加坡人會以爲新加坡是個正常的國家,認爲我們可以和丹麥、新西蘭等等國家相提並論。我們處在一個非常動蕩的區域,假如我們沒有比鄰國更優秀的政府和人民來保護自己,新加坡將會滅亡。假如我們忽視我們身處的環境,我們就會完蛋。”所以新加坡必須要有一個“精英政府”,新加坡的領導人要比有些國家的領導人承擔更多的壓力。
求同存異
五十多年前的新馬分家,可以說不但是李光耀的遺憾,也是希望合並的人的共同遺憾。李光耀當時爲什麽流下了傷心的眼淚,因爲他認爲“分家”使他辜負了成千上萬人的希望,但是亡羊補牢未爲晚也,當時對待新馬的種族矛盾只有兩條路,一是鎮壓、二是分家。筆者認爲,新馬之間也許存在第三條路,即:求同存異,一國兩“策”。
當時馬來西亞領導擔心,李光耀會“搶”他們的總理位子,現在時過境遷這種情況已經不可能了,李光耀在2015年已經逝世了。隨著世界的發展,從全世界範圍來看,種族歧視政策必然會被曆史所淘汰,在東南亞華人也和當地的其他種族一樣,在上個世紀,也是受列強剝削壓迫的種族之一,而且他們背井離鄉,被人們稱爲“豬仔”,他們爲東南亞的經濟發展做出來巨大的貢獻。多年來的共同生活,使當地的華人早已和其他種族的人融爲一體,和其他種族都是“一家人”了,華人與其他種族通婚也司空見慣,馬來西亞前首相東姑的前妻也是華人,全世界是個地球村,各個民族都是兄弟姐妹。解決的民族矛盾的根本出路是各個民族的平等和諧團結開放。從曆史上來說,穆斯林人也不是馬來西亞的土著民族,他們也是從阿拉伯等地漂洋過海來的,都是“天涯淪落人”,只不過比華人早一些罷了。孫中山曾說過,世界潮流浩浩湯湯,順之者昌逆之者亡,穆斯林人要想融入世界民族之林,靠自我封閉保護的政策是行不通的,也必須走平等開放團結的道路。
中國解決港澳問題首次提出了“一國兩制”,順利地實行了1997年的香港回歸,1999年的澳門回歸,兩個前殖民地現在成爲中國的兩個“特別行政區”,使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這兩種“不共戴天”的制度,都統一在一個國家內。加拿大因爲語言問題,面對英法兩種語言的矛盾,並沒有強調要統一語言,也沒有分裂成英語和法語兩個國家,而是因地制宜,特地設立了法語區,使一個國家的不同的地方,可以使用不同的語言。不同的社會制度、不同的語言都能統一在一起,不同的種族政策爲什麽就不能統一在一起了?解決新馬問題是否也可以借鑒“一國兩制”,和“一國兩語”的政策,即對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實行一國兩”策”,在民族政策上區別對待。
從現狀來看,要求新加坡政府實行“馬來人至上”的政策是不可能的,李光耀說過,新加坡如果實行種族歧視的政策,新加坡就會國無甯日成爲第二個“貝魯特”。要馬來西亞政府放棄“馬來人至上”也是不現實的,種族平等未實現,國家領導就會被趕下台了。但是希望兩國統一是大多數人的共同願望,是否可以求同存異,只要是一個國家什麽都好談。在統一以後,各自仍然保留不同的種族政策,即:馬來西亞你實行你的“馬來人至上”政策,新加坡我實行我的“種族平等”政策,井水不犯河水互不幹涉。但是,大家都承認是一個國家,國防、外交等方面統一,使新加坡成爲馬來西亞的一個“種族政策特區”,類似中國的港澳特別行政區。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在曆史上,新馬一家的時間遠遠大于分裂的時 間,新馬統一是大部分人的共同心願,兩鬥皆仇兩和皆友,五十年在人類發展的曆史上只是短短的一瞬間,至今,新馬人民之間的往來仍然十分頻繁,新加坡對馬來西亞仍然不改初衷一往情深,新加坡的國語是馬來語,國歌是馬來語,國徽上也是馬來文。兩好各一好,只要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心往一處想,新加坡隨時可能重回馬來西亞,建立一個包含多元種族的馬來西亞的新聯邦還是可能的。
在1965年8月8日,新馬分離議案在馬來西亞國會一致通過把新加坡開除出了馬來西亞聯邦後,當時李光耀沒有放棄努力,仍然還在爭取議會支持,他流著淚要求馬來西亞聯邦收回決議!強烈地想要返回馬來西亞。2007年,新加坡仍然舊事重提,想回歸馬來西亞,馬來西亞再次以時機尚未成熟,委婉予以拒絕。但是,新馬大部分民衆相信,“時機成熟”這一天遲早會到來的,李光耀生前想把新加坡成爲馬來西亞的“紐約”的美好願望,也一定會實現的。中國有句古話,叫“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新馬之間“合久必分”後,能否也會“分久必合”?全世界人民都十分關注。
中國有句古話,叫“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新馬之間“合久必分”後,能否也會“分久必合”?全世界人民都十分關注。
作者:田柏強,原中國安徽工人日報高級記者,現旅居新加坡。
1 新元 = 5.17048 人民幣1 人民幣 = 0.193405 新元(*截稿前更新)
新加坡實時巴士上線啦~☟
猛戳下圖,獲得更多最新打折訊息!☟
加個“星標”,不錯過新加坡萬事通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