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服務學校“雙一流”建設,大力推進國際化人才培養,提升學生的國際視野,機械工程學院選拔了部分2015級本科學生前往新加坡國立大學進行爲期五天的交流學習。
2019年8月20日上午10點,新加坡國立大學工程系主任Prof.Zeng Kaiyang在工程系教學樓向重慶大學機械工程學院39名前來交流的師生表示熱烈歡迎。Zeng教授從專業特色、教學、科研、成果轉化應用、人才培養體系、教職工組成、實驗室、資金投入和辦學成果等方面向大家介紹了學校及學院的概況。他希望重慶大學機械工程學院的同學們能和新加坡國立大學的師生面對面交流,在交流專業的同時也感受新加坡的人文、多了解新加坡的文化。
曾開明教授歡迎儀式致辭
Zeng教授們還爲大家介紹了該校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研究生)培養方式以及新加坡國立大學機械工程系的“ME3+1+1”項目,Prof.Zeng Kaiyang鼓勵重慶大學機械工程學院的同學們積極申請該校的研究生,在學術上尋求更好的突破。中新戰略性互聯互通項目體現了國家開放發展新舉措,也賦予了重慶內陸開放的新機遇。而“ME3+1+1”項目,則爲重大學子的未來發展提供了更多的選擇。
先進機器人中心
下午,在輕松愉快的Welcome Lunch後,同學們深入國立大學的工程系實驗室進行參觀。在研究人員的帶領下,師生們先後走進先進技術制造實驗室(advanced manufacturing lab)、流體實驗室(Fluid lab)以及Additive Manufacturing lab
增材制造實驗室及流體實驗室
晚上同學們在帶隊老師的帶領下又旁聽了國立大學研究生一年級的課程Feedback Control Systems。國立大學老師深入淺出,形象生動的授課讓同學們感觸良多,一天的行程緊湊而充實,同學們紛紛表示受益匪淺。
材料疲勞斷裂力學課堂
在後面幾天的行程裏同學們還參觀了流體實驗室,國立大學圖書館,旁聽Fracture And Fatigue Of Materials等課程。
國立大學工程系、博物館及圖書館
幾天的交流雖短,但在同學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們也對未來的學習生活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至此,本次新加坡國立大學交流學習活動圓滿結束。
劉創來同學說:美好的旅途總是短暫的。這次交流學習,除了學習上的啓迪之外,對于自身的修養提煉也是一場啓蒙。我學習到了交流討論的自由學習方式和紳士禮貌的“綠色自助”精神,並感受到學習語言的重要性。感謝此次交流學習,之後我的將以一個華麗的轉身,告別本科時期,從此以一個更高的標准要求自己。
黃鴻海同學說:課堂上各位教授專家使用了大量生動的事例,通過通俗易懂、深入淺出的表達方式讓一個看似複雜的問題簡單化、明了化,使自己的思路大大拓寬。教授專家的授課與其說是傳授知識,不如說是教我們如何思考、怎樣創新思維,讓我受益匪淺、收獲良多。
董陳晨同學說:走出去才能更了解外面的世界,也才能對我們自己的國家有更深刻的認識,不妄自菲薄,也不盲目驕傲。很感謝學校給予我此次訪學交流的機會,不僅豐富了我自身的生活學習經曆,讓我更了解了新加坡的文化教育生活,同時也讓我有機會爲提升我校的知名度和傳播中國文化貢獻個人的一點綿薄之力。
任文鑫同學說:明顯的感受就是NUS的實驗室不僅空間大,每個人或者說每個項目組都有足夠的獨立的實驗區域,而且它們都保持得十分整潔,甚至包括有很多大型機械設備的大實驗室。反觀我們自己的實驗室,有機械設備的地方就很容易到處都是機油、甚至地上也是,而一些存放小型器材的實驗室又雜亂不堪、工具隨處擺放,不美觀、影響實驗工作效率不說,還可能引發一些安全隱患。這一點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
胥玥說:這次新加坡訪學經曆讓我有許多感慨與思考。輕松自由的教學氛圍與較強的自律性能夠讓學生有創造自我價值的空間。隨性包容的課堂理念展示出海納百川的學習態度。當地人的高素質與自得的生活方式以及學生們的文化素養都讓我印象深刻。到國外學習交流是開闊眼界,汲取思想精華的重要途徑之一,這也正體現著實踐出真知的道理。這次交流讓我感受到了不同思維方式的差異與新加坡人的善良、友好、尊重與禮儀。
顧問:樊玮
統籌:楊聯星 張翔
指導:李陽希
作者:機械工程學院宣傳中心 劉亞寅 王四寶
攝影:機械工程學院宣傳中心 劉亞寅 王四寶
編輯:機械工程學院宣傳中心 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