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現矮人族?揭秘中國神秘的穴居地
中國發現矮人族?揭秘中國神秘的穴居地。小矮人的傳說大家都聽過,神話傳說中的小矮人個個軟萌可愛,那麼矮人族真的存在嗎?考古學者對此走遍世界各地,還真的發現不少矮人部落,其中有一處居然在中國!
對化石的研究結果顯示,人類不同時期的祖先,身高雖然有一定的差別,但是從來沒有真正證明矮人族存在過,就是說,遠古時代還沒有發現存在過如此矮小的人種,那麼,小矮人是怎麼形成的?
在今天的地球上,還真的生活著一群被稱為「矮人」的人種。
影視作品中的「矮人」人種
俾格米人
在非洲剛果河畔的熱帶森林中生活著一群平均身離只有1.3米左右的人:俾格米人。他們依靠狩獵採集為生,處於比較原始的狀態。如今俾格米人泛指所有種族成年男子平均高度都少於150厘米或155厘米的種族。
俾格米人
俾格米人主要分布在非洲中部,以及亞洲的安達曼群島、馬來半島、菲律賓和大洋洲某些島嶼。他們居住的屋栩只有1米多高,栩子的頂上蓋著樹葉,地上鋪著芭蕉葉,俾格米人把森林視為「萬能的父母」。他們不允許砍伐生長著的樹木,枯乾的樹枝能用來取暖或做飯。
不過令人奇怪的是俾格米人8歲時即發育成熟,就可以結婚…
布須曼人
在非洲南部地區的還生活著一群被稱為「矮人」的人種:布須曼人。這也是一個靠原始狩獵生活的民族。布須曼人最高的女人只有1.38米左右,而男人最高也不超過1.60米。
儘管布須曼人身材矮小,卻能用自己製作弓箭,塗上森林中的一種毒箭術的毒汁,用來捕獲大象。他們過著遊獵的生活,但也常被捕捉,然後送到別的種族的王宮中作為奴隸,或成為供人開玩笑的小丑,他們也有著自己的傳統語言,就要生活在波札那、納米比亞和安哥拉沙漠中的乾旱地區,文化程度只相當於我國的舊石器時代晚期。
布須曼人
從人類學的角度來看,布須曼人屬於什麼人種類型,截至到今天仍是一個沒有解開的謎。
尤卡斯人
尤卡斯人
在南美洲哥倫比亞和委內瑞拉的交界處有一個叫做耶瓦的小村莊,這裡住著罕見的小矮人,名叫尤卡斯人,這種人身高只有80到90厘米,最高的也只有一米左右,他們世世代代生活在森林裡,以野果、獸肉為食,穿的是樹葉和獸皮,他們有自己的語言,也有自已的原始宗教,他們崇拜太陽、月亮、星星和高山。
延慶古崖居
在延慶西北山區峽谷中有一百多個神秘的穴居地,被後人稱為古崖居。這些洞穴房間高度在1.7米到1.8米之間,而且樣式豐富:有單間,有里外套間,甚至還有上下相通的複式結構。
洞內鑿有石燈台、石灶台、石坑、排煙道、氣孔等,布局合理;圍繞著迷一樣的古崖居,眾多考古學家在不停地追尋著簽案,不過在歷史文獻中,我國矮人族的傳說似乎很少,沒有任何與這些石屋相關的記載,石屋裡幾乎什麼也沒留下…
矮人部落是如何形成的?
營養說
有些科學家提出營養說,他們認為小矮人是營養不良引起的人種退化造成的。例如布須曼人在歷史上曾受到實力非常雄厚的強大鄰近民族的侵略,他們被趕出家園,逃入森林,由於沒有種植業,加上森林自然條件艱苦,他們長期缺乏營養,隨著時間的推移,人種發生了退化。
小矮人是營養不良引起的人種退化造成的
為了適應食物貧乏
據考察,布須曼人有一種其他民族所沒有的進食習慣,他們非常能吃,也非常能挨餓。探險家們在考察中發現,他們一頓飯能吃好幾斤肉幾十個香蕉。攝取這麼多的食物,只能躺著讓食物慢慢消化
人類學家認為,這種暴食現象正是為了適應食物經常短缺所造成的一種適應性行為,吃不飽的時候就挨餓,有東西吃的時候就拚命地吃飽,這樣就比較容易熬過饑荒。
同時,由於自然選擇的結果,在食物短缺的情況下,身材矮小的人反而因消耗低而容易生存,因而身材矮小的人就得到了選擇,而身材較高的人因消耗最大而被自然淘汰。
因為生理機制
有些科學家主張,小矮人變矮是因為其內在的生理機制所造成的。美國蓋萊恩斯維爾大學的梅里米研究布須曼人身體中的一種生長激素,發現這種激素與人類的生長發育關係密切,小矮人血液中這種生長激素只有其他正常人種的三分之二。
小矮人變矮是因為其內在的生理機制所造成的
梅里米認為,這種生長激素的分泌功能障礙,是他們成為小矮人的主要原因。但是,小矮人身體內部的生長激素為什麼變少,是種族原因還是營養原因,還是生存環境造成的結果,目前無法確知。
有些人類學家認為小矮人是自古就有的
有些人類學家認為小矮人是自古就有的,他們推測,在非洲南部和偏東部地區考古挖掘中個子較小的古人類化石代表著小矮人的祖先。民族學家喬治·西爾伯埃認為,小矮人的祖先在遙遠的古代就生活在南非和東非。
但是,問題隨之而來,小矮人歷經多少歷史年代才變成了小矮人?他們祖先的身高情況如何?這些都是人類學家正在努力破解的謎題。這些問題的解開,不僅將使小矮人的歷史真相大白,而且對人種形成和變化年代具有十分重大的參考價值。
非洲小矮人部落10米外辨蜜蜂雌雄 8歲生兒育女
在中部非洲的赤道密林中世世代代生活著一群身材矮小的居民,他們自稱是「森林之子」,奉這片原始森林為其生身父母和至高之神,他們就是俾格米人。
俾格米人是中非地區最早的居民,是史前桑加文明的繼承人。今天在剛果(金)、剛果(布)、中非共和國、蒲隆地、盧安達、烏干達等國的密林中都有分布。 成年俾格米人一般身高1.2米到1.3米,最高不超過1.4米,體重不超過50公斤。他們身材矮小,胳膊很長,腿卻很短,鼻子扁平,嘴唇厚而外翻,膚色比其他黑人略淺,呈淺棕色,頭髮也沒有別的黑人那麼捲曲,因此深受歧視。直到今天,當剛果(金)人嘲笑一個人笨的時候,仍稱他為「曼布提」(斯瓦西里語,俾格米人的意思)。
獨特的生活方式
儘管俾格米人身材矮小,卻是出色的獵手。他們的聽覺和嗅覺非常靈敏,據說一隻蜜蜂從10米外飛過,俾格米人就能準確判斷出它的種類及雌雄。俾格米男人外出捕獵,女人採摘野果和樹根並烹制食物。他們會製作一種麻醉劑,當看到野獸時,把沾了麻醉劑的箭射出,從而捕獲獵物。他們的獵物中甚至有獅子、大象等體型超出他們很多倍的大野獸。除去在森林中以狩獵為生外,也有以捕漁為生的俾格米人,他們主要集中在剛果(金)基伍湖中的小島上。
俾格米人一般在8至9歲時生理機能就已經發育成熟,開始過性生活,並生兒育女。他們實行一夫一妻制,十幾或幾十個家庭結成一個或大或小的部落,勞動果實由德高望重的部落首領統一進行平均分配,過著氏族社會式的生活。俾格米人吃熟食,很早就知道火的用途,但是卻不知道怎樣取得火種,因此火種的保存就成了婦女日常的重要工作。
俾格米人有自己的語言,但是沒有文字,他們沒有數字和時間的概念,因此不知道自己的年齡,據估計,他們的壽命一般在30到40歲之間。他們視森林為萬能的父母,因此不允許隨意砍伐樹木,只有在樹木自然死亡,枝葉枯乾以後,才能取來生火做飯。
生存受到威脅
即便如此,他們的家園也受到越來越嚴重的威脅,他們的生活方式乃至生命也遭受挑戰,甚至有瀕臨絕種的危險。由於中非地區局勢不穩,戰火此起彼伏,種族屠殺時有發生,對自然資源的掠奪性開發從未停止,俾格米人世代生存的家園和生存環境受到了首當其衝的破壞。一些國家公園的建立,也迫使數以千計的俾格米人搬離家園。現代文明的入侵也影響到他們世代延續的原生態的生活方式。一些活動在叢林地區的反政府武裝經常僱傭這些高明的獵手到森林中去為他們尋覓食物,一旦一無所獲,這些俾格米人就會成為反政府武裝人員的盤中餐。當地人還錯誤地認為,吃了俾格米人的肉特別是性器官有助於增強體質和力量,提高性慾,這種傳言也加劇了人吃人慘劇的發生。俾格米人由於身材矮小,皮膚細嫩,膚色和頭髮也有別於其他黑人,而備受歧視,被看作是下等人、野蠻人甚至是野獸,因此被別人心安理得地吃掉。在盧安達種族大屠殺前,該國約有2.9萬左右的俾格米人,現在只剩下2萬人左右。據不完全統計,全世界的俾格米人目前只剩下60萬左右。
殘酷的現實引起了國際社會對俾格米人生存現狀的關注與他們自身的思考和行動。國際上很多有識之士呼籲採取切實的措施來保護俾格米人的生命安全,保存他們的生存家園和獨特的生活方式。一些國家的俾格米人也自發地聯合起來,成立自己的組織,以讓世界聽到他們的聲音,認識到他們所應有的權利,剛果(金)國家俾格米人聯合陣線就是其中之一。
但願全世界都能切實採取行動保護這些來自遠古的居民。這也是在保護人類的文明,保護人類自己
矮人部落高不足1米5 揭秘非洲森林裡的俾格米人身高之謎
身材最高1.4米,生活在中部非洲森林裡的俾格米人被稱為非洲的「袖珍民族」,成年人平均身高1.30米至1.40米。他們體力過人,自食其力,自稱是「森林的兒子」。
人類學家研究證實,俾格米人是史前桑加文化的繼承人,是居住在非洲中部最原始的民族。俾格米人頭大腿短,長得精瘦,人人都腆著大肚子,肚臍眼凸起雞蛋大小的肉疙瘩。
和其他黑人相比,俾格米人膚色較淺,呈深棕色,頭髮不像其他黑人卷得那麼厲害。因此,俾格米人受到其他黑人部族的歧視。他們不是長得畸形,是特殊的人種。
男女大多一絲不掛,婦女偶爾在下身兜一塊樹葉或獸皮遮羞。俾格米人臉上畫著簡單的花紋,身背自製的長弓短箭,出入熱帶原始森林。俾格米男子擅長打獵,喜歡集體圍捕大象;女人在家采野果,挖樹根。
俾格米人蓋房不用磚瓦和沙石,他們就地取材用芭蕉葉或棕櫚樹的枝葉,搭成高約1.5米的橢圓形簡陋茅屋。各家茅屋面積約五六平方米,屋中間的石頭上生著一堆火,上方架著一個泥罐子,樹幹橫在地上當凳子,牆上掛著弓箭、獸皮、象牙、羚羊角,除此之外沒有什麼家什。平日一家人睡在用獸皮和雜草鋪就的地上。
俾格米人的聽覺、視覺和嗅覺十分靈敏,是捕獵的高手。如果一隻蜜蜂在距離他們10米外飛過,他們能準確地說出蜜蜂的種類和雄雌。
俾格米人把森林視為「萬能的父母」。他們不允許砍伐生長著的樹木。枯乾的樹枝能用來取暖或做飯。曾經有一支西方探險隊到達俾格米人居住區,因為隨意砍下樹枝而被憤怒的俾格米人趕出了居住區。
俾格米人喜歡鹽,愛吃白蟻。白蟻出洞,預示大雨降臨。每當天氣悶熱,下雨之前,俾格米人就去找出洞的白蟻,一邊捉一邊吃,津津有味。
喀麥隆俾格米部落的一位長老介紹說:「吃白蟻對身體有好處。平時不下雨,我們就用煙把白蟻熏出洞。」。
目前,非洲大陸的中非共和國、幾內亞、喀麥隆、盧安達、剛果(布)、剛果(金)、蒲隆地、加彭、安哥拉、尚比亞等國家和地區茂密的原始森林裡都有俾格米人居住。
和外界社會的不斷接觸,開闊了俾格米人的眼界,現在,不少俾格米人穿上了衣服,把肥皂、火柴和香菸帶進了部族。
目前,俾格米人瀕臨絕種的危險。有些人錯誤地認為,吃了俾格米人的性器官能增強體質和力量。歪理邪說驅使他們犯下罪惡的勾當。改善俾格米人的生活、保護珍惜人種,引起國際組織的重視。
儘管有些國家對生活在本國的俾格米人實行了特殊的待遇和政策,動員他們離開原始森林,過普通人的生活。但是,絕大多數俾格米人仍然依戀祖先的生活方式,喜歡繼續過封閉的原始生活。
目前,喀麥隆政府正採取措施,保護瀕臨滅絕的俾格米人。俾格米人是生活在非洲中部最原始的種族之一,身材矮小,其成年男性平均均身高不足1.5米,由於自衛能力弱,經常遭受其他民族的擄掠屠殺,逐漸退隱於非洲中部的雨林。
喀麥隆最大的俾格米部族是巴卡部落,不不足4萬人,其次是巴科拉部落和梅德藏部落,分別約有3700人和近1000人。
非洲俾格米人又稱尼格利羅人,是非洲中部熱帶森林地區的民族,被稱為非洲的「袖珍民族」,成年人平均身高1.30米至1.40米,瀕臨滅絕。8歲時即發育成熟,可以結婚。男子狩獵,女子採集,沒有私有觀念,財產歸集體所有,血統按父系計算,嚴格實行一夫一妻制。
特殊的人種
非洲俾格米人又稱尼格利羅人(Negrillo),是非洲中部熱帶森林地區的民族,被稱為非洲的「袖珍民族」,成年人平均身高1.30米至1.40米,俾格米人在世界上瀕臨滅絕。
主要分布在薩伊、剛果、加彭、喀麥隆、中非、盧安達、蒲隆地、烏干達和安哥拉,崇尚森林,自稱是「森林的兒子」。
非洲俾格米人
俾格米人頭大腿短,長得精瘦,人人都腆著大肚子。男女都一絲不掛,婦女偶爾在下身兜一塊樹葉或獸皮。俾格米人臉上畫著簡單的花紋,身背自製的長弓短箭,出入熱帶原始森林。男子擅長打獵,喜歡集體圍捕大象;女人在家采野果,挖樹根。
氏族是俾格米人最基本的社會單位。男人以氏族為單位進行活動,沒有私有觀念,財產歸集體所有,嚴格實行一夫一妻制。過著原始穴居生活。他們沒有自己的文字,沒有數字和時間概念。
和其他黑人相比,俾格米人膚色較淺,呈深棕色,頭髮不像其他黑人卷得那麼厲害。因此,俾格米人受到其他黑人部族的歧視。
人類學家研究證實,俾格米人是史前桑加文化的繼承人,是居住在非洲中部最原始的民族。他們不是長得畸形,是特殊的人種。
非洲俾格米人又稱尼格利羅人,是非洲中部熱帶森林地區的民族,被稱為非洲的「袖珍民族」,成年人平均身高1.30米至1.40米,瀕臨滅絕。8歲時即發育成熟,可以結婚。男子狩獵,女子採集,沒有私有觀念,財產歸集體所有,血統按父系計算,嚴格實行一夫一妻制。
八九歲時性成熟
俾格米人用芭蕉葉、棕櫚葉作衣料,用象骨、甲蟲、羚羊角、龜背殼等做項鍊、手鐲等。他們將採集到的各種野果子搗碎,把汁液與婦女的乳汁混合在一起做化妝品。因野果種類不同,顏色各異,所以,配製出的化妝品五顏六色。俾格米婦女喜歡濃妝艷抹。她們在臉部繪上幾何圖形,以增加美感,驅妖祛邪,用來表示吉祥美好。
俾格米人蓋房不用磚瓦和沙石,他們就地取材用芭蕉葉或棕櫚樹的枝葉,搭成高約1.5米的橢圓形簡陋茅屋。
茅屋按小群落整齊有序地搭建,各家獨立又戶戶相連形成一個圓圈,長老的住房位於圓圈的中心。
森林裡光線暗淡,小房屋隱蔽在高大的植物中,容易躲避野獸的襲擊。
各家茅屋面積約五六平方米,屋中間的石頭上生著一堆火,上方架著一個泥罐子,樹幹橫在地上當凳子,牆上掛著弓箭、獸皮、象牙、羚羊角,除此之外沒有什麼家什。平日一家人睡在用獸皮和雜草鋪就的地上。
儘管生活簡陋,俾格米人卻自得其樂,他們遠離城市的嘈雜和戰火的紛擾,在密林里建立了自己的「桃花源」。
俾格米人的聽覺、視覺和嗅覺十分靈敏,是捕獵的高手。如果一隻蜜蜂在距離俾格米人10米外飛過,他們能準確地說出蜜蜂的種類和雌雄。
俾格米人發育快,八九歲時性機能就發育成熟,開始過性生活。一位剛果(金)的俾格米少女說:「我們實行一夫一妻制。結婚後,夫妻間要忠誠於對方,不能亂來。」
非洲俾格米人又稱尼格利羅人,是非洲中部熱帶森林地區的民族,被稱為非洲的「袖珍民族」,成年人平均身高1.30米至1.40米,瀕臨滅絕。8歲時即發育成熟,可以結婚。男子狩獵,女子採集,沒有私有觀念,財產歸集體所有,血統按父系計算,嚴格實行一夫一妻制。
愛吃白蟻的民族
俾格米人喜歡鹽,愛吃白蟻。白蟻出洞,預示大雨將臨。每當天氣悶熱,下雨之前,俾格米人就去找出洞的白蟻,一邊捉一邊吃,律津有味。喀麥隆俾格米部落的一位長老介紹說:「吃白蟻對身體有好處。平時不下雨,我們就用煙把白蟻熏出洞。」
俾格米人把森林視為「萬能的父母」。他們不允許砍伐生長著的樹木。枯乾的樹枝才能用來取暖或做飯。曾經有一支西方探險隊到達俾格米人居住區,因為隨意砍下樹枝而被憤怒的俾格米人趕出了居住區。
俾格米人很早就知道火的用途,但是不知道如何取得火種。於是,婦女們日常最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保存好火種。
俾格米婦女將柔軟的樹枝系成一個立體的半圓形架子,把草和棕櫚樹葉鋪在用樹枝搭成的架子上,火種就保存在這裡面。每次搬家的時候,火種就是重點保護對象。
目前,非洲大陸的中非共和國、幾內亞、喀麥隆、盧安達、剛果(布)、剛果(金)、蒲隆地、加彭、安哥拉、尚比亞等國家和地區茂密的原始森林裡都有俾格米人居住。和外界社會的不斷接觸,開闊了俾格米人的眼界,現在,不少俾格米人穿上了衣服,把肥皂、火柴和香菸帶進了部族。
如今,中部非洲各國政府已相繼採取措施,幫助他們改變生活方式,走出森林,參加現代社會生活。但是,絕大多數俾格米人仍然依戀祖先的生活方式,喜歡繼續過封閉的原始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