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責任,也有能力在創造可持續未來的道路上做出貢獻。有些動作,如主動爲垃圾分類,雖然看似簡單,但積少成多,只要大家一同努力,就能在保護環境方面帶來正面效果。
衛生部兼環境及水源部高級政務部長許連碹博士昨天在第四屆“陽光四射環境課程”(STEP-NUS Sunburst Environment Programme)的開幕儀式上致詞時,提到上述觀點。
這個課程由新加坡國立大學和淡馬錫信托基金會旗下的新加坡科技捐助計劃聯辦。今年的活動希望學生能通過氣候變化和可持續發展的視角,探討環境汙染的課題。
許連碹說,現今的環境面對持續不斷的威脅,氣候變化已是個棘手問題。以新加坡爲例,到2100年,預計我國每天平均氣溫預計將增加1.4攝氏度至4.6攝氏度,海平面則將上升0.25公尺至0.76公尺。
“我們的生物多樣化可能會因氣溫和雨量變化受到影響。我們須馬上采取措施,確保新加坡有能力對抗自然界帶來的挑戰。”
她提到,身爲消費者,每個人都有責任做出正確選擇,創造一個可持續的未來。
“有些人可能會問,我能在保護環境方面貢獻些什麽?其實你能做的有很多。例如,把洗澡時間縮短一分鍾,或把垃圾和可再循環的物品分開。這些動作簡單,但累積起來的效果,能爲環境帶來正面影響。”
許連碹希望學生通過課程,能受到啓發並負起責任,在各自的國家推廣保護環境的意識。
超過100名來自中國、印度、日本、新加坡等11個國家的學生,從昨天開始參加爲期五天的課程。
除了講座,這些介于13歲至15歲的學生也有機會到雙溪布洛(Sungei Buloh)濕地保護區和聖約翰島的海洋實驗室等參觀。
來自新科技中學的學生黃文彬(14歲)說,很多人其實聽過減少(reduce)、重用(re-use)和再循環(recycle)的“3R”概念,但因爲沒有深入了解保護環境的迫切性,而沒有積極行動。
“我希望從這個課程學到更多有關環境汙染的知識,以及解決問題的方式。我期待課程結束後,能回到學校與同學分享,並向老師提呈建議書,策劃一個以環境汙染爲主題的學習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