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醫生指出,骨痛熱症第三型病毒在本地較少見,因此人們對它缺乏免疫力,很容易受感染。
國家環境局初步數據顯示,原本在本地並不普遍的骨痛熱症第三型病毒感染病例,今年9月首次超過常見的第二型病毒,占該月病例總數的31%。傳染病專家擔心這一趨勢可能持續下去,本地公衆對第三型病毒缺乏免疫力,一旦擴散,明年的骨痛熱症病例或顯著上升。
伊麗莎白諾維娜醫院傳染病顧問醫生梁浩楠受訪時指出,第三型病毒在本地較少見,因此人們對它缺乏免疫力,很容易受感染。
他說:“第三型病毒在別處很普遍,包括馬來西亞柔佛州。本地四五年前其實也出現過類似目前的情況,但後來這一型病毒並沒有進一步發酵。這點讓我們感到驚訝,至今也沒有答案。”
梁浩楠強調,目前預防和減少伊蚊滋生仍是主要工作,“殺死伊蚊,就等于消滅了骨痛熱症和茲卡病毒。”
本地目前流行的骨痛熱症病毒爲第一和第二型。
衛生科學局和衛生部上個月宣布,批准由法國制藥公司賽諾菲(Sanofi)研發、名爲“Dengvaxia”的新疫苗在本地使用。
疫苗對第一型病毒的有效程度只有50%,對第二型僅40%;對第三型和第四型則分別高達75%和77%。
年齡介于12歲至45歲的公衆最快可在今年內,注射這個骨痛熱症疫苗。不在這個年齡範圍的人須征詢醫生的意見,醫生評估後才決定是否進行注射。
天氣轉涼 骨痛熱症病例料減少
梁浩楠預計,從現在起至今年底,本地骨痛熱症整體病例會持續減少,疫情比今年初環境局估測的三萬大關“最糟情況”來得好。
他指出,逐漸轉涼的天氣和“茲卡效應”是抑制骨痛熱症疫情的兩大關鍵因素。
他說:“年底天氣比較涼快多雨,通常不是伊蚊滋生的高峰期,而且前幾個月大家經曆了茲卡疫情,會更加注意住家環境和伊蚊滋生的情況。”
另一方面,環境局自今年3月起加大執法力度,凡住家發現有伊蚊滋生的住戶,不論是否處于骨痛熱症黑區,都得罰款200元。半年內約有2000戶家庭被罰,比去年同期增加了兩倍多。
爲改善伊蚊滋生問題,環境局、衛生部與人民協會的跨部門滅蚊行動今年也提前至2月28日舉行。環境局說,提早發動社區一起消除蚊蟲滋生處顯然有效,之後的骨痛熱症病例有減少趨勢。
截至前天下午3時,本地共有1萬2708起病例。
至于伊蚊滋生黑區,本地目前沒有出現超過10起骨痛熱症病例的紅色警戒區,少于10起病例的黃色警戒區則有六個,其中屬後港6道和10道病例最多,過去兩周有七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