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有兩個我很喜歡的地方:聖淘沙與牛車水。
聖淘沙
如果到新加坡,你一定要給聖淘沙留出兩天,最好能在島上住一到兩晚。
我在聖淘沙,開心的像個孩子
這也是我此行最遺憾的事,我低估了聖淘沙的精彩和樂趣,以致于後來我不得不連著兩天從位于小印度的酒店打車過高架,再坐捷運上島,耗時耗力,當然也很費錢。
聖淘沙,位于新加坡主島南端半公裏的地方,是個面積爲49萬平方米的小島。在馬來文中,“聖淘沙”的意思是“和平與甯靜”,而在新加坡人心中,這裏,就是一座俏皮可愛的迷人度假小島,他們叫它“歡樂的寶石”,沒有人不喜歡。而我眼中的聖淘沙,五彩斑斓又香甜誘人,就像孩子們最愛的棒棒糖。
從新加坡市區前往聖淘沙的方式有很多,纜車、輪渡、出租車、捷運,時間差不多都在20多分鍾以內。懶癌晚期的我,選擇了最便捷的方式——打出租車直達vivo city(怡豐城),再坐捷運上島。捷運一共有4個站——海灘捷運站,英比奧捷運站,濱海捷運站,聖淘沙捷運站。
聖淘沙上的捷運
聖淘沙像一顆彩色的糖,吸引著全世界的人。
這小小的島承載著你能想象出的所有美好而有趣的事物——海洋、沙灘、陽光、椰風、公園、山峰、綠道、滑車、遊樂場、購物城、美食街、賭城、博物館、海洋館……
回來後我查了一些資料,才發現,聖淘沙原本只是一個毫不起眼的小漁村,被英國占領以後改造成軍事基地。1967年,當新加坡政府正式收回這座小島時,“決定不但要恢複昔日小漁村的甯靜,更要順應它有利的地理條件、天然的美景以及豐厚的人文資源,將它改造成一個休閑度假的勝地”。
于是,新加坡人施了一個神奇的魔法,聖淘沙就誕生了。
塗好防曬霜,你就可以在聖淘沙的沙灘上慢慢享受這慢悠悠的時光啦。陽光暖暖地從身上流淌,風兒輕拂,耳邊有海浪湧動的澄淨的聲音,遠處,一個小小的兒童樂園裏,孩子們正笑得清脆……
這歲月,真是靜好無比。
聖淘沙上的環球影城
第一天上島我去了環球影城,第二天我就在島上的沙灘上待了一天,連著兩天,打道回酒店時,我都在必經之地vivo city四樓的“大食代”裏解決了午餐。
也是在那裏,我吃到了新加坡久負盛名的肉骨茶。沒有錯,就是“泰國新加坡印度尼西亞,咖喱肉骨茶印尼九層塔”的那個肉骨茶。
我當時吃得太專注,見碗底了才想起來沒拍照
肉骨茶,顧名思義,就是邊吃排骨邊飲茶。碩大的肉骨是選用包裹著厚厚瘦肉的新鮮豬排骨,加上各種佐料,據說有的還會添加許多滋補身體的藥材,炖得爛爛的。再配上一碗香噴噴的白米飯,肉骨香濃,湯汁醇厚,米粒嫩滑,細細咀嚼……
還有叻沙面。
這種存在于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峇峇文化中(即華人混合)的地道食品,所使用的食材包括蝦米、蝦羔、蒜蓉、蔥、辣椒、香茅、南姜及椰汁,味道頗有幾分娘惹風情。
還有一家甜品也很好吃。我已經完全不記得我點的是什麽品種,只記得自己連吃了兩頓,每頓兩碗,壓根兒沒想過減肥這件事。
牛車水
牛車水,新加坡的China town。
從小印度去牛車水的路上,我又跟華裔司機聊了起來。
他說:“新加坡必須跟中國搞好關系啊,中國多大啊,別管發達不發達,她大啊人多啊,在國際上有地位,新加坡這點點小地方,憑什麽跟中國搞啊,你說對不對?”
我重重地點了點頭,“新加坡就很發達”。
他雲淡風輕地說:“馬來西亞不要我們,我們只好自己發展咯。”
1957年8月31日,馬來亞聯合邦宣布獨立。1963年9月16日,馬來亞聯合邦同新加坡、沙撈越、沙巴合並組成馬來西亞。
第一任首相東姑阿都拉曼擔心華人會主宰馬來西亞的政治及經濟環境。“解決兩個族群沖突的最好辦法就是以華人爲主體的新加坡獨立出去,以保證馬來族的統治。”
兩年後,馬來西亞國會通過修改憲法,以126票贊成、0票反對,將新加坡驅逐出馬來西亞。
這個決議,給當時躊躇滿志的李光耀悶聲一棍,打得他措手不及。據說,在宣布新加坡獨立的那一刻,他放聲大哭。但城市的另一端,馬來人歡天喜地地放起了鞭炮,股市甚至翻倍上漲。
新加坡剛獨立時,以講閩南語和粵語的華人爲主體,馬來、印度族裔各自都講自己的母語。爲了經濟發展和吸引投資的需要,李光耀要求新加坡學校用英語教學,取締了傳統的華校,其中就包括著名的南洋大學。他認爲,普及英語,是對經濟發展最合理、最實用的政策。
新加坡奉行嚴格的民族混居政策、少數族群保護政策和國民意識的培養,以及對種族主義言論的打壓。所以,獨立後的新加坡幾乎沒有爆發大規模的種族沖突。
這種包容的和諧,還體現在語言上。
新加坡約有400萬人口,四分之三是華人,還有馬來人和印度人。英語、華語、馬來語和泰米爾語是新加坡的官方語言。
但在牛車水China town,華語處于絕對的統治地位。初到牛車水,我用英文問路,開口磕磕絆絆的還沒把地名說清楚,對方就一臉誠懇地說:“你可以說華語,我們學校都有教,我聽得懂也很會說。”
牛車水,就像中國城市的一個大集市。
全世界最便宜的米其林餐廳
我直接奔著了凡香港油雞飯去了。
這家店,是臨來前同事林大師強推給我的,“你一定要去吃,這是全世界最便宜的米其林餐廳,你一定要去吃!”他再三向我強調。
于是,我滿懷期待地去了。
了凡香港油雞飯,簡單的門臉,小小的店就在路邊,人頭攢動。
排了大概半個小時,我終于從馬路上排到了店裏,一眼就看到好幾個金發碧眼的老外,拿著叉子吃得熱火朝天。我砸吧砸吧嘴裏的口水,心裏對林大師表示了萬分的謝意。
我點了招牌油雞飯,還點了兩份油雞面。點餐的過程很快,付了錢,店員給了我一個紅色圓圈感應器,“好了紅色圓圈就會亮,你直接過來拿”。她說。
我盯著感應器看了大概20分鍾,它終于亮了!
但端起餐盤的那一刻,我是有些失望的。它看起來實在是太普通了——一堆白飯、一把黃豆、幾塊油亮的雞肉,這份飯在色彩的搭配上並沒有激發出我多大的食欲。
但把那塊油滋滋的雞肉夾進嘴裏後,我認爲自己必須低頭認錯。
一口咬下去,油星泛濫,夾雜著雞肉的嫩滑,口腔裏瞬間鮮香四溢……
與令味蕾驚豔的油雞相比,米飯就差強人意了,既不晶瑩剔透也不軟糯香甜,是瑣碎而無韌度的。
吃飽喝足後,我又打包了半只油雞,店員囑咐我必須在4個小時以內吃完,不然口感會差很多。
【這個豆子不宅家】 兩件生平事:新聞、旅行。新聞是職業,旅行是愛好。請關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