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外出求學
成爲越來越多家庭的選擇
作爲父母,需要和孩子一起回答
爲何負笈遠遊,爲何別親離鄉
是爲隨大流,是爲考名校?
還是既吸收知識的美好,也見識生活的美妙
在他鄉,像LOCAL一樣如魚得水
擁有更包容、更成長、更欣賞的力量……
初識新加坡
2019年5月,在經過鄭重的考慮之後,孩子最終決意入讀新加坡國立大學的“計算機和商科”雙學位,並入選“學者計劃”。
至此,孩子整五年的留學生涯終于暫告一個段落……
回想當年,把臉上還帶著嬰兒肥的孩子獨自送去新加坡留學;再看看今天,孩子洋溢著青春氣息的燦爛笑容,我越發堅信五年前那個略顯倉促的決定沒有錯……雖然,我曾經屢次懷疑,這條坡上求學路是否能給孩子帶來更美好的未來。
用照片記錄下每一個溫暖的相聚時刻。
五年前,孩子就讀于甯波的一所重點中學,成績不算拔尖但也不算差。幸運的是,一直到中學,孩子都沒有上什麽課外補習班。作爲父母,我們相對來說是省心的;孩子跟其他同學相比,也算是快樂幸福的。
但作爲孩子,卻常“身在福中不知福”:和輕松愉快的小學相比,她開始抱怨作業多、學業壓力大;她還聽說國外的學習生活豐富而精彩,甚至沒有作業……隨著班裏的同學三三兩兩開始出國念書,她也開始渴望外出求學。終于有一天,孩子向我們提出要去國外念書的想法。
剛到新加坡時的留影。
當一臉稚氣的孩子一本正經地跟我們說:"我不想在這念書了,我要去國外……"時,我們真是毫無准備、措手不及。出國留學的打算,我們有,但最起碼是三年後的規劃,而非現在當下。看著女兒稚嫩卻堅毅的臉龐,我們猛然發現:這一天比我們預想地更早到來了,在我們根本還未准備好的時候到來了!
短短一周的咨詢與了解後,我們把留學的方向指向了新加坡。這個國家一個留學的利好非常吸引我們:國際生可以通過考試,進入政府中學。我一直認爲,留學的目的是讓孩子融入這個國家的主流體系,讓她學會包容、接納乃至欣賞另外一種文化,而非在某種異域文化的邊緣徘徊。
每年父親節、母親節,都能收到女兒自己畫的愛心賀卡。
新加坡,這個袖珍的亞洲小國,對于她,我之前幾乎一無所知——在地理概念上,我不知道它確切的地理位置;在旅遊意向上,她也從未排上過我的出行計劃。是的,通常我的旅行目的地,要不擁有深邃濃厚的曆史文化,要不獨攬靜谧惬意的自然風光。新加坡,似乎兩樣都不沾。
一直到明確了留學方向,我們才開始真正了解這個國家。
女兒入住的國際生公寓,明亮整潔清爽。
我沒去過這個國家,心裏沒底。把孩子送出去,必然要對孩子負責。既然明確了方向,作爲家長,至少需要跟孩子一起親眼看一看,這個未來很有可能長期學習和生活的地方。
意向一旦行成,我們便開始著手准備留學考察之旅。其實去新加坡的手續非常簡便,當時我們請旅行社辦理團簽,大概三天左右就出簽了。而後請假、訂機票,一家三口于2014年1月4日第一次來到了新加坡。
女兒外出求學後,閑來無事養了一堆的火龍果。
一出樟宜機場,立馬從冬天到了夏天。當一陣陣濕熱的空氣向我迎面撲來的時候,我對于留學新加坡的念頭已經開始消退。我主觀地想:這不是我喜歡的地方。但女兒卻還是一臉興奮和期待。嗯,是的,要留學的人不是我,我沒有決定權。
半夜打車從機場來到酒店辦入住,然後洗漱睡覺。到新加坡的第一天,我還未來得及對這個國家産生任何評價,只是深切地覺得:真的太熱了,這裏的氣候並不適合我。我們或許只是新加坡的一個過客,我們此行或許只是旅遊一趟……
寢室裏一個小小的角落,堆滿女兒的興趣愛好。
通過朋友介紹,第二天早上,我們要約見一位專門從事AEIS培訓的機構負責人。會面地點,就在這所培訓學校。這次會面,將我幾十年對"學校"這個詞的定義改得面目全非,甚至徹底推翻。
一直以來,我對學校的概念都是有操場、有跑道、有球場、有教學樓、有宿舍樓,還有升旗台……特別是升旗台,幾乎是我覺得學校最有神聖感的地方一一小時候戴上紅領巾,在國旗及少先隊員隊旗下宣誓的時候,真的覺得很自豪。此外,每周一的升旗儀式也充滿激動和莊嚴。這些,都是我心目中的校園,都是我對“學校”這個概念的理解。
萊佛士初級學院——到坡伊始的夢想,三年後夢想成真。
但在新加坡,我們見到的第一所"學校"卻是在一個寫字樓的7樓。甚至,一走進這個寫字樓,第一眼看到的是一排菲傭介紹所!這使得我對新加坡的印象分又降低了不少。
但是,後續的事實證明:事情的發生往往就是這樣具有戲劇性。正是這個菲傭介紹所紮堆的寫字樓,最終成就了我的孩子走到了世界最頂尖的大學。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