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協助本地企業進軍海外市場所發放的津貼今年有所增加。受訪業者表示,有政府資助固然重要,但在進軍偏遠或陌生的市場時,有政府機構協助與當地人牽線更爲重要。
根據國際企業發展局(IE)提供給《聯合早報》的數據,截至10月,它今年在“市場進入協助計劃”(MRA)下所發放的津貼共計4308萬元,已比去年全年的3380萬元多出將近三成。
今年首10個月,共有約3萬2300家本地企業獲得上述津貼;去年全年則有約3萬4000家公司獲得津貼。
企發局的“國際企業合作計劃”(GCP)今年首10個月也發放了2250萬元的資助金,快追上去年全年的2482萬元。
隨著電子商務的普及,企發局能力發展司司長陳燕玲受訪時說,該局去年加強了“市場進入協助津貼”,以支持通過網絡進行的海外行銷活動,對本地企業更爲貼切,可能因此鼓勵企業更積極申請津貼。
受訪業者表示,金錢上的幫助固然重要,但如果要進軍偏遠或陌生的市場,它們更需要有人幫忙牽線,介紹本地企業與當地政府機構和商界打交道,以爲日後的發展鋪路。
PBA控股集團總裁葉健偉受訪時說,公司近期到荷蘭去發展業務,不像到馬來西亞或中國等較熟悉的國家那樣得心應手,有企發局從中做媒,事半功倍。
他說,企發局駐荷蘭職員幫忙介紹公司給荷蘭的政府人員及律師與會計師等專業人士認識,有助于公司厘清當地法律與財務上的做法。
葉健偉說,公司在荷蘭成立一個只有三名職員的起步單位,一年估計得耗資50萬元,走錯任何一步,代價都相當大,因此得步步爲營。
他說:“在歐洲出錯,所付出的成本比在亞洲高。如果在亞洲國家發展,有什麽事,坐飛機三五個小時就到了。如果在歐洲有事要處理,需要花比較長的時間到那裏去,而且因爲地方很遠,你感受不到市場的趨勢。”
其祥兄弟家禽工業(Kee Song)主要從事家禽飼養業務,如今想把業務多元化,正在探討到澳大利亞的食品領域發展。
公司常務董事王建山受訪時同樣表示,企發局的顧問幫助公司擴大在澳洲的交際網,介紹當地的商界人士給公司認識,他覺得相當有用。他說:“如果要去比較生疏的地方,可以向企發局的人員了解當地的文化、索取當地的資料。”
公司今年也進軍香港市場。王建山說,由于香港市場較容易掌握,公司則是在無需企發局的幫助下,自行到當地發展。
企發局表示,它向來都舉辦活動與研討會,幫助想走出去的企業獲取充足的資訊,爲到海外拓展業務做好准備。
例如,企發局今年舉辦了15個在地研討會(in-market workshops),舉辦的次數比去年多六成,所涵蓋的市場都是本地企業感興趣的一些市場,如中國、印度、緬甸與美國。
最近,企發局就帶領本地醫藥保健領域的17家公司到雅加達參訪,以了解當地的醫藥保健與養生領域。
陳燕玲指出,東南亞、中國與印度仍舊是推動需求增長的主要市場。其中,基礎設施、消費産品或服務、城市解決方案等領域,都可迎合這些地區中産階級快速增長所帶來的需求。
她說:“中國和印度消費者已經轉爲到網上購物,印度尼西亞消費者也開始這麽做了。東南亞地區多幾年遲早會跟上這股浪潮。
“新加坡企業需要利用數碼浪潮所帶來的商機,在海外拓展業務,並發展獲得重要的數碼能力,以克服國內市場規模小的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