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健康之旅”系列活動由新加坡中藥公會與人民協會聯辦。活動除了介紹各種簡易的中藥常識,也會示範如何烹煮藥膳、指壓保健等等。
謝燕燕 報道
中藥雖是華族文化流傳下來的傳統藥物,但許多華族青年卻未必接觸過中藥。另一邊廂,願意嘗試了解其他族群文化的馬來人,則有可能經常在家煲煮中藥,更有甚者從中找到治愈頑疾的藥方。
新加坡中藥公會與人民協會下個月將首次聯辦“中藥健康之旅”系列活動,向人協屬下青年團團員和本地馬來同胞介紹各種簡易的中藥保健常識。中藥公會還會帶領參與者參觀中藥店,進一步體驗中藥的制作過程。
在這一系列的“中藥健康之旅”中,除了有中藥公會的中藥達人負責向大家介紹各種保健常識,也會有不同族群的中藥使用者“現身說法”,分享使用中藥的經驗與心得。
馬來文教師成中藥店常客
在本地一所中學任教的馬來文教師哈茲蘭(49歲)對中藥情有獨鍾,因爲中藥店的一帖“清血毒”配方,讓他擺脫困擾多時的皮膚問題。
哈茲蘭受訪時說,他家向來偏向使用傳統藥物多過西藥,不過讓他成爲藥材店客戶,還學會“煲”湯藥,是因兩年前患上的皮膚問題。
當時他爲學校開辟草藥園,開始接觸事園藝工作。但不久後發現身體出現很多紅疹,奇癢無比。他曾到東部一家著名診所求醫,醫生給他各種藥粉、藥膏、藥物等,雖能止癢卻會留下疤痕,一旦停用藥物毛病就複發。
他花了六七百元和一年多時間,問題始終沒有解決。有一天,嶽母建議他不妨嘗試她家附近的華人藥材店,他因此結識中藥達人余森祥(49歲)。
余森祥建議他試用其嶽父曾傑盛的祖傳清血毒配方,建議他先吃兩三帖看看。方子包括海龍、海馬、生地、土茯苓、金銀花等。
哈茲蘭說,一帖藥才15元,比起西醫門診要花百多兩百元要便宜許多,就算沒效果也還是值得一試。藥裏的海龍、海馬都取自海洋,身爲回教徒,海産但用無妨,只有陸地動物的宰殺方式必須符合回教教義。
結果他買了幾帖藥回去煲煮,盡管味道不易接受,他還是乖乖服用。沒想到兩帖藥後,紅疹不見了、皮膚也不癢了,纏了他一年多的頑疾終得以解決。
後來,哈茲蘭發現班上的一名馬來女生也有皮膚問題,于是告訴女孩的父母,還拍了照片給余森祥看,再買幾帖經過調整的配方給女生服用,結果她的皮膚病也痊愈了。
現在他不時會買一兩帖藥回去“清血毒”,確保紅疹不再出現,而他也因此不必再戒口禁吃海鮮。
哈茲蘭本想讓孩子服用清血毒配方,但他們無法接受它的味道,反倒喜歡中藥店的“八寶花茶”。據說,這種用紅棗、山楂、薰衣草、洛神花、洋參片,絞股藍、田七花、菊花等配成的保健茶,能幫助消化和降低膽固醇,又有祛熱安眠作用。
首場活動明年1月8日舉辦
“中藥健康之旅”的第一場活動定在明年1月8日于大巴窯東民衆俱樂部舉行,對象是青年團的30名青年。明年3月5日則與馬來活動執行委員會(MAEC)聯辦第二場活動,地點在碧山北民衆俱樂部,對象是30名馬來同胞。
第三場活動同樣爲30名馬來同胞而辦,日期是明年3月19日,地點在兀蘭宇宙民衆俱樂部(Woodlands Galaxy CC)。
新加坡中藥公會總務蕭和平說,他們除了將介紹中藥常識包括制作香囊香枕,沖泡涼茶和保健茶,也會示範烹煮簡單藥膳,教導泡腳的常識,指壓保健,如何建立個人用藥記錄等。
蕭和平說,前面兩場活動後,還會帶領學員去參觀附近的中藥店,講解中藥的炮制、煎煮和使用方法,甚至可以觀看店主如何炒制飲片如炒決明子、車前子等。
人民協會會員與社區夥伴拓展署高級署長郭嘉敏說,過去兩年,人協已和中藥公會聯辦不少活動,向居民傳授中藥知識。明年將把活動延伸到年輕人和馬來同胞,相信他們吸收了新知識後能教導其他人,改善健康,培養新興趣,在分享知識的過程中結交新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