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文指出,新加坡這艘小船遇到驚濤駭浪時,關鍵是船上的人處變不驚,保持冷靜、剛毅果斷,並團結一致注視遠方的地平線,爲航向地平線做好准備……航行時要不暈船,就要把眼光放遠,注視地平線。
國際局勢多變,新加坡人必須在民族主義、民粹主義擡頭的氛圍中沉著應變、穩住腳步,並清楚了解本身獨特的處境。
《聯合早報》主辦的2016年“字述一年”活動中,讀者投選了“變”爲年度漢字,外交部長維文醫生也有同感,他日前在接受本報專訪中,以“變中求穩”來總結面對巨變時應有的態度。
我國政治領導人常形容新加坡是艘在汪洋大海中航行的小船,維文沿用這個比喻說:“驚濤駭浪中,我們這艘小船或許會遇到一些顛簸,這時的關鍵是船上的人處變不驚,保持冷靜、剛毅果斷,並團結一致注視遠方的地平線,爲航向地平線做好准備……航行時要不暈船,就要把眼光放遠,注視地平線。”
自前年10月出任外交部長以來,維文在15個月裏出訪44次,他說,這樣繁忙的行程凸顯我國在面對巨大和快速的變化時,更應該了解世界局勢,與各國領導人建立關系,特別是可對我國發展影響深遠的國家領導人。
“在民族主義、民粹主義擡頭,有時甚至出現孤立主義時,我們這麽一個依賴貿易和世界秩序的彈丸城市國家,更需要致力于與各國建立起一座座橋梁,了解爲何目前會出現這樣的氛圍,並了解我們如何給予最好的援助,在世界舞台上扮演具建設性的角色。”
四個國家利益始終不變
維文進一步說明,面臨巨變時,新加坡的四個國家利益始終不變。首先是必須保持國家的獨立和自主權。其次是盡可能結交朋友和夥伴,特別是與鄰近國家如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整個亞細安,建立友好的夥伴關系,並同亞細安以外的中國、印度、美國、歐洲、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等,維持密切的關系。
第三,作爲一個蕞爾小國,我國希望國際秩序穩定,不偏離國際標准和國際法。最後,貿易是新加坡維持生計的重要元素,是我國國內生産總值的三倍,因此“開放、包容、支持自由貿易攸關國家的存亡”。
“要如何正視我們不變的國家利益?我時常提醒外交部同事,外交政策必須從新加坡國內開始,先決條件是人民團結一致。”
維文重申,新加坡是個多元種族的大都會,國人的祖先來自中國、印度、馬來群島和世界各地,“但我們的命運不是成爲小中國、小印度或小馬來西亞”。“我們在51年前就著手塑造命運,成爲獨立和自主的國家,但是我們的河流源頭在馬來群島、中國、印度以及世界各地。建構自己的身份認同,卻重視我們繼承的語言和文化,以及擁有自信是至關重要的。”
這也正是我國在與世界各國領導人,包括中國領導人會面時,堅持使用英語的原因。維文堅信,新加坡文化的特點讓新加坡人“更能了解個中的不同,有時候得處理(arbitrate)這些不同”,因此,新加坡必須時刻做到“同中有異”(same same but different)。
新中關系近來因南中國海課題出現罅隙,商業貨輪公司將新加坡武裝部隊裝甲車從台灣運返新加坡途中,在香港停靠時遭海關查扣也引起諸多揣測。維文去年11月出席《海峽時報》舉辦的展望全球論壇時指出,新中最高級別領導人都重視建立長遠、廣泛的雙邊關系,不會允許這關系被任何單一事件挾持。
維文在這次專訪中再強調:“關鍵就是不使事情惡化,不推高情緒、不使形勢更嚴峻,保持冷靜,開放所有溝通渠道……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對方爲何有那樣的立場。”
“新加坡太小了,不可能要其他國家順應我們,但我們可以去了解立場不同的原因,確保這些差異不會幹擾長遠的戰略性關系。第一,不使形勢惡化;第二,也不能逆來順受,否則,我們會失去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