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商家去年的付款表現五年來最差勁,五名商家當中有二名拖延付款,情況最嚴重的是建築和零售業。
新加坡商務信貸資料中心(SCCB)昨天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本地商家的拖延付款交易比率從2014年起持續上升,去年達到44.71%;按時付款交易比率則下跌至五年來最低的43.77%。
去年第四季的延遲付款交易比率,同比上揚7.85個百分點至43.28%;按時付款交易比率同比則下跌7.23個百分點至45.87%。
值得一提的是,與去年第三季相比,第四季的表現其實有起色,延遲付款交易比率環比跌3.09個百分點,按時付款交易比率則起3.69個百分點。
這項調查是鄧白氏新加坡(Dun & Bradstreet)根據新加坡商務信貸資料中心的超過160萬筆公司付款交易所進行。按照商務信貸資料中心的定義,拖延付款指的是沒有在協議期限內付清超過一半的賬單,按時付款指的是在協議期限內付清至少九成的賬單。
批發和服務業 付款情況惡化最快
從各行業延遲付款的情況來看,去年第四季情況最糟的是建築和零售業者,情況惡化最快的是批發和服務業。
建築業同比連續四個季度“居冠”,幾乎有一半業者延遲付款,主要受大型建築業者拖累。
零售業同比出現連續兩個季度上升,尤其是餐飲業情況最嚴重。
批發業的情況最輕微,但第四季同比增幅是五個領域當中最大的,石油和相關産品等方面的交易持續疲弱帶來負面影響。
服務業的同比增幅僅次批發業,保健服務、消費者面對面個人服務和休閑服務的延遲付款情況都加劇。
制造業則主要是交通工程和生物科技的延遲付款情況比較嚴重。
鄧白氏新加坡總裁謝慧卿指出,去年第四季商家在付款方面的趨勢與往年有所不同。受年底佳節期間銷量的提振,第四季的表現一般上會轉好。從2013至2015第四季的延遲付款交易比率都不超過40%,去年第四季是三年來比率首次超過40%。
她說:“不過前景也不全然一片暗淡,去年第四季的環比數據稍微改善。這相信是商家更積極跟緊賬期,同時加強現金流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