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宣布退出《巴黎協定》。這是繼退出跨太平洋貿易夥伴協定(TPP)後,特朗普宣布退出的第二個由歐巴馬簽署的國際協議。
這個消息當然足夠讓世界譁然,但也符合特朗普的一貫風格:「新官不理舊帳」。但老鐵更感興趣的,是這件事、以及圍繞這件事發生的幾件事,背後隱隱透出的局勢變化。
前總統歐巴馬時期,美國做出「自主貢獻」的減排承諾
一、退出巴黎協定,美國這是在開什麼國際玩笑?
遏制氣候變化,早被國際社會放在了拯救人類命運的高度。195個國家和歐盟代表2015年通過的《巴黎協定》,被視為2020年後全球對抗氣候變化的總路線圖。
特朗普的外交政策就是「美國優先」
按照協定內容,已開發國家繼續帶頭減排,同時也要加強對發展中國家的支持。為此,到2020年前,已開發國家每年要籌資1000億美元。
前總統歐巴馬時期,美國做出「自主貢獻」的減排承諾,還表示願提供30億美元資金,幫助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 但協議生效還不到一年,特朗普上台就翻臉了,他說美國在這個協定中做了冤大頭,尤其是協定要求已開發國家每年提供1000億美元,這簡直是「打土豪分田地」,把美國財富轉移給其他國家。
一頭鑽進錢眼兒里的特朗普,立馬向全世界宣布:大爺我徹底不玩了!
特朗普作為生意人必然回報自己的支持者
那麼,特朗普為何一定要退出《巴黎協定》?已經獲得國際承認的《巴黎協定》怎麼就惹著特朗普了?有二個根本原因:
1、繼續推進「美國優先」的政策
他們就是覺得除了美國人以外,其他國家的人都不屬於人
特朗普的外交政策就是「美國優先」,直白說就是不管什麼事美國利益第一。他眼中的國際組織,就得是美國「制下」的組織,不聽老子話的,老子就不跟你玩。 而《巴黎協定》是世界上幾乎所有國家談了二三十年的成果,世界上一百多個國家都簽字的協定,可見其在世界範圍內的共識性多強。既然是大家的共識,那麼必然是非「美國優先」的,這就和特朗普的「美國優先」、「重振美國工業化」的政策相悖,所以他一定要退,就像退出TPP一樣。對我有利就簽、就用,對我不利,就拒簽甚至或退出放棄。
2、回報自己背後的利益集團
部分旁白為遵循原意的 「設計台詞 」
在競選時,支持特朗普最大的力量之一就是石油利益集團,連國務卿蒂勒森都是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的前CEO,可見石油利益集團對特朗普的支持力度。然而,《巴黎協定》對碳排放進行了約束,特別是對以美國為首的已開發國家進行了嚴厲約束,這種約束必然會導致石油需求的降低、新能源和節能的發展,這對石油利益集團顯然是不利的。
還記得16年前,正當小布希上任美國總統之際;「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會影響美國經濟發展」、「發展中國家也應承擔減排義務」,一腔歪理之下,美國毅然退出了《京都協議書》。
部分旁白為遵循原意的 「設計台詞 」
看著這似曾相識的一幕幕,筆者不禁想起中科院院士丁仲禮和前央視記者柴靜的一段對話;也就是過去的這段對話,其實已經把這事說透了。
他們(特指美國的既得利益者,下同)一直在爭取的,其實不過是更多的碳排放權,也就是更多的未來發展權而已。只不過他們以前還會虛偽地承擔一點屬於自己的責任,而現在他們已經完全不想了;他們就是覺得除了美國人以外,其他國家的人都不屬於人。而特朗普作為生意人必然回報自己的支持者,所以退出《巴黎協定》就是對石油利益集團的重要回饋。
二、西方國家慘遭出賣,特朗普還有資格當「老大」?
現在,美國要撂挑子不幹了
作為世界上唯一超級大國,特朗普從本國利益出發,把退出《巴黎協定》這隻高懸多日的靴子扔到了地上,表明美國將不承擔氣候變化全球治理的責任,在事關人類生存這個重大問題上與世界分道揚鑣。
帶來的問題是,美國這個不和國際社會共進退、逆人類潮流而動的國家,還有資格當世界「老大」嗎?面對特朗普的「任性」,各方譴責聲一片……
在氣候議題上,歐洲一直是領導者
作為商人,特朗普把國際關係中的大國責任完全放在一邊,一切都是交易,讓美國獲取最大利益而不考慮給別國和國際社會帶來的影響。退出多邊國際談判只搞雙邊談判,向盟友追繳保護費,退出《巴黎協定》都是一個套路。特朗普執政下的美國將是一個「靠不住」甚至是「坑人」的「老大」,這一點國際社會已經看得越來越清楚。
德國總理默克爾在特朗普訪問歐洲後明確對其傲慢無理的態度和立場提出批評,認為「歐洲必須真正掌握自己的命運」,這也許代表了全歐洲的態度,畢竟有的國家敢怒而不敢言。特朗普退出《巴黎協定》,使國際社會再一次認識到:自私自利的美國已越來越不值得指望,必須考慮,在「沒有美國」的前提下團結起來共同迎接全球性挑戰。
三、拱手送大禮,中國的機遇期要來了?
現在,美國要撂挑子不幹了,但世界不會停下前進的腳步。
在氣候議題上,歐洲一直是領導者。現在美國退出了,權力的真空想必也是由歐洲來接棒。中國和歐盟已經發出聲明稱,雙方「決心推進」相關措施,以便「引導能源轉型」,邁向全球低碳經濟。
擁有全球最大碳排放交易市場的歐盟,已經同意向中國提供1000萬歐元,以支持中國在今年推出一個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的計劃。
這其中可能很多人不理解的是中國。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為何卻堅決支持《巴黎協定》呢?其實,中國早年之所以敢簽這樣的聯合聲明、並一直在落實相關承諾,表明了三點原因: 一、中國的經濟發展到了必須轉型升級的時候,不能再搞粗放式經營,在這種時候主動出擊制定規則對中國最有利。
二、在新能源、清潔能源和節能方面,中國已經取得了較大成就,我們有信心在未來控制住碳排放的增長,所以敢簽這樣的協議。
三、簽這個協議,可讓已開發國家讓更多的利,而且中國也在加速進行碳排放市場建設,考慮到中國近14億人口,碳排放交易對中國有利。
實際上這也是中國開始主動參與制定未來政治經濟遊戲規則的體現,以中國的經濟實力和技術能力,未來完全可以藉助《巴黎協定》促使經濟轉型升級的同時,獲得在政治、經濟和技術領域的優勢。
十分耐人尋味的是,這次李克強總理出訪歐洲的成果清單已經發布,裡面有一條就是:「為遵守《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第十五條,德國支持歐盟通過修法尋求解決辦法,修訂後的反傾銷法規不歧視任何國家,且應符合世貿組織規則」。中國入世的第15條是什麼還記得嗎?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雖然這個話題我們已經說過邏輯上是個偽命題,但就在去年,歐洲議會還拒絕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今年立場立馬來了反轉。
中德總理舉行會晤
很難說這不是特朗普的姿態,讓歐洲感受到必須在外交上進行策略性改變。一旦取消「替代國」做法,歐盟就將不再對中國商品徵收高額的反傾銷稅,這將成為近年來影響國內經濟最為重要的事件之一。
至於美國,如果特朗普的「美國優先」不能獲得足夠大的利益並且重新將美國推向世界巔峰,那美國的國際信譽的決策就將付出慘重代價。這種代價不會在短期內體現,但卻會在長期發展中逐漸體現出來!
美國的國際信譽的決策就將付出慘重代
對中國來說,量力而行,深度參與全球事務,這可能是一個新的需要把握的戰略機遇期。結語:無論美國怎麼對待《巴黎協定》,中國都需在2030年前實現越過溫室氣體排放的峰值,中國沒必要左顧右盼,更不必患得患失。應趁此東風全面崛起,早日完成全部的工業化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