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新加坡爲建國一代推行了很多福利政策。
關愛樂齡大使向建國一代居民講解建國一代配套。(圖片來源于聯合早報)
建國一代配套福利
建國一代是指出生于1950年至1959年的新加坡人,年齡介于60歲至69歲,在50年代和60年代初的動蕩年代中成長。他們在國家經濟面對許多不確定因素的年代,投身勞動力隊伍,爲新加坡的經濟發展奠下穩固基礎。這一代的男性公民是最早履行國民服役義務的一批人,許多女性則爲了幫忙養家而辍學。
目前新加坡大概有近50萬的建國一代。
爲向這些曾爲國家艱苦奮鬥的前輩致敬和感恩,財政部長王瑞傑在發表2019年財政預算案聲明時,宣布了“建國一代配套”的援助福利。
新加坡政府爲立國一代這個終身配套撥款61億元。配套涵蓋五方面的援助,包括額外醫療津貼、終身健保計劃額外年費津貼、五年額外保健儲蓄填補,以及更多的終身護保加入獎勵金。目前已經開始實施。
建國一代和立國一代將受到總值2億7000萬元的保值儲蓄填補。(圖片來源于聯合早報)
其中兩項配套是終身援助,包括立國一代到私人診所、綜合診療所和公共專科診所時能享有額外醫療津貼。例如,到綜合診療所和專科診所時可得到額外25%的津貼。
另一項則是終身健保計劃的額外年費津貼。60歲至75歲保戶可得到的津貼相等于保費的5%,而超過75歲者則可得到相等于保費10%的津貼。以今年的保費來計算,額外津貼可高達918元。
除此之外,選擇轉投終身護保(CareShield Life)計劃的立國一代,可得到最多4000元的計劃加入獎勵金(participation incentive)。政府之前已宣布,2021年和2022年加入終身護保的現有群體可得到高達2500元的獎勵金。王瑞傑今天則宣布轉投終身護保的立國一代可另外得到多1500元獎勵金。
政府也會爲百盛樂齡卡(PAssion Silver Card)提供一次性的100元填補,鼓勵立國一代到民衆俱樂部或公共遊泳池等保持身心活躍。
屋契回購
在新加坡,大多老人不希望退休後成爲兒女的負擔,選擇獨立面對養老金來源的問題。
新加坡沒有專門的“養老金”,只有中央公積金(CPF),這是針對公民和永久居民的強制性儲蓄計劃,用來應對退休、保健和購房需要。
理論上,CPF制度的設計已經足夠新加坡退休老人安心養老的。
而且,65歲以上退休夫婦還可以加入屋契回購計劃,把組屋部分剩余屋契賣回給建屋發展局,借此把CPF終身入息計劃的每月入息翻倍增至逾1200元,靠自己保障安穩的退休生活,還一次過獲得10萬元現金。
楊小鵬/林霭潔夫婦在今年加入屋契回購計劃。(圖片來源于聯合早報)
楊小鵬/林霭潔夫婦是在1984年搬入當時剛建好的組屋,目前房子還剩下64年屋契。兩人選擇保留30年屋契,剩余屋契賣回給建屋局,因此他們可以在該單位居住到至少100歲。
根據建屋局計算,兩人把34年的屋契賣回給建屋局,可從中獲取19萬3000元的收入。
林霭潔說,對這項計劃最滿意的一點就是可以繼續住在同一間組屋,因爲他們在義順住了30多年,自然也想在那裏養老,如果搬到其他地區恐怕會無法適應。
只要善用組屋,也能用來安穩退休養老。
數碼診所
除了生理所需,新加坡更注重老人的心理需要。
其實,造成大部分的老人老年困擾的,反而更多的是孤單、寂寞與壓抑的心情。
親人或子女沒有多花時間陪伴年長者,老人覺得與親人有隔閡,與社會脫節。
對待這些老人,政府除了需要提供生活保障以外,也應該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他們的心理需要。
林彩亮在數碼診所學會如何用中文發送短信,跟家人個關系也更親近了。(圖片來源于聯合早報)
新加坡政府在今年將會安排100多場“數碼診所”走入鄰裏,爲建國一代提供一對一的數碼技能指導。
每場數碼診所將有八個學習站,可同時服務八名年長者,主要以英語和華語教授數碼技能,年長者也可要求義工以其他語言進行指導。義工將根據個別年長者對數碼技能的需求,提供定制化的指導。
可學習的基本數碼技能包括:如何連接無線網絡、上網搜索資訊、通過電郵或聊天應用與人交流、使用政府網絡服務,以及辨識網絡上的假信息等。
數碼技能也給了老人們緊跟社會發展的信心,很多老人也用APP預約門診、在網上申請業務。而且,學會了發送短信、語音、視頻後,兒孫們在外地也能通過聊天應用經常溝通,分享近況、照片和視頻,很大程度上緩解了老人們生活的孤單無助。
除了老有所養,新加坡也真正做到了老有所用、老有所樂,這才是養老制度的核心。
也有很多人有疑問,既然新加坡的養老制度這麽好,爲什麽有這麽多老人在工作,甚至在食閣裏有那麽多端盤子的老人呢?
食閣裏工作的老人
尤其是國內的人,對此非常疑惑。哪怕我們國家養老制度並不完善,老人也大都在消遣,打麻將、跳廣場舞,很少有退休了還在工作的。爲什麽新加坡的養老制度這麽好,反而工作的老人卻更多呢?
其實很簡單,總結起來就是老人願意工作,政府也鼓勵老人工作。
▌老人願意工作
新加坡的家庭觀念和中國不同,父母沒有給兒女買房的義務,也沒有照顧孫子外孫的習俗。
新加坡人認爲兒女和父母是單獨的個體,新加坡人也不看重反哺模式的贍養,在老有所養和幼有所教中,大部分新加坡人會選擇幼有所教,這也是新加坡人一直傳承的精神。
因此,新加坡有很多獨居的老人,他們並不依靠子女的贍養而生活,也不過度依賴子女。這些老人希望財務獨立,生活獨立。所以,他們出去就業、兼職,更多的是爲了實現自我價值,是爲了和社會保持聯系。
很多人會說“那麽大年紀還要做那麽辛苦的工作,新加坡的老人實在太可憐了”,但其實這些老人既能實現自我,又能通過工作補貼生活,他們自得其樂。
而且老人們的工作並不像看到的那麽辛苦,食閣的工作每天也只有一兩個小時、Grab司機只是喜歡和乘客閑聊的時光,其實都是輕松的工作。
開Grab的老人
做清掃的老人
▌政府鼓勵老人工作
新加坡政府往往鼓勵老人工作,除了提高退休年限外,政策還規定,如果企業聘請超過65歲的員工,政府也會津貼企業。
新加坡2007年就推出了就業入息補助(Workfare Income Supplement),協助年長及低薪員工,再加上新加坡近年一直收緊外勞的配額導致勞動力市場緊繃,雇主覺得聘請年長員工其實很劃算。
而且,新加坡的就業機會太多,大多數年輕人都有更好的就業機會,因此,我們會看到很多服務業都是一些願意工作的老人。
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主要看養老問題。而今全球都已逼近老齡化社會,如何應對“銀發浪潮”,如何完善養老制度是每個國家都需要深思的問題。
而新加坡的養老制度,值得所有國家借鑒。
如有其它疑問,請撥打電話400-012-1265,
或添加顧問微信baohe0065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