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部長黃永宏醫生指出,只有善于應變的國家才能處于領先位置,實現繁榮。“曆史從不偏袒任何一方,甚至對于明日的贏家和輸家相當冷漠無情。”
世界局勢處于冷戰結束後的另一個轉捩點,各國的命運都會隨著格局變化而改變,只有善于應變的國家才能處于領先位置,實現繁榮。
國防部長黃永宏醫生昨天在第三屆耶魯—國大學院亞太模擬聯合國大會上發表主旨演講時,向在場的青年與會者發出上述呼籲。
他引述榮譽國務資政吳作棟1966年到美國念碩士課程的經曆,說班上來自16個第三世界國家的學生,都深信自己的國家會成功,但最後真正實現政治和社會進步的只有墨西哥、馬來西亞、印度和新加坡,當時甚至沒人認爲新加坡這樣的“人造國家”會有出人頭地的一天。
“曆史從不偏袒任何一方,甚至對于明日的贏家和輸家相當冷漠無情。”
本屆模聯大會以“保障未來”(Securing Our Future)爲題,吸引來自27個國家和地區的700多名學生參與,他們的年齡介于14歲至22歲。
當今世界在三層面出現斷層
黃永宏在近40分鍾的演講中點出當今世界在三個層面出現斷層,並提醒與會者審視全球議題時不應忽略這些現象。
第一個斷層是全球化趨勢與民族主義情緒之間的矛盾。雖然全球貿易讓更多國家實現財富共享,1950年到2015年之間實際人均收入增長4.6倍,赤貧人口占比從72%驟降至10%,人均壽命從48歲增至71歲,但貧富差距及移民和失業問題仍對個人造成困擾。
黃永宏指出,人們對全球化的抗拒是一種情緒上的排斥,需靠時間解決。他說:“許多研究顯示,人口遷徙對接收國利大于弊……但要說服一名失業的工友接受這些利益非常困難。”
全球規則和區域制度之間同樣存在斷層。戰後由美國主導的世界格局有別于曆史上純粹“尋求擴張領土或影響力以達到重商目的的其他霸權”,試圖建立一套普世價值體系,雖不一定都能達至善果或理想的結局,但“根據衆人所遵循的明確規則建立起更緊密聯系的世界”所帶來的利益有目共睹。
不過黃永宏指出,相比上述的國際秩序,曆史上扮演主導作用的是區域政治。他呼籲與會者思考,在全球和區域勢力相角力的形勢下,區域規則會出現什麽樣的變化。
第三,決策者也必須在集體善治和個人利益訴求之間找到平衡。黃永宏指出,人們在強調全球視野和具包容性政策的同時,不容忽視的是,俄羅斯、中國、菲律賓和美國相繼出現強人作風的領導。即便在一向以有效平衡社會進步、包容性和普世人權著稱的北歐國家,極右的反移民政治勢力也悄然崛起。民粹主義浪潮下,如何緩減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之間的矛盾,是決策者必須妥善處理的課題。
黃永宏說:“如果要考慮所有的個人利益,集體利益就必定會縮小。這類的國內政治會使社會極化……政黨只求以小幅差距或通過聯合組政贏得多數票……犧牲的卻是包容的理念,也要付出共同空間不斷縮小的代價。”
席間有緬甸與會者問黃永宏新加坡的成功要素。他將其歸功于天時地利,以及建國一代領導人的領導能力、不懈奮鬥,並且勇于推行艱難抉擇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