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勢論市
“新加坡”這三個字不斷被提及,我樂觀地視爲“新加坡品牌”效應,因爲有“被利用”的價值,不管是正面或負面的,對我們而言,都具有警惕作用。
之前無意中從廣播聽到一個廣告,歡迎聽衆一家大小前往鄰國新山一處有海灘、巨型泳池及水上遊樂園的消閑場所免費歡度周末。乍聽之下還以爲是一個新度假別墅的促銷策略,但聽到最後才發現是鄰國一個房地産項目最新的空中廣告。讓人好奇的是由始至終,廣告內容似乎沒有提及公寓出售,語調和風格猶如一則娛樂場所廣告的熱情、熱鬧。
聽完廣播後感覺有點納悶,爲何廣告“貨不對辦”,明明是賣樓的卻又沒有任何賣樓的信息,還一味地在推銷免費的海灘度假勝地。但是想想,卻覺得這個以大著稱的霸型房地産項目,這種取巧的宣傳方式看似高招,其實還不算什麽。
更高招的還是這個項目鋪天蓋地打著“新加坡旁”的宣傳口號,讓人不得不佩服其創意。這明明是個在鄰國柔佛南部的一個房地産項目,發展商卻巧妙地回避了項目所在地馬來西亞,而選擇了以新加坡去宣傳。新加坡人看了覺得被“利用”了,馬國人則覺得不被尊重。
作爲新加坡人,我倒覺得這種被利用是正面的,說明新加坡經濟發展的優勢仍有被利用的價值。這個項目對外宣傳時,從頭到尾不提馬國或柔佛,而是以“新加坡旁”爲宣傳號召,強調這一城市與新加坡只有“一水之隔”或“一橋之隔”,居民能夠依托新加坡的經濟發展優勢“搭便車”。
馬國建房或建港 新加坡總會受“牽連”
感覺上,近年無論外資在馬國建房或建港時,都總要把新加坡“牽連”在內,先是在柔南的霸型房地産項目,對外宣傳時就打著在“新加坡旁”的號召;在馬國建港時則說要取代新加坡成爲區域最大港。前者希望搭新加坡經濟優勢的便車,後者則有“打壓”新加坡經濟的意圖。
兩者目的迥異,但最終能不能如願,就不得而知。
就以前者來說,這個房地産項目打著“新加坡旁”的口號,無疑就是要以“新加坡”的招牌來吸引新加坡人和外國人到當地買房投資,據說項目吸引了不少新加坡人投資,但絕大多數買家是中國人,他們被房價僅是新加坡市中心房價的五分之一所吸引,有些更是沖著“買房送10年居留權”而出手。不過,聽說也有不了解情況的中國人誤以爲是“送新加坡居留權”而鬧出笑話。
發展商豪賭依斯幹達經濟特區會成爲第二個深圳,而作爲馬國第二大城市,新山與新加坡僅一橋之隔,確實很像靠近香港的深圳,但“深圳模式”真的可以複制到依斯幹達經濟特區嗎?同香港和深圳不同,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可是兩個不同的國家!
根據資料,目前單在柔佛就有多達60個大大小小的房地産項目,預計將興建50萬個單位,現有供應量近40萬個,已超過我國私宅總量。今年預計有近5萬個新公寓單位會投入當地市場。分析師預料,在所有房子建成後,誰來購買這些房子和居住在內將成爲大問題。
房地産或面對供過于求風險
依斯幹達經濟特區近幾年來大力發展公寓項目,令人擔心會面對供過于求的風險,分析師也質疑那裏的經濟發展步伐會不會趕得上房地産開發的速度。更令人擔心的是市場上的房子已消化不了,房子還在繼續建。
有些項目的開發期是30年,意味著30年內它一直都在蓋房、賣房,投資者的二手房能賣得過新房嗎?如果賣得不好,別說漲價,降價是很有可能的!
鄰國能否造就“小深圳”,現在誰也說不准。
至于最近敲鑼打鼓的馬六甲皇京港項目,它是集旅遊、住宅、經濟特區和碼頭爲一體的綜合發展項目,由四個島組成。其實馬國最初的意圖是把這個項目打造成世界級的旅遊勝地,並定位爲“小迪拜”。
據了解,皇京三島將打造成補給港,擴建後將擁有儲油和燃料添加設施,料在10年內完成建設,它對新加坡經濟將造成怎樣的影響,目前還言之過早。不過,以儲油設施的儲存能力來看,皇京港計劃建造150萬立方米的儲油設施,與新加坡目前的2050萬立方米的儲油容量相去甚遠。至于皇京四島,其集裝箱處理能力設計規劃僅300萬標准箱,與新加坡未來的6500萬標准箱處理能力也相去甚遠。
馬六甲的“小迪拜”旅遊勝地一旦崛起,可會影響新加坡的旅遊業?這我們大可樂見其成,因爲“新馬泰”的旅遊配套反而可以增強東南亞的旅遊吸引力,而且多了一塊蛋糕,可以推動本地旅遊業,不是嗎?
“新加坡”這三個字不斷被提及,我樂觀地視爲“新加坡品牌”效應,因爲有“被利用”的價值,不管是正面或負面的,對我們而言,都具有警惕作用。它讓我們更加密切關注競爭對手的動作,時刻保持競爭優勢,確保不被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