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地售賣意式咖啡的咖啡店,在他們的menu上必定離不開某幾個産品,究竟我們點單的時候,我們有真正清楚它們的分別嗎?
意式咖啡自從由星巴克集團帶動下,幾十年來沖擊全球,亞洲地區中,日本,韓國,中國,新加坡⋯⋯都統統將意式咖啡作爲他們當地其中一種主流飲品。當然,這件事確實要感謝星巴克牽頭帶動文化。然後澳洲也因爲很多當地人喜愛飲用,亦添加了自己風格的産品在當地售賣,「澳洲風」的咖啡(無論烘焙咖啡豆或咖啡産品)在2010開始流入了國內,爲國人在傳統意式風格的咖啡以外,增添多一個選擇。
時至今日,世界很多地方的咖啡小店都已經自然地把兩者售賣的咖啡産品混在一起售賣給客人,今天,小編就逐一介紹一下咖啡店菜單上大多常見的飲品,他們的典故和特質是什麽。
Espresso:是意大利研發了意式咖啡機時創造的産品。當時,意大利人非常喜歡飲用咖啡(但其實最初期飲用最多咖啡的不是意大利人!)。但一個工作的地方如果好幾十人,甚至更多,要燒水做咖啡是極度費時的事。所以就有人利用高溫,高壓的原理,把咖啡粉內的物質在短時間內萃取出來。由于espresso制造時間比以前傳統燒水沖咖啡的方式大大縮短了時間,而且煮出的咖啡風味香醇濃郁,因此被意大利人稱爲Espresso,Espresso念起來很具意大利藝術氣質,但是在義大利文中所代表的意思卻很簡單,就是“壓力“、”快速“。
由于當時意大利人烘咖啡豆會烘得非常深,制造出來的咖啡會有極烈的甘苦味,所以意大利人飲用espresso時會加砂糖。
Cappuccino:是意大利一個村落中的修士飲用咖啡習慣傳過來。他喜歡在咖啡中加入牛奶和奶油,成爲一個牛奶咖啡飲品,而意大利人就利用1:1:1的比例加入espresso、熱牛奶和牛奶泡制成。當然,現代人的Cappuccino已經經過改良,奶泡的量不比espresso少,而熱牛奶的比例要更多一點。
Caffe latte(注意:我們應正確地讀出全名,而非Latte。因爲意大利文中Latte是指牛奶,所以如果在意大利點一杯latte時,小心到最後得到一杯純牛奶):意大利人在添加牛奶、奶油進入咖啡之後,另外添加了肉桂,令牛奶咖啡更添風味。而後期,咖啡店就以1:2:1的比例加入Espresso、熱牛奶和牛奶泡制成。現代的Caffe latte的話,受到星巴克的影響,熱牛奶的比例已經大大提升,以至于被人笑稱爲”咖啡味的牛奶“。
Macchiato:意大利文解作「汙點」的意思。有人覺得飲一杯Cappuccino或者Caffe latte太多奶了,但又想加一點點牛奶在espresso之中,所以就在Espresso上加一份相等份量的奶泡。
在星巴克聽到/見到的其實正確叫在「latte macchiato」。意指他們先做好一份熱牛奶加奶泡,之後利用espresso去「弄汙」那杯熱牛奶,所以兩者無論産品大小和味道都有很大分別的。
Americano:是當初二戰時期,喝習慣了滴濾咖啡的美國大兵來到歐洲戰場,一時之間接受不了這麽濃的espresso,所以就把espresso加了大量熱水去稀釋它。日後,有客人想加一點點的奶/奶油到杯americano中,變成White Americano。
以上,是傳統意式咖啡店中的基本咖啡産品,有人可能看完後會有疑問「我在咖啡店看到某某咖啡,分別在于哪呢?」。下面我們再來聊一下有關澳洲風咖啡的由來,以及他們是如何轉變了差不多二十年的傳統意式的文化。
其實90年代中國大陸已有西餐廳和較高尚的咖啡廳提供意式咖啡給客人飲用。糖,奶(通常是奶油球)會因應客人喜好而自行添加,Espresso卻甚少有人問津,原因是國人對黑咖啡的固有觀念就是速溶咖啡,所以大家都會抱有「又苦、又濃就是黑咖啡」的不二之說,甚至,酸的咖啡就是失敗之作(當然,以當時的咖啡飲品來說,那種酸……),所以,除非前一晚你沒有睡覺休息,否則都不會點這款「回魂藥」來喝。
到了1999年,中國第一家星巴克在北京正式營業,而咖啡小店亦繼街上的台灣奶茶店後,快速地發展,各家小店都爭相引入意式咖啡機器和咖啡豆(雖然當時店內仍然是以售賣台式飲品居多),意大利咖啡豆必定是有要求的咖啡小店入門之需,Lavazza,Barbera,Denice,Illy…都是在國內大名鼎鼎的品牌。擁有一百年曆史的咖啡豆品牌當然會守著傳統的烘焙方法,和咖啡豆拼配方式來呈獻給大家,所以5-10%的Robusta豆都是傳統意式風格的典型例子,因爲他們深信,有Robusta豆在拼配咖啡裏才能把咖啡的「後勁」提出來。由于傳統意式咖啡流傳下來都是深烘,所以到今日意式烘焙仍然是深烘咖啡豆的代表,厚實,奶油的口感,焦糖,巧克力的風味,都是他們口味的設定,一小杯的espresso,就算配上熱牛奶,都不會蓋住咖啡的味道。
根據網絡上的資料,澳洲的飲用咖啡曆史源自于17世紀,直到上個世紀50年代,澳洲當地的人民逐步創立自己獨特的咖啡文化。如果說意大利咖啡是當地人的一種快速飲品,那澳洲咖啡就是澳洲人的放松心情的慢用飲品。
澳洲的咖啡店早期會把店鋪類分爲”Milk Bar”和”Black Bar”,直到他們把兩者的風格合並,再加以自己對咖啡的喜好和習慣,變成現代的咖啡店。大概2010年開始,國內突然掀起一股咖啡文化,他們開始標注自己所用的烘焙咖啡豆種植産地來自哪個國家,烘焙程度是怎樣,牛奶加熱到攝氏多少度等等。「咖啡師-Barista」這個對行業的稱呼亦應運而起。
以前在國內制作咖啡會令人混淆了和茶餐廳、西餐廳做咖啡、奶茶、檸檬茶的師傅一樣,往往欠缺顧客留意什麽尊重,但自從有澳洲風格的咖啡店出現後,咖啡師和客人互的機會大大增加,因爲咖啡師開始需要教育客人,他們正爲您提供的是什麽東西,令咖啡師拉近了和顧客的距離。當時有兩款咖啡飲品爲習慣飲用意式風格的咖啡朋友們添加了新鮮的選擇。
第一種是Flat White,它是澳洲的咖啡飲用者覺得傳統的Cappuccino和Caffe Latte太多牛奶泡,所以就制作一杯以一分Espresso,滿滿的熱牛奶,上面只有薄薄的一層牛奶泡的咖啡飲品。
另一種是Piccolo Latte,它是一杯大概只有三至四盎司(100ml)分量的Caffe Latte,這個産品的出現,是針對當時澳洲的顧客覺得一杯標准的牛奶咖啡令他們太飽腹了,所以創造一飲比例相同,但牛奶較少的咖啡來享用。
還有一點和意式咖啡不同的文化是他們喜歡用無挂耳的玻璃杯來做咖啡。另外他們會有特定的喜好,例如cappuccino他們會喜歡灑上可可粉或香草粉在飲品上面,他們喜歡稱呼Espresso爲Short Black,而long black就是美式咖啡Americano。
澳洲風的咖啡豆烘焙會比意式烘焙來得較淺,隨之,咖啡的苦澀味道亦較意式的輕柔,除了傳統的巧克力,焦糖味以外,他們開始會形容他們的咖啡帶有不同類型的堅果風味,到後期單品咖啡的出現,咖啡更加開始會淺烘焙至帶有水果的風味。
種種的文化來到中國,使得國內的咖啡店創下了一個帶時代感的曆史。到今天,我們能夠品嘗到來自不同國家,不同莊園,不同味道的咖啡,真的要感激當年的澳洲咖啡小店。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圖片來源網絡,網站部分內容如圖片、我們會尊重原作版權注明出處,但因數量龐大,會有個別圖文未來得及注明,請見諒。若原作者有任何爭議均可與網站聯系處理,一旦核實我們將立即糾正,由“咖啡工房”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本文意在傳播咖啡文化,若侵權請告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