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和新加坡的再定位
前文中,我們曾經提到的亞洲“四小龍”、“四小虎”被美國人剝奪了原來的工作,然後中國替代了他們,這樣說是不夠嚴謹的。
籠統來說,每個經濟體都有部分領域落在了中國手裏。然而,就單個具體的國家或者經濟體來說,情況卻各不相同。
衆所周知,“四小虎”(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在很大程度上,正如我們文中所說的那樣,從此逐漸走上依托于中國大陸經濟的道路,爲中國大陸經濟提供原材料和半成品,日益變爲中華經濟圈的外延乃至一個組成部分。而“四小龍”(韓國、新加坡、中國香港地區和台灣地區)情況又不一樣:在某種程度上,香港和台灣的情況類似,然而其中又牽涉到政治因素,比較特殊而糾結,故而這裏暫且放下不提。
于是,就只剩下了韓國和新加坡,我們不妨聊聊它們的情況。
韓國的事情,前文中提到最多,給出的資料也最多。韓國的確很慘,不過比起別國,如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來說,還是幸運的。
由于其剩余的利用價值較高(經濟發展程度較高,值得長期寄生和吸血;政治上可以被利用來抑華壓日),美歐在盡情掠奪之後,並未任由韓國如同別國一般繼續混亂下去,而是注入資金,在完全徹底地控制了韓國經濟後,繼續扶持,令其維持下去。
于是,一個關于韓國倔強自強的神話流傳開來了:靠了韓國民衆捐獻黃金首飾,韓國經濟成功渡過難關,再次創造了“漢江奇迹”。
香港《文彙報》不知道怎麽搞的,也傳播這種小道消息,《文彙報》稱:“最終統計,200多萬韓國人共捐出黃金總額高達10億美元,成功幫助政府穩定了韓元幣值,並較早迎來複蘇,舉國上下努力,共同度過了經濟危機。”
10億美元,能夠幫助當時已經耗盡外彙儲備、被迫賤賣國內四大銀行、向IMF和世界銀行乞討的韓國政府,成功穩定韓元幣值?這種神話,真是太侮辱索羅斯們的殺傷力了吧!
這裏我們用數字說話,免得大家不服氣:1997年11月,韓國中央銀行擁有大約73億美元的可用儲備,而短期外債則多達889億美元。
此時韓國的國內金融體系已經崩潰,國外銀行也指望不上。日本(韓國主要國際融資對象)和其他海外銀行不僅不再提供融資,反而落井下石,來了個“上門逼債”的絕招,要求韓國趕緊還錢(拒絕韓國的銀行延期償還貸款),更導致了銀行的流動性危機。
所以,說“韓國人民提供了10億美元的黃金”就能穩住韓國金融和韓元幣值,絕對是曠世奇談!
事實上,韓國民衆捐獻的黃金首飾,還要多謝洋大人賞臉,肯收下韓國四大銀行控股權的謝禮,轉了幾次手,進了雷曼兄弟、高盛這樣的大鳄和美國龍星基金這樣的小角色口袋裏。
如果大鳄不滿足這樣的收獲,就不會放松打壓韓國經濟,韓國經濟就會墮入地獄。只有投降,才能活命。很不幸,韓國人只有這一條路可選擇,他們很“明智”地選擇了這條路。
最終,愛國的韓國民衆親手把忠實執行這一路線的李某人送入了青瓦台,把力圖掙脫魔爪的盧武铉“推”下了山崖(事實上,盧武铉死于兩件事情:調查美國資本廉價控制韓國銀行業的情況,試圖將美國人咽下肚的肥肉搶回來——虎口奪食可不是好玩的;竟然意圖聯合或者利用中國的力量,伺機擺脫美歐資本控制)。
新加坡是另外一個特例。它船小好掉頭,最吸引人眼球的,就是宣布將轉向賭場經濟。這點固然令人齒寒,然而對于中國來說,其最具戰略殺傷性意義的決定,則是爲美歐資本提供金融殺手服務。
以我們的觀察,新加坡打著從事金融業的幌子,做美歐資本(尤其是美國資本)在東亞的橋頭堡,爲美歐資本狙擊中國金融體系的戰略行動提供前沿陣地,從中獲取傭金。
1996年,新加坡以NDF(無本金交割遠期外彙交易)方式推出人民幣期貨。其狼子野心初露端倪,很快,人民幣期貨成爲全球主要六種貨幣期貨品種之一。我們爲何如此強調這點呢?這裏需要提供一個背景:當時美國推出的日元NDF,通過狂炒日元升值概念,在推動日本簽訂《廣場協議》,推動日元升值方面,起到了傳說中“薩達姆的大殺器”的作用。
眼下,亞洲NDF市場的成交額占全球NDF市場的絕大多數。根據2003年初“新興市場交易者協會”的測算,韓元、新台幣、人民幣、印度盧比、印度尼西亞盧比和菲律賓比索這六種亞洲貨幣NDF的成交額約占全球新興市場NDF成交額的70%。換句話來說,這六種貨幣就是全球最主要的貨幣期貨品種標的。大家可以比較一下這六種貨幣和東南亞金融危機受害國之間的異同。
2005年前後,人民幣升值的呼聲從地球的某個地方升起,傳遍全球,並且成功地讓人民幣于2005年7月21日升值。在這個背景下,大量遊資湧入中國,國內資産價格節節攀升。
事實上,除了NDF人民幣業務之外,新加坡可以玩的花樣還多著呢。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2005年8月23日,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和新加坡交易所(SGX)共同宣布,兩家交易所將各出資50%組建一家名爲Joint Asian Derivatives Pte.Ltd的私人公司,並通過該公司設立一家名爲Joint Asian Derivatives Exchange(JADE)的商品衍生品交易所,交易所將在2006年第三季度成立。在新交易所設立初期,交易所將由新加坡交易所衍生品交易有限公司負責運作,並受新加坡金管局監管。其交易指向,就是中國這個龐大的大宗商品消費國。
這一舉動成真,則意味著整個東亞,尤其是中國買賣的大宗商品,要由新加坡期貨交易所來定價。從此以後,中國每次辛苦賺錢的同時,都要以國際金融交易的模式,向那“黃皮白心”的“香蕉人”繳納超額溢價——“香蕉人”要學美國人,當黑社會或者亞洲市場管理員,向中國收取保護費或者攤位費了。
事情還沒有完,新加坡興致勃勃,要接著把遊戲玩下去。2006年7月底,媒體又傳出消息,說新加坡交易所在其官方網站正式公布了一項計劃,將于當年9月5日上市中國A股期貨(新華富時中國A50股指期貨)。
2006年9月5日上午9:15分,新加坡交易所(SGX)按計劃上市了中國新華富時A50(FTSE/Xinhua China A50 Index)指數期貨合約。這一舉動,相當于爲海外資金炒作中國股市提供了近在中國家門口的戰場。
這場戲,如何演下去,還要繼續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