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經濟環境充滿變數,隨時可能刮起逆風,但每個危機中也可能存在新機遇。
由財政部長王瑞傑領導的未來經濟委員會指出,亞洲區域中産階級崛起和城市化,就會帶來許多需求增長機遇。數碼科技的迅速發展,也會顛覆現有行業,消除地理距離的阻隔,讓企業更快打入海外市場。
新加坡必須爲未來做好准備,重新擬定經濟發展策略,以便捉住先機,把握亞洲市場的迅速發展。
王瑞傑昨天在發布《未來經濟委員會報告》的記者會上說,自去年委員會著手探討我國經濟的未來方向以來,全球局勢出現前所未有的變化。科技創新也加快變化速度。
他說:“我們基本上必須了解這些變化對我們意味著什麽?它們雖會造成全球價值鏈變革、科技顛覆和反全球化的情緒等消極影響,但與此同時,我們也看到很多積極影響。”
過去50多年,新加坡經曆過多次順境和逆境,仍能享有長期可持續的經濟增長,國人收入大幅增加,生活素質也達到成熟經濟體的水平,這是因爲我國能順應全球和國內的時勢變化,不斷重組國家經濟結構。
自建國以來,新加坡進行過五次經濟發展模式和轉型過程,上一輪經濟轉型是在2010年展開,自經濟戰略委員會(Economic Strategies Committee)提出轉型建議後,我國取得長足發展,整體實際生産力在2009年至2016年期間取得2.5%年增長,失業率維持在3%的低水平,實際薪金增幅達每年2.6%。
然而,在這個嶄新年代,全球經濟環境經曆巨大結構性變化。全球增長持續疲弱,增長預計比上個10年來得低,生産力增長顯得遲緩。全球價值鏈也在轉變中,一些國家攀上價值鏈,包括中國在內的主要貿易國,則轉向內需型經濟體。
全球也進入技術變革時代,創新周期縮短,新技術可取代某些行業或改變工作性質,造成一些工作機會減少,與此同時創造了新工作機會。
更令人擔憂的是,本土政治和經濟保護主義在歐洲和美國的影響力越來越大。這股反全球化浪潮將危害國際貿易,給所有國家帶來負面影響,特別是像新加坡這樣一個開放型的小規模經濟體。
我國要如何應對未來挑戰,繼續取得可持續增長?又須要做出哪些改變,以維持競爭力和順應世界的發展趨勢?
爲此,負責爲新加坡尋找下一階段經濟發展戰略的未來經濟委員會,建議通過七大策略來推動我國未來10年取得每年2%至3%的經濟增長,打造下一個世代的新加坡。
對個人和企業,未來的新加坡具有什麽意義?未來的新加坡城市是怎樣的一道風景?未來的政府又如何帶領國家前進?
委員會主要是提出經濟轉型方向和廣泛戰略,而非一個詳細發展藍圖。這是因爲我們很難確定將來哪些領域會取得良好增長,經濟互動的本質也是廣泛、複雜且變化莫測。所以,我們必須建立敏捷性和適應能力,以應對變化,把握新機遇。
——未來經濟委員會聯合主席
財政部長王瑞傑
在全球經濟和科技方面都出現巨大變化,我們也看到某些地區的反全球化情緒湧現。在這個背景下,我們認爲重要且一再強調的是保持新加坡開放,這包括開放的貿易、開放的投資環境、勇于嘗試的環境,以及本區域和全球經濟維持互通。我們相信這是確保新加坡繼續爲企業和國人創造機會的最可靠方法。
——未來經濟委員會聯合主席
貿工部長(工業)易華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