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勒克兒
梅州大埔縣位于韓江中上遊,東連福建平和、北接福建永定,因此這裏的客家民居比起梅州梅縣要更有特色——大埔的客家民居綜合了福建客家和梅州其他客家民居建築風格,形式多樣、種類齊全,被譽爲“客家建築大觀園”。
大埔縣西河鎮北塘村客家民居一角。
大埔縣西河鎮車龍村典型客家民居——張弼士故居“光祿第”。
大埔縣百侯鎮客家民居一角。
大埔縣百侯鎮客家民居一角。
本次自駕大埔高陂鎮黨溪村,目的就是走讀“客家建築大觀園”之一的客家方形圍樓——壁合樓。
黨溪村這個村落,2019年6月剛被國家有關部門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作爲《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由頭,是這個村地名叫唐溪的地方,有一個清代客家古建築“壁合樓”和李光耀的祖居“中翰第”。這兩個古建築是隔壁鄰居。圍繞這倆古建築,四周也都是現代客家和潮汕風格混搭的各種客家民居。
客家方形圍樓——壁合樓
大埔高陂鎮黨溪村一角。圖左下角紅框處是“壁合樓”,圖右上紅框處是李光耀祖居。
這個具有百年曆史的客家方形圍樓,作爲大埔縣的文物保護單位,至今依然住著原住民。對于我們的參觀,主人家非常歡迎。當然,寢室之類是上了鎖的。
這個方形圍樓,據當地政府文保單位數據,其總進深12.7米,總面寬15.7米,占地面積近200平方。中軸對稱,中間上下堂天井相隔,左右回廊連接橫屋,有木梯上二樓。一樓上堂爲客廳和祝奉祖先之用,門額上書“壁合樓”三個大字。整個建築風格是客家風格與潮汕風格交替,裝飾樸素簡單,反映了大埔傳統民居類型的多樣性和包容性,對研究地方人文風貌及風俗有一定科學價值。
作爲一方習俗,這裏的客家人,寢室之類大門上,並不是像內地漢族那樣貼上中國十四億人口的保安——門神。
漢族的門神是一對強強組合,貌似鳳凰傳奇,一左一右一唱一和,唱著《祝你平安》,唱著《最炫門神風》。中國最早的門神是“神荼”“郁壘”,演變到元代以後漸漸被“秦叔寶”“尉遲恭”替代,王靈官、鍾馗、包公諸君也曾客串過門神一陣子。但黨溪村不請門神,而是門楣正中貼一張撕開成5片的紅紙,很有客家特色。
據壁合樓住戶講,門上這個紅紙他們叫“利是”,通常貼5條寓意“五福臨門”,也有貼3條寓意“生”,也有偷懶的只貼1條,純粹討個“利是”。“我們也比較懶,是一張紅紙劃開成5片,而不是單獨貼5條……”壁合樓住戶如是說。
壁合樓這名字是否取材“珠聯璧合”令人遐想,反正感覺樓主蓋樓時很有想法,期冀後人不斷爬樓蓋樓打鐵刷屏最後表示走召弓雖……
文獻記載的樓主,是清代的李立群同學,但此君已經匿鳥,至今杳無音訊。網上查了一下,叫李立群的,只有1952年出生台灣省新竹縣的著名演員,這建築顯然與他沒半毛錢關系。
李立群同學蓋此樓時也許酒後腦洞大開,一改客家民居傳統的坐南朝北姿勢,選擇坐西北朝東南,在黨溪村衆多客家民居中凸顯卓爾不群。無獨有偶。李光耀的祖居“中翰第”建造時,也是這個朝向。
再來看看這張航拍圖——壁合樓(坐下)與李光耀祖居(右上)朝向果然一致。
但是,不管李立群同學如何標新立異,最終樓房的設計還是妥協于傳統的客家人定式思維——面對山賊土民、山野猛獸可能的襲擾,壁合樓整個樓高也就2層,磚石+木材混合結構,檐邊用花崗石鋪邊,大門用石門框,窗戶也很小。雖時隔百年,但至今看起來也還相當堅固,不得不佩服客家先輩們蓋樓的奇思妙想。
李光耀祖居—中翰第
如果說“壁合樓”是客家地方人文風貌及風俗的代表,那“光宗耀祖”四個字,則在黨溪村一座宅第得到完美诠釋。
這座宅第與現在周圍建築相比顯得非常普通,但它因爲是“新加坡國父”李光耀的祖居,因而成爲梅州大埔的驕傲和對外宣傳的一張名片。
祖籍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祖先崇拜所産生的觀念,所以在祖籍的追溯和認定上,是以父系祖先、祖輩的家族長久的居住地過的地區爲祖籍。因而李光耀雖生在新加坡,長在國外,但卻是正宗梅州大埔人。
李光耀在大埔高陂鎮黨溪鄉的祖居名叫“中翰第”,建于清光緒十年(1884年),是李光耀曾祖父李沐文與其兄弟共建,屬“下山虎”式客家民居建築。磚木結構,占地面積230平方米,建築面積143 平方米,爲客家人傳統的磚木結構,硬山頂,四合院布局 。
下山虎,又名爬獅,是廣東潮汕地區的一種普遍民居建築風格俗稱,在山區農村較爲普遍。這俗稱的由來,源于民間風水“左青龍右白虎”的說法,住宅風水“甯可青龍高千尺,不讓白虎長一厘”——房屋右邊是白虎,于是從自己住宅所處的右邊,建築相比左邊要向遠處延伸一些,延伸的距離如果是由高到低就叫下山虎,如果是由低到高就叫做上山虎。
李光耀曾祖父李沐文,16歲從大埔孑身出海,遠渡重洋在新加坡謀生,他在新加坡經商發迹事業有成後,回到中國,捐納于清廷,獲授中書,官拜七品後,在家鄉修建了這座宅第。2007年,大埔縣府曾撥專款對其進行了修複,以後供遊人參觀。
目前,大埔高陂鎮黨溪村,正是以李光耀祖居爲龍頭,把整個村莊按國家4A級旅遊景區標准,打造成大埔鄉村旅遊景區。建設景區的資金,不是政府出資,而是由大埔鄉賢們斥資4000萬元于2014年開建。建設範圍包括整個黨溪村,項目有旅遊休閑購物街、濕地公園、李光耀紀念館、景觀湖等。
大埔高陂鎮通往黨溪村的旅遊鄉道。
旅行黨溪村發現一個問題:客家人崇尚祖先,雖然背井離鄉,身在異域,對祖籍地的故土、宗親仍然懷有很深的感情。令人詫異的是,作爲客家人後裔,新加坡父子總理李光耀、李顯龍卻從未回過祖居地大埔高陂鎮黨溪村祭祖,這到底啥原因呢?
黨溪村李光耀祖居緊鄰的現代客家與潮汕風格融合的民居一角。
黨溪村李光耀祖居緊鄰的現代客家與潮汕風格融合的民居一角。
就這一疑問,在黨溪村詢問過幾個村民。他們的說法較多,但總的觀點是,作爲“新加坡國父”,李光耀的形象,就是新加坡的國家形象,李光耀經常對中國發表的言論中,友好的有,不友好的也多。他這種反複無常的行爲,其實就是他堅持的根本原則:一切爲了新加坡。所以,李氏父子回黨溪村祭祖、探親,可能性非常小,因爲李光耀已經鐵心認爲自己的家譜系從新加坡開始,與中國無關。
你認爲李光耀父子在有生之年,還有可能回大埔黨溪村祭祖、探親嗎?
黨溪村李光耀祖居緊鄰的現代客家與潮汕風格融合的民居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