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應該把經濟增長的期望設在3%至5%,這將有助于達到政府定下的2%至3%目標。一旦表現超越政府的既定目標,可把它當作額外收獲。
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亞洲競爭力研究所所長陳企業博士,在《聯合早報》昨天舉辦的一年一度華語投資講座上深入剖析2017年財政預算案,同時提出未來經濟走向的建議。
他認爲,在經濟大環境向好的時候,新加坡的經濟增長或許必須在3%以上,因爲當全球經濟不景氣時,我國很有可能陷入負增長。
未來經濟委員會爲我國設定“在未來10年每年取得2%至3%經濟增長”的目標。
陳企業說:“要繼續保持新加坡經濟的活力與韌性,我們不能內視,必須繼續開放,爭取更多外來人才來推動知識型經濟。”
爲了尋找新經濟增長源頭,新加坡可考慮發展未來制造業集群,例如機器人、人工智慧、數碼科學和大數據中心等,而這就需要借助外來科學家和研究學者的推動。
陳企業指出,它的溢出經濟效益將有助推動服務業領域,包括金融、物流、海事和航運服務,這些制造業集群和服務業的發展是相輔相成的。
他說,新加坡人不應擔心人口增加的問題,只要政府公共政策協調能夠到位,例如交通、住房、醫療和教育服務等方面都能照顧到,就可解決所有人口增加所帶來的問題。
政府應該站在國家的高點考量,只要對國家長期發展有利的政策就應去推動,例如人口政策。
對于剛出爐的財政預算案,一些民衆和商家覺得政府提供的援助不多。陳企業認爲,不能說預算案沒有“東西”或政府不關心百姓和商家。他說,政府其實用心良苦,以三管齊下的方式解決短期困難、開展長期建設保持競爭力,以及繼續建設具包容性社會。
他建議,政府要協助企業減痛,應該凍結未來五年政府收費的增長,以緩解部分商業成本上漲的壓力。
陳企業也提到,政府實施的降溫措施已取得顯著成效。隨著經濟放緩,租金上漲的壓力進一步緩解,從而削減了一部分商業成本上漲的幅度。
政府努力縮小收入差距
面對周期性經濟衰退和艱苦轉型的企業,政府采取了多項措施,例如延遲調高部分領域外勞稅、提高2017估稅年企業稅務回扣,並把企業稅回扣延長至2018估稅年。
政府今年預計發出6億元政府加薪補貼計劃(Wage Credit Scheme)和3億元特別就業補貼(Special Employment Credit),去年推出的中小企業流動資金貸款計劃(SME Working Capital Loan)會繼續實施兩年。
中長期方面,政府未來四年撥出24億元,推行未來經濟委員會所提出的七大戰略。
陳企業指出,政府對人民的關心,可從持續努力縮小收入差距看出。用來衡量收入不均情況的基尼系數(Gini coefficient)在2016年是0.458,在考慮了政府的特別轉移之後,系數降低至0.402,這是10年來的最低點。基尼系數越低表示貧富差距越小。
他也認爲,新加坡不應效仿一些國家的高福利制度,畢竟羊毛出在羊身上,意味著國人最終得爲高福利付出代價。
這場投資講座在星宇表演藝術中心舉行,共吸引超過500人參加;講座由中冶置業(MCC Land)主要贊助,太信環球資産管理公司(CP Global)聯合贊助。
除了主講嘉賓陳企業博士,受邀演講嘉賓還包括中冶置業總經理譚志勇、太信環球資産管理公司行政總裁陳子重和鑫道投資分析公司總裁陳一帆。
本報明天將刊登講座的其他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