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AMD和英特爾這對歡喜冤家的發展曆史,我們不難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雖然英特爾在相對長時間內一直領先于AMD,但後者的崛起似乎總是周期性的,每隔一段時間它就會讓外界感到一次驚喜。
過去幾年,由于産品力的孱弱,AMD在芯片領域幾乎成爲高功耗、低性能的代表。所謂性能靠不住,全靠頻率往上湊,所以我們看到了飽受诟病的推土機系列,乏力的表現也給AMD帶來了“農企”的外號。
但曆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在Ryzen系列以及最新7nm工藝的加持下,此前幾乎成爲“原罪”的AMD又一次獲得了市場的認可。而相比之下,不斷打磨14nm的英特爾則成爲了新時代用戶調侃的對象。當14nm後面的加號越來越多,英特爾從“牙膏廠”變成了“拉鏈廠”。
本次CES上,當發布會結束後,AMD掌門人蘇姿豐亮出手持8核APU與64核線程撕裂者的照片時,她臉上的自信笑容似乎也證明,2020年這個開門紅,“農企”又領先了對手一步。
首先我們要提出一個問題,過去這兩年英特爾難不難?如果相比較前幾年把AMD按在地上摩擦時的酸爽,近兩年英特爾確實有點兒難。
2019年,隨著蘋果和高通之間握手言和,英特爾也被迫放棄了自己堅持多年的5G基帶業務。另外, 面對AMD 7nm工藝的新産品,英特爾這邊還在繼續打磨14nm芯片,總有些趕不上趟的磨蹭勁兒。記得早在2013年,英特爾就曾宣布會在2016年推出10nm,2018年推出7nm。但如今7年時間過去了,10nm工藝的芯片依舊難産,這也是外界不斷看衰它的主要原因。
反觀AMD,據悉下一代處理器架構Zen3將會采用台積電的第二代7nm工藝(即7nm+EUV),而英特爾的10nm工藝似乎還在繼續醞釀和打磨。這種反差,可以看出源自于兩家企業研發理念的不同,也來自于商業模式上的巨大差異。
早年間因爲減負需求,AMD剝離了自己的芯片制造廠Global Foundries,至此AMD成爲了一家僅參與設計但不參與生産的芯片企業(類似于華爲海思)。而英特爾那邊,自始至終都是堅持自己設計、自己生産的理念。
目前AMD的7nm工藝是由台積電負責代工,同樣使用台積電7nm工藝的還有華爲的麒麟芯片。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看AMD也是獲得了來自移動領域的制程紅利。
而英特爾方面則不同,英特爾擁有自己的芯片生産工廠,不可能尋求台積電的代工。另外,自建産線的産能也有限,因此過去我們經常會看到英特爾遭遇芯片缺貨的難題。
但是,抛開這些差異,我們在分析芯片制程方面不能單純以數字論英雄。可以說,英特爾的10nm相較于AMD的7nm並不弱,如果以每平方毫米的晶體管數目作爲標准,AMD(也就是台積電10nm工藝)每平方毫米的晶體管數量不到5000萬,而英特爾(10nm工藝)每平方毫米的晶體管數量卻超過 1 億。目前,AMD的7nm+工藝的單位晶體管數目也超過了1億。所以從這個層面來看,英特爾的10nm與AMD的7nm工藝是持平的。
要說唯一的劣勢,就是英特爾10nm至今仍未大規模量産,而AMD已經已經開始力推7nm銳龍APU了,尤其是這個系列的APU將包含15W超低功耗、45W筆記本、65W桌面和35W桌面節能版等四大類別,SKU更是多達28款。
一旦AMD的芯片在性能追趕上來,而價格方面相較于英特爾的産品又有明顯優勢,市場份額自然會大幅提高。但是,英特爾的蓄勢和磨蹭其實有著更大的圖謀。
英特爾爲什麽要慢下來?
雖然過去兩年AMD迎來了高光時刻,不過誰也不能否認,從企業整體實力上來看其與英特爾還是存在著很大的差距。至于英特爾的10nm工藝爲什麽難産,以及其這兩年相對較慢的産品叠代問題,或許除了技術層面的限制還有商業層面的考量。
對于英特爾而言,AMD是誰?是一個緊隨自己多年的競爭對手。
從正常的商業邏輯上來考慮,每一家企業都會盡可能的去擠壓競爭對手的生存空間,最好是完全碾壓它。所以,從正常邏輯來看,如果AMD倒閉破産,對于英特爾來說應該是最好的結果。
但是,真的出現這樣的局面,英特爾絕對會“苦不堪言”。
AMD對于英特爾是一個不可缺少的存在。因爲一旦沒有了AMD的競爭,很多國家和地區的反壟斷機構立刻就會找上英特爾,看到谷歌在歐洲被罰的幾十億歐元巨款了嗎,英特爾可不希望交這份冤枉錢。
所以對于英特爾而言,一個永遠活著但威脅不到它的AMD,是最理想的市場競合狀態。尤其是AMD發展曆史中幾乎周期性的崛起脈絡,也導致外界一直有傳言稱,這是英特爾在“有預謀”地故意放水。
當然,放水一說只是外界猜測。不過從公司經營決策上來看,相較于市場份額,如今英特爾要更看重的是經營利潤。